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民风民俗

以法之名呵护“少年的你”健康成长

发布时间:2024-06-04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是一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工作,近年来,潮安区人民法院牢固树立优先、特殊、平等、双向保护的司法理念,与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合作、互相配合,共同构筑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坚强堡垒。

为充分体现 “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判原则,潮安法院近年来认真落实“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对于一些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及时利用司法力量做到惩教结合,潮安区的万某就是典型案例之一。

潮安区人民法院二级法官 林培婷:2022年10月14日凌晨,被告人万某伙同同案人分别驾驶摩托车轿车,携带砍刀、钢管等工具到潮安区彩塘镇某烧烤摊位,发现有过路人员使用手机进行拍摄,于是同案人对该过路人员进行辱骂,在场的王某误以为是在辱骂他们,于是回骂被告人一伙。被告人万某等人听见后,持刀具上前追打王某等人,并殴打在场的被害人杨某,后驾车离开现场。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万某的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依法对其判处拘役五个月,缓刑十个月。

由于被告人万某是未成年人,潮安法院引入心理咨询机制,对被告人万某进行心理评估和人格分析。

潮安区人民法院二级法官 林培婷:判决生效后,本院特聘家庭教育指导老师进行家访和深入交流,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在整个缓刑考验期间定期进行回访和跟进调整,修复和改善亲子关系,真正地帮助万某回归家庭,重返正轨。同时,依托未成年人社会观护站,指导万某报名参加网络运营免费培训课程,结课后,结合他的学习情况推荐就业岗位。

司法介入,让迷途少年重返正轨,而对于生活在母缺位阴影下的孩子,潮安法院给他们的生活照进了一道光。

浮洋镇的多多(化名)本是一名活泼开朗的学生,但家庭的接连变故让他不愿再去学校,并且封闭了自己。

潮安区人民法院浮洋人民法庭(少年法庭)心理咨询师 郑秀萍:排查涉毒人员中,看到这个孩子多多(化名),他在家,但是他低着头,跟他讲话也不理睬人,了解到这个孩子已经辍学在家一年了,他爸是多次吸毒,在他爸爸进行强制戒毒的时候,他妈妈已经与他爸爸离婚,而且远离咱们家乡,目前多多是由他奶奶抚养,他奶奶说不知道怎么办。

了解这一情况后,潮安法院浮洋人民法庭(少年法庭)立刻决定为多多提供心理辅导,缓解他的消极情绪,提振生活信心。

潮安区人民法院浮洋人民法庭(少年法庭)庭长 苏志红:在多次走访后,多多慢慢敞开心扉并提出自己想重返校园。得知这情况后,我们第一时间就跟浮洋镇政府有关部门联系,详细说明多多的实际情况并了解转学相关事宜。经过多方努力,辖区内一所公办中学同意多多以新生身份插班入学。

开学前,潮安法院的工作人员还给多多送去了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助学金等,并且对多多父亲进行耐心劝导、帮扶教育,修复亲子关系。

潮安区人民法院浮洋人民法庭(少年法庭)庭长 苏志红:解决了多多的上学问题,后续的关爱还是得跟上。在多多重返校园后,我们多次对其进行回访,在得知多多功课学习有些跟不上时,立即与学校老师沟通,并联系当地的志愿服务者,在周末或假期时间为多多补课,帮助其提高学习成绩。目前多多的成绩提高,在学校也表现良好,性格也开朗许多。

潮安区人民法院浮洋人民法庭(少年法庭)心理咨询师 郑秀萍:通过一系列的帮扶,能使多多正常去读书,继续他的学业,多多他爸爸通过这一系列的帮扶已经戒毒成功,而且找到工作,这个家庭是正常生活,觉得咱们的帮扶付出是有收获的。

去年以来,潮安法院深入践行新时代少年审判理念,拓展思路、破解难题,共为青少年提供心理辅导85人次,开展送法进校园51场次,教育感化青少年4万余名。

潮安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 副院长 李英财:潮安法院将继续推进“司法帮教一条龙”工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心理干预、社会观护、亲职教育、司法救助、判后回访等制度机制,强化对失足青少年开展“矫治、学习、辅导、就业”全程一体化帮扶,不断提升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水平,全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法治蓝天。

关于潮州民风民俗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