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13 20:10:34 来源:潮州信息网
—认识传染病—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我们与传染病的斗争一直都存在,什么是传染病?就让小编带大家认识一下传染病!
01
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是指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在人体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传染病的流行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但凡缺少了其中一个条件,流行过程即可中断。
02
传染病的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目前我国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41种。
甲类传染病
包括鼠疫、霍乱2种,为强制管理的烈性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
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猴痘等共28种,为严格管理的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
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等共11种,主要进行监测管理。
03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病原体感染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同一种传染病可以有多种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播
病原体存在于空气中的飞沫或气溶胶中,易感者通过吸入感染,如肺结核、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
2、消化道传播
病原体污染食物、水源、餐具或玩具等,经口感染易感者,如霍乱、手足口病、甲肝等。
3、接触传播
易感者通过与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土壤接触、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触、不洁性接触等途径感染,如破伤风、麻疹、淋病等。
4、虫媒传播
被病原体感染的吸血节肢动物,通过叮咬把病原体传给易感者,如疟疾、登革热等。
5、血液、体液传播
病原体存在于携带者或患者的血液或体液中,通过应用血制品、分娩或性交等途径传播,如梅毒、艾滋病等。
6、医源性传播
指在医疗工作中人为造成的某些传染病的传播。
04
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防控传染病主要针对其流行的三个环节而采取措施。
1、管理传染源
(1)甲类传染病,需要对患者、携带者、疑似感染和密切接触的对象,以及疫区进行严格的控制。
(2)乙类传染病,需及时对患者进行控制、隔离并治疗。
(3)丙类传染病,主要对患者进行监测管理。
2、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通常是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包括将患者或病原携带者安排在指定的隔离单位,暂时与人群隔离,防止病原体扩散,对环境中的病原体或传播媒介进行消杀。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3、保护易感人群
采取有重点有计划的疫苗预防接种,使人体对某种病原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达到预防相应传染病的目的。同时改善人群营养、锻炼身体、提高生活水平,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对于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防控传染病,人人有责,我们都要做健康第一责任人。
来源:健康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