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民风民俗

多彩非遗欢乐暑假

发布时间:2024-07-15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悠长暑假,对于学生们来说,正是增长课外知识、汲取丰富精神营养的时候。今年暑假期间,市青少年宫开设了十多个非遗项目的公益培训班,提供500个高品质公益学位,让我市青少年充分感受潮州非遗的魅力。

在市青少年宫的大吴泥塑班里,20多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或揉或搓或捏,一只只圆滚滚、憨态可掬的大熊猫逐渐成型。

学员 丁悦凡:搓泥巴很有趣,跟揉搓橡皮泥不一样,我搓了一只熊猫,它很可爱,在抱竹子。

学员 陈信润:捏熊猫的眼睛感觉有点问题,总是太丑,然后重新做,现在做得很好。

一团原本不起眼的泥巴可以变幻成可爱的小动物,一勺普普通通的糖浆也能画出千变万化的图形,比如热烈开放的向日葵或翩翩起舞的蝴蝶,让同学们感觉十分奇妙。

学员 黄翊峰:糖居然能画出这样一个图形出来,舍不得吃,回家保存留作纪念。

学员 卢东培:觉得很精美,第一次尝试,画得还不够好,希望下次尝试能画得更好。

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制作、亲身体验,感受潮州非遗的无穷魅力,这样的度假方式既欢乐,又有意义。

学员 刘沛潼:老师手把手地教,我做得非常开心。虽然做的过程非常难,但是做出来的花灯很漂亮,潮州花灯特别美。

学员 卢一凡:老师教得非常细心,花灯做成之后也非常精美,我也很有成就感,我打算带回家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学生家长:潮州的非遗很多、很出名,想让小朋友在暑假进行一次体验、了解。她很开心、很期待。我们也希望接下来可以更多地参加这种活动,让小朋友更多地了解我们潮州文化。

非遗润童心 共筑传承梦

近年来,我市的非遗传承越来越年轻化、大众化,广大青少年对非遗充满热情。今年以来,团市委积极组织“十个100”行动,培养潮州非遗“小小传承人”,推动青少年在实践中了解、感受潮州非遗文化,积极宣传和弘扬潮州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文化强市建设。

今年暑假,市青少年宫开设非遗课堂,为青少年提供了十几个非遗项目的学习机会,让非遗不再遥不可及,也为非遗的传承注入青春活力。

大吴泥塑博物馆馆长 潘幼芬:很多同学都没有接触过泥塑,科普大吴泥塑的历史,制作泥塑,还有课堂彩绘,让同学们更深刻地了解大吴泥塑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是一个启蒙,激发同学们对大吴泥塑的兴趣和爱好。

潮州花灯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黄韬:在造型、扎制、裱布和最后的装饰,做手提的花灯,就是最传统的圆形和花形花灯。通过制作让同学们了解到潮州工艺之美,体现手作之美,让大家感受到非遗独特的魅力。

潮州是一座非遗的宝藏之城。目前拥有国家级非遗17项、省级非遗47项、市级非遗139项,有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传承人。近年来,我市积极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潮州非遗一次次惊艳世界,不断“火出圈”。为了在孩子们心中埋下非遗传承的种子,我市积极推进传承非遗文化“十个100”行动,培养“小小非遗传承人”。

市青少年宫负责人 黄少鑫:今年以来,团市委启动传承非遗文化“十个100”行动,依托市青少年宫分别开设英歌舞、潮州木雕、潮州歌谣、潮州剪纸等10个以上类型的非遗公益课程,每类课程提供100个左右的公益学位,计划培养1000名“小小非遗传承人”。截至目前,已有600名青少年参与学习,200名青少年达到课程学习要求,获得“小小非遗传承人”称号。

非遗润童心,共筑传承梦。在一双双稚嫩的小手中,非遗传承人和青少年学生双向奔赴,非遗技艺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市青少年宫负责人 黄少鑫:按照“计划有序、阵地有用、队伍有力、课程有料”的标准,今年暑假,我们开足马力,开设15个潮州非遗项目,提供610个公益学位,全力推动“十个100”行动提质增效,让青少年认识非遗、喜欢非遗,助力潮州非遗传承和发展。我们将用心用情做好这项工作,守护潮州这一份珍贵的文化瑰宝。

关于潮州民风民俗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