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7-03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他是潮州市湘桥区磷溪大码头报德善堂福利会负责人陈钦淡。同时,他也是2013年下半年“广东好人”、2017年“感动潮州”人物称号的获得者。
科学管理,汇聚公益信心
坚持一件事难,三十多年坚持同一件事更难。出生于1935年的陈钦淡,在慈善公益的道路上已前行三十多年。他曾任湘桥区磷溪大码头报德福利会会长,潮安善堂总会理事会理事,潮汕善堂总会、潮阳宋大峰纪念馆报德古堂理事会理事,粤东闽南沿海善堂海南共济会理事,潮州市湘桥区西马报德善堂福利会顾问兼会长。改革开放后,他也是恢复大码头报德福利会各项内外事务的发起人。
为弘扬慈善报德精神,1995年,他向潮安县民政部门申报社团组织,经批准后成立了“磷溪大码头报德福利会”。自报德善堂福利会成立以来,会员们踊跃参加各项慈善活动,一向热心慈善事业的陈钦淡被推选为会长。“刚成立时,面对的难题除了缺乏所需的各项经费外,更多的是如何打消群众疑虑,让大家相信我们是真真正正地在做慈善公益,相信‘善’的力量。”陈钦淡说。
为了使善堂重新焕发活力,陈钦淡当上大码头报德善堂福利会会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制订章程。在他的管理下,福利会设置了法律顾问室、财务部、救济部、勤务队、后勤队、保安队等,同时,他还制定了《福利会寄存骨灰管理守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善堂的日常管理有章可循。20多年来,该会正副会长、理事和全体会员均能严格遵守福利会的规章制度,全心全意为民众办实事、办善事,得到了广大民众的认可和支持。
1979年,报德善堂福利会刚刚恢复对外事务时,看着社会各界人士热心捐款、捐粮、捐物,并对福利会事业表示支持和理解时,陈钦淡先生十分感动,他说:“热心人捐赠的这些钱物是用于‘扶贫济困、赈灾恤难’‘施医赠药、修桥铺路’的公益事业,应专款专用,不得随意挪用。”陈钦淡任会长几十年来,廉洁自好,从没占用过福利会一分钱,有时因工作需要,他宁愿自掏腰包,也不动用公款。
据介绍,近年来,每年受报德善堂福利会资助的困难大学生有40余人之多,每人每学期接受的资助款为1500至3000元不等,直到该生毕业为止。“好多受过报德善堂福利会资助的大学生,在外工作后,都不忘写信或打电话到福利会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陈钦淡说,尤其在每年春节回家探亲时,他们更忘不了来到大码头报德善堂福利会,看望曾经资助过自己成才的父老乡亲们,他们把报德善堂福利会当成自己的家。
一心为善,帮助家庭超4800户
多年来,陈钦淡带领报德善堂福利会致力于捐资助学、扶贫济困、修桥铺路、施医赠药等慈善事业,尤其是无偿协助公安机关收埋无主尸体等善举,深受群众的赞誉。“一收,一埋,步骤听起来很容易。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易。”陈钦淡说道,“除了要克服内心的恐惧外,日常的卫生防护和警方的相关手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据不完全统计,40多年来,大码头报德善堂福利会无偿收埋经公安机关验证的无主尸体1000多具;帮助经当地政府出具证明,因家庭困难无法收埋的尸体210具;施赠药品一批,发放大米60万斤、花生油1万多瓶、棉被2000多件;支持教育事业,帮助因家庭困难而无法读书的学生540多人;修桥铺路52条;慰问受灾群众、生活困难的住院病人和特困家庭共4846户。
这位80多岁的老人带领一班理事人员,以身作则,不辞劳苦,在社会文明建设和慈善事业上发光和发热,使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能及时得到救助,使慈善事业得以发扬光大。2013年下半年和2017年,陈钦淡分别获得“广东好人”(助人为乐类)、“感动潮州”人物称号。对于收获的这些荣誉,陈钦淡说道:“这让更多的志愿者前来参与慈善,共同帮助社会上更多的人。”
现如今,陈钦淡已退任报德善堂福利会会长一职,但他在慈善公益道路上前行的脚步并未就此停歇。“日常有空闲,就来福利会看看有没有什么可帮忙的。”陈钦淡笑着说道。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子女与身边的亲朋好友一有空闲,就会投身慈善公益的活动中。
“我特别赞成公益是人人可为、人人可参与的,公益奉献的大小并非是你捐钱多少,只要你有心,哪怕只是提供一点社会服务,哪怕只是捐了1元,也是一种公益。公益的普及是有效提高全民素质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整个社会培养互助、互爱的和谐氛围很有帮助,意义非凡。”陈钦淡坦言,今后将一如既往地为家乡为百姓多做好事,并带动更多人传递社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