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新闻 > 热点新闻

新版《潮州市文物志》的修编故事

发布时间:2024-05-03 20:01:00 来源:潮州信息网

近期,潮州文物“百科全书”——新版《潮州市文物志》首发。那为,何要修编这本书,有什么亮点?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它、品读它,触摸潮州的文化肌理,看看一处处古老的文物如何变为可读懂的文字。

新版

5月1日新闻视频

新版《潮州市文物志》编写组组长 原市政协文史委主任 曾楚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有初版的《潮州市文物志》,那个时候潮州是县级市,未升格扩区,(内容)局限于潮州市的景点,所以经过了40年,应该重编《潮州市文物志》,这就是初衷。

新版《潮州市文物志》188万字,上卷共搜集整理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1300余处文物点资料,下卷涵盖摩崖石刻、碑刻、匾联、铭文等资料,共计1082篇,比原来的《潮州市文物志》内容丰富了许多。比如金山的摩崖石刻、碑刻等,从原来收录的22通变成50通,数量增加了一倍多。

新版《潮州市文物志》编写组成员 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吴榕青:这首翁梦鲤的题诗以前是没被发现的,在1985年的《潮州市文物志》是没有收录的,它是长期被埋在地下。在2021年3月份被我们文物志编写组的成员洪旭勤先生发现,然后把它挖掘出来、重新填朱,使明朝的一首诗面向世人。

新的发现激动人心,身边习以为常的文物也可以有惊喜、有价值。比如东门街上的这口古井,经常吸引市民游客观赏、拍照,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故事。其实,这口井历史悠久,井栏和旁边石壁还记录了它的经历,新版《潮州市文物志》就将这些收录其中。

新版《潮州市文物志》编写组成员 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吴榕青:第1次重修是北宋熙宁八年,第2次重修是元朝至正年间,第3次重修是明朝万历年间,清朝有3次重修,乾隆年间1次、同治年间1次、光绪年间1次,总共至少修了6次,都刻在古井栏边或立在壁面上,对我们研究当时的物价、社会史,还有反映古井的历史沧桑,有很高的价值。

潮州文物丰富,修编新版《潮州市文物志》困难重重,寻找、挖掘、拓片,有时候犹如在“飞檐走壁”;校对、释读,有时候为了考究一个字废寝忘食、呕心沥血。

新版《潮州市文物志》编写组组长 原市政协文史委主任 曾楚楠:新版编写组的成员非常辛苦,得自己去做拓片,还得找文字的依据,进行标点断句非常困难,所以工作量非常大,难度极高。

像这篇重修海阳县儒学宫的碑记由于历史悠久,很多字早已无法看清,但编写组成员还是通过仔细辨认、分析资料,努力呈现出碑记内容。 

新版《潮州市文物志》编写组成员 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吴榕青:我们的《潮州府志》、历代的《海阳县志》都有记录这篇文章,所以虽然这个碑刻漫漶不清,有残损的部分,但我们可以通过跟文献互相校对,能够保证第一篇碑文完整呈现在读者面前,对我们研究海阳县儒学宫有非常高的价值,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地方官员对文教的重视等。

西湖山景区的这块碑刻,因为掩埋在山脚下,之前还长满青苔,编写组成员花了很多时间寻找并认真释读,最终订正了文物信息。

新版《潮州市文物志》编写组成员 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吴榕青:目前潮州市元朝的摩崖石刻是非常少的,所以这个摩崖石刻非常珍贵。为了更准确把这些文字释读出来,我们进行了挖掘跟清洗,重新做拓片。通过做拓片之后,我们可以校正老版文物志的错别字,比如说立这个摩崖碑刻的主人,就是净慧禅寺的住持僧,原来老的文物志写上一个“严”字,但是我们现在从拓片来看,其实是两个字“正、竦”, 正竦就是住持僧的法号。

新版《潮州市文物志》收录的文物遗址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历史跨度大,使人们全景式深入了解潮州文物资源,让文物“活”起来。

市粤东考古中心文博助理馆员 黄钊蓉:本书是展示潮州历史文化名城深厚内涵的重要窗口,是研究潮州历史风貌、宗教文化、风俗习惯的鲜活教材,全面囊括了潮州文物的精华,对助力我市打造历史文化高地、提升文化兴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 潮州电视台

关于热点新闻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