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南宋知州孙叔谨

发布时间:2024-04-22 09:19:15 来源:潮州信息网

南宋知州孙叔谨

据民国·(戊臣)励和《中国人名大辞典》(上海书店印行,1980.11)载:

孙叔谨[宋]昭先孙(按:系“子”字之误)。字信之,初以恩补官(按,据《三阳志·公署》,孙氏曾于嘉定五年荫补揭阳县尉。),累除大理评事。后登嘉定进士,知莆田县,决民讼必酌人情,迁大理(寺)正(卿)。乞外知潮州,知民利病,即事兴革,以羡钱二万缗代民役,邦人感其惠,祀于韩文公庙。(落“之侧”二字。详下文。)

上揭书又载:

孙昭先[宋],龙溪人。字延父。涥熙进士,嘉泰初除司农寺簿,迁寺丞,出知衢州。嘉定间除吏部郎,入对言“朝纲未清,邦用未节,士气未振,民病未苏”四事。官终太府少卿。

据上引书,知孙昭先曾当过司农寺丞(汉代置九卿,司农寺掌钱谷之事,历代因之。明清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农”),有资格参加皇帝祭祀天地的仪式。皇上因郊祀礼成之后,对皇室、臣民所加的恩泽称“郊恩”。叔谨以“郊恩”而“荫官”,故《大辞典》称“初以恩补官”。但孙叔谨却自奋自强,不甘“以恩补官”,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之至理,毅然以士子身分参加科举,终于取得“嘉定进士”的地位,为莆田知县。每当升堂判案的过程,必然从“人情物理”去斟酌是非。不久,升官当上大理寺(类似今之最高法院)正卿。而孙叔谨却申请“外补”(即不愿当京官),于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为潮州知军州事。在知州任上,他究竟办成了什么事?

据嘉靖四十年(1561)由黄佐纂修《广东通志》谓:“悉五鼓坐厅事,据案剖决如流,公勤自励……拨田于学以养士,潮人感其惠,而尸祝之于韩山昌黎庙。”清康熙《潮州府志·名宦列传》亦谓:“……潮接漳境,叔谨熟知利病,至(之)日即与罢行讼牒累百,率五鼓坐厅事……创桥筑堤,奏罢贫民盐役,潮人感其惠。”

宋、元《三阳志》(载《永乐大典》【卷5343】)记有孙叔谨治潮数事,但较分散于各章中,今勾稽辑录如下:

1.军事方面:

《三阳志·营寨》:“州兵有四,曰禁兵,曰厢兵,曰铺兵,曰土兵……自林公山整造戎器,每遇双日,亲引厢、禁兵阅习之。后赵公(师乃)益加教阅,具有常程……本州禁军除春秋大阅之外,散在诸厅,分局设役,每遇日教,视为文具(按,谓空有条文)。宝庆丁亥(即三年),孙侯叔谨始至,谓郡将于尺籍伍符(按: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史记·张释之冯唐传》司马贞【索隐】:“尺籍者,谓书其斩首之功于一尺之板。伍符者,命军人伍伍相保,不容奸诈。”),寄委不轻。倡率当自州家始,应窠座占名(按:不应当占据座次、名额。疑漏一“不”字)。禁旅如宅库,虞兵之属,尽令赴教。戎装一色,旗甲精明。又招刺(到)骁勇之卒,令为一队,教以击刺长技,号“帐前亲兵”,军容为之改观。农隙点集四隅民兵,部曲整肃,纪律严明,不扰而办。”

从以上记载之“教以击刺长技”,可见孙叔谨实乃“文武全才”。至于在禁军“日教”方面,晓之于情,谕之于理。又创办“帐前亲兵”与民兵,使潮州之防御能力,大大增强。

2.民生方面:

据《三阳志·桥道》谓:“由东入广者,至潮有一江之阻……乾道七年(1171),太守曾公注乃造舟为梁八十有六只,以接江之东西岸,且峙石洲于中……己酉(1189)丁公允元修浮梁,自西岸增四洲为八,亘以坚木,覆以华屋,曰“丁侯桥”……绍定戊子(1228)孙侯叔谨复接丁侯桥之东,增筑二石洲。(原注:“《三阳图志》:后屡经溪洪风飓之馀,亭屋俱弊。端平初(1234)叶侯观偕贰车赵公善山始命判官赵汝禹督工,悉整而新之……邦人即登瀛洲之左为堂,绘二公而祠之。”)因此,《三阳志·祠庙》【三侯祠】条谓:“在韩庙之侧。乾道三(应为“七”)年,曾侯汪……始于中流甃石为洲,东西编为浮梁,行人便焉,始立祠于登瀛门之旁……(丁侯允元又筑“丁侯桥”)邦人得(同“德”)之……(宋宁宗)嘉泰改元(1201),判官曾悆始迁曾祠于今地,与丁侯并。其后,孙侯叔谨为政有德于此,邦人相率立祠于二侯之侧。(因统称“三侯祠)”【按:《中国人名大辞典》【孙叔谨】条末句谓“祀于韩文公庙”,漏“之侧”二字。孙从未配祀韩庙。】

(按康熙《潮州府志》言孙叔谨“创桥筑堤”,盖 《永乐大典》卷5344有【堤岸】一章,该书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期间已毁,无法徵引。)

据《三阳志·铺驿》载,南宋铺驿为节省开支,一度改以“造庵”。“自是潮、惠(州)之间,庵驿相望。”“鳖梓铺,孙侯叔谨移近民居,鼎创新庵,名以‘平福’。”

明《图经志·田赋》载:“(宋代)七等之赋,(旉殳)及贫民下户,每岁所纳,殊以为限。(宋宁宗)庆元间,林侯山始为代输。嗣是一二政沿例而行,厥后无有继之者。绍定己丑(二年,1229)孙侯叔谨撙节岁计之赢,总一万一千七百有馀緍,代纳三县第六等盐役,此皆仁人君子之用心也。”(此即《人名大辞典·孙叔谨》所称“以羡钱二万緍代民役。”按,孙氏“撙节岁计之赢”才有一万一千馀緍,而“以羡钱(唐以后地方官员以赋税盈馀的名义向朝廷进贡的财物。亦称“羡馀”)二万緍代民役”,其差额必然包括“捐俸”在内。似此“除民瘼”之举措,难怪“邦人相率立祠”以祀。)

3.教育方面:

据《三阳志·学校》载:“淳熙己酉(1189)丁侯允元敞直舍,更创六斋,教官李泳易斋名‘浚源’曰‘果征’,‘闳中’曰‘兼善’,‘进学’曰‘拔尤’,‘明诚’曰‘上达’,‘力行’曰‘崇志’,‘登俊’曰‘腾茂’,各铭其命名之意。庆元戊午(四年,1198)林侯山增二斋曰‘升俊’,曰‘立义’……绍定改元,孙侯叔谨以‘上达、果征、崇志、兼善’四斋颓剥日甚,捐俸重创,规模宏敞。”

又谓:“绍定己丑(二年,1229)七月,孙侯叔谨拨林赣孙田容种五石八斗、每岁租钱二十贯三佰文足。又贡士刘光宅状告……(下文就连次华、方复亨冒占两座山林、掠动上司等事加于说明)孙侯遂以两项山并拨隶于学,抽收山税,木植以为修郡庠、韩庙之用,申部照会。”

又谓“宣圣庙(即州学)”之牲室,因水灾倾坠,仅存遗址。“绍定己丑(二年,1229),孙侯叔谨为之重架,旁砌护石六十馀丈,甃石立灶,靡不全备。”又,“庙之有乐旧矣……士失其传。淳熙间,朱侯江代以乐工。绍定戊子(1228),孙侯叔谨始置‘雅乐校正’一员,出所藏《太常乐章》参订。”(以下“潮之大成乐”章有重复句)。

总之,孙叔谨在教育方面,从“六斋”(即教室)、州学经费、厨房(牲室)、大成乐等各项,亦都不遗馀力。

4.基建方面:

孙叔谨除“创桥筑堤”外,据《三阳志·公署》谓:“思韩堂,在万卷堂之东。绍定初孙侯叔谨重建,直院陈常伯贵谊记之。后有亭曰‘仰斗’,刻韩公像于其中,刻韩公及诸贤墨迹于两芜。莆田王迈为之记。”又,“佥厅,在公厅之右。孙侯叔谨更创,岁久颓坏。咸淳丙寅(二年,1266)……牟侯潆重建。”

又,上揭书载:“揭阳县在永宁乡之第一都。丞厅在县之西,簿厅在县之东,尉厅在县之南。嘉定壬申(五年,1212)孙侯叔谨调尉于此始立,题名《壁记》。又鬻地架堂于廨(潮音读[界])舍之侧,匾以‘绎志’,校阅诸弯。(按,同‘弯卒’,指弓兵·见宋·岳珂《桯史》:“郡命宿松尉何姓(忘其名),素畏其豪,弯卒咸辞不敢前。”)继者以传舍视之,漫弗葺治,并与廨宇俱成荒墟。越十有四年,孙侯来守是邦,复捐金鼎创,邦人黄梦锡为之记,见《古瀛丙集》。”(按,孙叔谨于宋宁宗嘉定五年“以恩补官”,初授揭阳县尉。(历代志乘及饶宗颐总纂、吴珏分纂之民国《潮州志·职官志》[宋·揭阳]失载,应据以补足,庶无悖于《三阳志》之记载。)

综合以上徵引之文献,是知孙叔谨在任潮州知州期间(宋理宗宝庆三年至绍定二年,即公元1226——1229年,前后共四载),无论从军事、民生、教育、基建等方面去衡量,都有极大的贡献。故离郡之日,“黎庶拥饯于郊,至追数舍不止。”(嘉靖《龙溪县志》)名入“贤守祠”(祀曹登、黄定、丁允元、陈宏规、林山、沈杞、黄自求、曾噩、孙叔谨、陈圭。据《三阳志·祠庙》)。

(参见陈贤武《潮州广济桥·建桥人物传略》,暨南大学出版社.2019.12)

编辑:蔡杨 责任编辑:吴燕珊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