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28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像这样热闹的场面,现在经常能在村子里看到。“光靠十几个干部哪里够,村民们才是主力军。”陈彩琴深知,要打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这场硬仗,必须依靠群众、广泛发动各方力量。
近段时间以来,在城村紧抓创建省级典型村的有利契机,抢抓新春返乡探亲有利时机,写好写实“群众共建”“干部带头”“多方协力”三篇文章,带动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力争在“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创建中拼出新作为、干出新成效。
村民争当“监工队”
走进在城村,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村施工项目现场,经常能看到一群“不速之客”。他们或举起手机,拍摄监工,或作为后勤人员,在工地旁摆上桌椅,分发凉茶。原来,他们都是当地村民自发组成的“监工队”。
“村民对村里的建设项目格外用心,视之如己事。”三饶镇人大主席郑俊鸿表示,这些“监工队”正是在城村干群凝聚力的最好体现。
“外面的施工队伍,都非常乐意接我们村里的项目。”陈彩琴笑言,“村民们自发提供茶水服务,有位80多岁高龄的老人,不时还会送包子给施工队当点心。”她补充道,有一次铺完路后,村民们甚至主动帮忙洒水养路,让施工队可以去完成其他工作,“把施工队的工作都‘抢’了!”讲起村里群众参与“百千万工程”的高涨热情,陈彩琴难掩自豪的神情。
在城村共建氛围的形成并不是偶然。为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村两委干部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工作初期,村两委干部积极入户开展宣传工作,向群众阐明典型村培育目的和意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谋划和建设等内容,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
“村干部的号召力不是凭空来的,而是一个积少成多的过程。”郑俊鸿认为,要破解“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困局,没有捷径可走。干部工作有实效,号召的效应就会成倍扩大。
“听到本村要创建省级典型村,大家的热情都很高涨。”郑俊鸿表示,在城村前期做了大量扎实的民生实事工作,加上镇里其他典型村创建的成效显著,使得村民们对政策的接受度和配合度显著提升。“当大家看到了切实的益处,自然会更加配合。”
为进一步提高村民的参与意识,在城村通过“党群共建积分超市”、“i志愿”平台等载体,鼓励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农房风貌整治提升。陈彩琴说,她时常鼓励和发动群众,让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我会告诉他们,这些都是民生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个人。”
在群众的广泛参与下,2025年春节期间,在城村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城村累计发动群众拆除老旧房屋23间700平方米,修缮8间;同时,村里广泛发动返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参与乡村事务,“清脏治乱”、民俗活动现场秩序管控等共13场次,清理乱堆乱放、杂草杂物167处约20吨。这些热情的村民群众,成为在城村“百千万工程”建设中的一股“活水”,推动村庄焕发新的活力。
拜年不忘齐商讨
正月假期过后,潮州各地已进入日常生活工作节奏,但在城村依然洋溢着浓郁的年味,各村社的“闹热”轮番上演,热闹非凡。
“各位乡亲新年好!”正月十四夜,正是乡里“闹热”举办的时候。陈彩琴面带笑容,向围拢而来的人群热情拜年。她身后跟着的是在城村两委班子成员。
“我们村干部今天是带着任务来的。”陈彩琴笑着说,随即开始为村民们详细介绍典型村创建工作的方方面面。她言辞恳切地强调:抓住了这个政策机遇期,在城村将焕然一新,最终受益的也是乡亲们。
现场近千位村民和村干部围成一圈,大家热情高涨,讨论声此起彼伏。无论是常住的乡亲还是返乡的贤达,纷纷表示支持项目,也积极提出了对典型村创建工作的想法和建议。
整个春节期间,陈彩琴和郑俊鸿已经跑了10多次这样的乡间活动。“过年的时候里外都跑遍了,多的时候,一晚上要参加两三个会议,虽然过程比较辛苦,但是好在村干部都很上心。”郑俊鸿如是说。在党员干部的宣传带动下,村民们对典型村创建工作的认识加深了,为后续的清拆整治工作提供了更多理解与支持。
虽说群众的配合度很高,但推行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陈彩琴介绍,村里原本有一块老旧的照壁,由于当地风俗信仰的缘故,部分村民反对拆除。
“关键时刻,村干部必须排除万难,要敢于站出来!”陈彩琴说。经村干部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村民们也逐渐理解并支持拆除。陈彩琴坦言,拆除过程中确实感觉到压力,但听到村民们的正面反馈后,她与村干部们终于可以放下心来。
“干部做实事,群众才会跟着干。”郑俊鸿感慨道,党员干部的敢于作为、善于作为会形成良性循环,整治工作遇到阻力时,村干部才有底气顶住压力,推动典型村创建再上新台阶。
此外,在城村积极吸纳年轻力量,增强村两委班子的工作能力,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新鲜血液。“小同事的无人机技术派上了大用场!”陈彩琴感慨道。在全村79个点位的整治前、中、后阶段,新同事会利用无人机航拍规划施工、监督进度,为项目省去了不少的麻烦。
多方协力提品质
在典型村的创建中,地方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借助外界力量顺势而为,是每个村必须思考的课题。
对此,在城村借助央企资源优势,村干部主动对接相关单位,积极实施总投资约1448万元的在城村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推动完成黄厝埕、西巷、坎下詹等道路硬化约9000平方米、步道提升1公里,持续提升在城村人居环境品质。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在城村顺带把沿线民房的排污纳入总管道,节省建设成本的同时,加快项目推进的进度。“有个地方地势低,工程队先后测量了4次才搞定。”村民詹得强对排污工程的质量赞赏有加,他表示,乡村建设项目不能应付了事,而是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此外,在城村积极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引导本地建筑业企业、协会等投身“百千万工程”建设。近期,已推动三饶镇陶瓷协会、明泰盛陶瓷、市百花山茶业公司等协会企业累计捐赠6.1万元资金用于助老爱老活动;推动广东新功集团捐赠40万元作为在城村奖教奖学专项资金。
在企业慷慨乐捐的带动下,“多方参与、合力共建”典型村培育氛围已蔚然成风。陈彩琴表示,仅在春节期间,长者饭堂收到慈善资金约11.6万元,一年的经费便已筹齐。另外,贤达们还集资38万元对城隍庙、美丽河道东门溪等景点进行亮化提升,如今这些景点已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