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变与不变说过年

发布时间:2024-02-11 09:36:46 来源:潮州信息网

变与不变说过年

年近节到,朋友们来访,几乎都会问:你的儿孙都会回来过年吧?

我国民间的节日很多,时年八节,不会这样过问,只有过年。从来都是“回家过年,合家团圆”。围炉吃团年饭,成了过年的核心活动。

朋友还会关心我:今年这个年要怎么过?

这在40年前也不曾听过。因为在那时,过年就是那么过,按老传统过,没更多选择。今日能这么问,因为已经有超过传统的过法可选择。这是一种社会进步,与时俱进。

我们来选几项过年最特有的活动在近些年来如何出现变化,观察一下传统文化如何被注入新内容。

送春联。在我童年时代的乡下,过年贴春联成了许多不识字农户的一大烦恼。但贴春联是过年必不可少的,所以大部分农民都到市镇购买。当然也有些家有读书人者自己书写,也代近邻书写。但大多是购买现成的。而近些年来,春节前,市、县级有关部门会组织书法名家送对联,他们到群众中去,到乡村中去,当场按户主的要求书写,那现场气氛很感人,得到春联者都喜不自禁,年味就浓浓地弥漫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空气中。

团年饭。除夕,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一顿全年最丰盛的菜肴,是潮州人过年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顺治年间的《潮州府志》有载:“设火井于厅,相围以食。”这被称之为围炉,这词现在仍在用。在客厅置火锅灶,一家人在祖宗牌位前相围以食,也是对先祖的答谢。

这项活动实在费工费力,在客厅设火井(火锅灶)在现实中比较难操作,于是在我们这一代就变成了炭火锅或者电火锅了。

但是为了这一餐,需举家大忙好几天,又要做粿祭祖,又要劏猪卤鹅,十二个菜,就够女主人忙的了,所以,现在都不自己做粿卤鹅了,买现成的,一家人吃后看央视春晚。

但是,这样子主妇们要收拾碗筷杯盘,还是得忙活一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慢慢的就有了到酒楼吃年夜饭的需求,以至于成了主流,各大酒楼的年夜饭一桌难求。

拜年。“有心拜年初一二”,正月初一一早,捧上一对大红潮州柑,穿着新衣,领着小孩,到亲朋戚友家去拜年。进门捧上大吉一对,祝福“新正如意,大吉利市”。对方换回一对大吉,也祝“同同如意,大吉大利”。接过回礼,立马告辞。走向下家,一一如仪。这是个千百年来一直在潮州大地上盛行的拜年仪式。自从手机和互联网普及后,这风俗被手机拜年代替了,大家都欣然接受,这很好,省去许多麻烦,少去许多劳累,而且只要有网络,天涯若比邻,不管身在何处,亲友却如在面前。当然,只要有可能,上门拜年仍然是一些人的选择,这也是很好的。

春游。春日踏青,这在古代文人的诗词中常见,在昔日交通不便、私家车不普及的潮州并不流行,甚至几乎没有。近年来交通便利,旅行郊游成为常态,在外地工作定居的人很多,春节长假,外地的潮州人回潮州,潮州的家人去外地相聚,长假高速公路大堵车已是常态。更有利用春节长假出国游的,都不在话下,疫情前中国游客在全世界随处可见,疫情后这个春节中国游客又开始出游了。

对此,我本人深有感受。我的儿女都在外地工作并安家,平时难得几家人汇在一起。春节恰是一个好机会,所以,在2010年之后,有好几个春节都是内外儿孙几家人一起到东南亚气候温暖的国家去度假团聚,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传统的潮州春节民俗活动还有很多,真正是丰富多彩,这些活动又或多或少都在新时期被注入了新元素。比如有人用电鞭炮代替火药鞭炮,有家长春节陪孩子参观博物馆,上图书馆,选择多了,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年。这些新风尚是一阵阵湿润的春风,我只想说,传统民俗在历史长河中一直在与时俱进,但不论形式怎么变,内核一直没变。你看,过年最最根本的诉求是大团圆、大欢乐。上面略举的几项,每一项都是保留和弘扬了团圆和欢乐的核心价值。

回答朋友们的问题:我今年春节会与朋友一家在潮州过年,与儿孙们视频中同乐,过了最拥堵的几天和儿女们再相聚。这也是一种新的体验。祝读者们龙年春节快乐,万事胜意!每个人都找到自己喜欢的过年的方式,找到欢乐!

作者:李英群

编辑:蔡杨 责任编辑:庞磊成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