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14 09:21:52 来源:潮州信息网
脚板底下出真知,基层实践出金钥匙。10日,饶平县“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比学争先“打擂”活动在浮山镇五联村举行启动仪式,该县将通过搭台打擂的形式,激发各村(社区)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大干快上、奋勇争先、比学赶超的奋进态势,努力打造一批“产业强、环境美、生态优、治理好、民风淳”的典型村。
市委常委、饶平县委书记陈跃庆宣布饶平县“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比学争先“打擂”活动正式启动。随后,与会人员前往浮山镇五联村金厝围露营区、风车转角广场、路亚池、市级粮食生产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等地,边走边看边听,全面了解五联村打造“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的经验做法。
据了解,本次活动分为两批次进行“打擂”,每批次按照“地域邻近、产业类同”原则分别列出5个片区,其中第一批次比学对象为全县21个省级典型村,第二批次比学对象为2024年拟重点培育的30个村。活动评分方式主要采用“部门评审”“现场打分”等两种方式结合开展,每批次将根据得分情况统计出1个批次总冠军和5个批次分片区冠军。为更好推动评审工作,饶平县“百千万工程”指挥办还成立了由专家智库成员、县党代表、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以及有关职能部门领导组成的评审团。
当天还开展了饶平县“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第三片区比学争先“打擂”活动,评审组先后前往浮山镇五联村、东山镇东明村、新圩镇长彬村、高堂镇西林村、联饶镇下饶村,现场考核各村的典型村建设情况,并召开第三片区比学活动汇报会。5个典型村的党政负责人“上擂台”亮成绩,分享他们在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做法和经验,秀出和美乡村建设新图景。
浮山镇五联村:
因地制宜打响“文旅品牌”
产业兴、乡村兴,产业旺、百姓富。五联村探索实施“小田并大田”,流转土地580亩,成功创建市级粮食生产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和镇级水稻种植示范基地。目前全村粮食生产面积840亩,推动南姜等经济作物种植加工,实现村域耕地“零抛荒”,促进土地效益、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三提升”。
与会人员在浮山镇五联村调研。
五联村立足南粤古驿道绿道、黄冈河资源禀赋优势,以休闲垂钓为元素,科学制定绿道骑行、滨河观光、田园风光“三大板块”特色精品村创建方案。同时,该村与禾里路亚俱乐部联合运营五联路亚基地,实行会员制收费管理,并为大型路亚品牌赛事活动提供比赛场地收取租金,实现村集体经济大幅增收。此外,该村还与潮汕揭旅行协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打造短途精品游路线,打响五联“文旅品牌”。今年春节期间,五联村就接待游客达11.8万人次,消费总额超120万元。
浮山镇五联村露营基地风景优美。
如何提升村容村貌?五联村亮出自己的思路——以拆开路,拓展发展空间。该村全面实施“三清三拆三整治”,拆除村内乱搭乱建225处,拆除面积约1.1万平方米,约占全村建筑面积的20%。同时,将违建清拆出来的房屋地、边角地及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等规划打造“四小园”“竹林小径”“林荫小路”等小生态板块。
东山镇东明村:
做活“梅”文章 打造诗意东明
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以来,东明村坚持以“头号力度”抓“头号工程”,强化党建引领,统筹推进产业兴旺、秀美生态、乡风文明、多元共治、共同富裕,全面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东山镇东明村梅林成为网红打卡点。
东明村立足得天独厚的“梅”资源,打造占地120亩的青梅种植及旅游观光示范基地,有序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因地制宜发展青梅种植,完成“赏梅小径”三期建设,配套完善竹亭、茶座等赏梅设施。同时,抢抓梅花盛开时节,以“节+展+赛”形式创新举办梅花节文旅月活动,精心策划赏梅徒步、国风汉服游园、非遗竹编竹艺技能大赛等活动,吸引游客达11万人次。
在乡村风貌提升上,东明村以“石头竹子米黄墙”等客家元素统一建筑风貌,实现建筑物外形、色彩、材质等风貌元素与地域文化、乡土气息、自然景观融合一致,绘就潮客相融乡村画卷。打造“青梅竹马”乡村景点,以竹制品点缀农房外立面,因地制宜打造“竹”特色庭院,塑造“梅竹故里,诗意东明”特色风貌。同时,加快推进美丽乡村风貌提升项目,谋划实施赏梅小径(四期)、东明溪沿溪“梅竹”亲水步道、东明溪绿美景观提升等项目,推动乡村风貌全面提升。
新圩镇长彬村:
以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去年以来,长彬村坚持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工作,统筹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奋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出新出彩,成功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示范村。
新圩镇长彬村做大做强青梅产业。
“一粒青梅”做成大产业。长彬村依托青梅龙头加工企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一体现代青梅产业链格局。目前,全村共有青梅加工企业8家,总产值2.13亿元,带动村民100余人就业,每亩青梅实现纯收入约4000元,青梅种植户年均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
“一颗鸡蛋”助力大发展。长彬村积极引进广东无穷食品公司建设400亩生态养殖基地,项目一期90万只蛋鸡存栏养殖基地建成投产,带动村集体每年增收9.45万元,7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预计项目二期建成投产可带动就业30多人。
“一份合同”清出大收入。长彬村全面清理长租、低租甚至零租金合同,对不合理租金和合同进行重新收缴和签订招租,做到向资源要资金要效益,全力盘活资产资源。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可达85万元,较去年收入增长110.92%。
高堂镇西林村:
写好三篇文章 实现产业兴旺
西林村以强村富民为出发点,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着力写好“土、木、水”三篇文章,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
高堂镇西林村村貌。
发展现代农业,做好“土”字文章。西林村完成面积220亩的垦造水田建设,实现成片承包经营,推广智慧种植、科技种植、机械种植等方式,提高土地的利用值和地力产出。目前,垦造水田每年承包费约17万元,作物收成时雇佣本村村民达30人,有效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和促进经济增收。
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做强“木”字文章。西林村聚焦“绿色经济”,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绿色经济产业,在扮靓乡村的同时,带动当地20余名农民就业,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增收,现村内涉农林企业5家、合作社4家。
发展淡水鱼养殖产业,做足“水”字文章。西林村发挥百亩连片池塘作用,采取专业承包经营,年均出鱼量约6万斤,带动村民收入约36万元。同时,积极引进罗氏虾养殖,加快虾苗繁育和成虾销售一体运作,年出虾约3万斤,增加收入约90万元。
联饶镇下饶村:
立足资源禀赋 发展特色产业
下饶村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联饶镇下饶村打造千亩良田景观。
在抓好粮食生产方面,下饶村落实耕作“六统一”技术,近年来下饶村面前洋水稻高产高效创建示范片亩产稳定在1200斤左右。同时,该村加强示范果园建设,村内的秀荔农庄参加2023年全国荔枝龙眼高产园竞赛,荣获全国赛区第四名。此外,该村还着力打造千亩良田景观,望田亭、亲水平台成为网红打卡点,稻田金黄季节高峰期每天人流量达千人以上。
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下饶村开展“四小园”评比活动,去年村民荣获省“美丽庭院”、市“美丽庭院示范户”等称号。在绿美乡村建设方面,下饶村与团饶平县委共建“青年林”,通过“绿美青年林”小程序平台,积极开展认种认捐认养,今年来,全村已种植树木620多棵。
为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下饶村积极培育乡村土专家、田秀才,组织高素质农民开展培训,提升本地农业带头人专业水平。同时,强化与专业团队、专业人才的交流合作,邀请省龙眼产业体系专家为全村农产业进行现场技术指导,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文/图 郑新培 黄春生 饶宣)
编辑 张泽慧 责任编辑 吴燕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