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新闻 > 文明创评

“广东好人”黄嫱:久病床前有孝媳以言行诠释新时代敬老爱亲

发布时间:2024-07-10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在潮州市湘桥区太平街道昌黎社区,有一位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二十多年如一日照顾着一家老小的衣食起居,无怨无悔,积极进取,乐于助人,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她用浓浓的爱,温暖着这个小小的家,她是黄嫱,2012年第三季度“广东好人”称号获得者。

“我的儿媳比亲女儿还亲”

自1984年与丈夫结婚以来,黄嫱就一直和婆婆在同一屋檐下生活。人们常说:婆媳关系是天底下最难调和的关系。但黄嫱却说:“只要真心实意地对待,就没有处不好的婆婆。”黄嫱与婆婆的关系,比母女还亲三分。婆婆体质弱,丈夫工作忙,她便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家庭的重任。

1997年,黄嫱的婆婆患上白内障,视力日渐下降,生活起居也不便起来。手术后黄嫱便日夜守护在病床前,端茶递水,喂药喂饭,体贴入微。2004年7月,婆婆中风,当时黄嫱的女儿即将参加高考,儿子就读初中,家中需留一人照顾,两个姑姑又都出门在外。因此,婆婆住院抢救八天均由黄嫱单独一人日夜护理。护理期间,黄嫱还积极向专业医护人员学习护理技巧。婆婆向室友们高兴地说道:“她是我的儿媳妇,但比亲女儿还亲。”

出院后,婆婆行动不便,甚至连基本的生活起居都无法自理,黄嫱便精心地照料她的一切。彼时,黄嫱体弱多病的老父亲也突然病重,她一时间无法分身照顾两位老人家,便把父亲接到家里一同住下,精心照料两位老人并请医生上门诊疗。经过几个月的医治、护理,两位老人的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也应付出最大的努力。”这是黄嫱对于“孝”字的理解。

黄嫱一边打理家中的大小事务,一边外出打工维持生计。每天起早摸黑,奔走于家里和单位之间,精心地照顾两位老人和家人的生活起居。为了省下平时的一些开销,黄嫱一有空就学习一些医学知识,婆婆偶尔有些小病小痛,她凭借平时的积累和自己几十年来的护理经验,也能帮她缓解病痛。“许多护理技巧我一学就会,运用这些护理技巧能让老人少些疼痛,我也成就感满满。”黄嫱说。婆婆怕花钱,有时病了也不吱声,在平时的生活中,黄嫱也会仔细留意,一旦老人身体出现不正常现象,黄嫱便会及时询问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解决。

“尊老爱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人们常说,生病的人尤其难服侍,年迈的婆婆怕也是如此。黄嫱回忆,婆婆在世时,长期卧床使她有时也会在儿媳面前莫名其妙地发脾气。

每当婆婆发脾气的时候黄嫱总是一笑而过,她明白婆婆的痛苦,也很理解她。“照料老人需要换位思考,体贴入微。”黄嫱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她每天都小心翼翼地照料着婆婆,给婆婆准备可口的饭菜,生怕婆婆吃不好。黄嫱每天也会抱她上厕所,抱她到客厅晒太阳、看电视,经常为她按摩,陪她拉家常。“她把婆婆当成亲妈照顾,这好儿媳妇真是万里挑一!”对于黄嫱的举止,邻居们称赞不已。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黄嫱认为除孝敬自己的老人外,也应孝敬别的老人。多年来,黄嫱经常帮助住在附近的孤寡老人。一次,邻居老人不慎摔伤,黄嫱每天一有空闲便过去帮忙护理。还有一次,老人不慎磕破前额,流血不止,一个电话打来,黄嫱马上带药上门为她止血,还每天抽出时间去帮她处理伤口,直至老人完全康复。在她的影响下,她的两个孩子也十分孝敬老人,学习、工作方面也很刻苦。“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导方法。谆谆教诲不如通过我的实际行动,为自己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让他们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黄嫱说。

孝老爱亲是善心的体现,黄嫱用自己一腔诚挚的爱心真情和质朴的行动演绎了至纯至孝的感人故事,诠释了大爱无言的中华孝道。2012年,黄嫱获得第三季度“广东好人”(孝老爱亲类)称号。

对于这个称号带来的生活影响,她笑着说:“外出运动、购物有更多的人认出了我,知道我获得‘广东好人’称号。但我觉得,我所被人称赞的那些事迹是我作为一个小辈应该做的事情。”而如今,黄嫱的父亲和婆婆已相继去世,儿女也都长大成才,但黄嫱的事迹,还在街坊邻居和亲朋好友中广为传颂,人们都为她竖起大拇指。黄嫱说:“为了照顾好一家人,我就算再苦再累,也都值得,尊老爱亲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为人子女起码的道德与良知。”

关于文明创评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