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政企 > 数据潮州

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效益稳步提升—2011年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简析

发布时间:2012-05-23 17:50:20 来源:潮州信息网

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效益稳步提升

——2011年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简析

“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潮州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充分发挥优势,促进产业升级,坚持科学发展、奋起赶超,努力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可持续发展。2011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344.4亿元,增长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17.38亿元,增长21.6%,增幅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16.75%,显示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良好。

工业经济运行基本特征

——工业生产增速高位运行。一年来,全市各级各政府积极克服影响经济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企业创新发展能力,着力提升传统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做大做强特色民营企业;加快推进经济发展软硬件建设,千方百计拓展国内外市场。在大型火力企业生产大幅扩大的拉动下,全市工业经济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虽有所波动,但每月均保持在21%以上,一直处于较高位运行。(如图所示)

——电力生产高速增长,工业结构趋重型化。今年受大唐火力发电厂3、4号机组投产发电因素的拉动,电力生产业得到高速增长。2011年累计完成增加值31.14亿元,增长58.2%,增幅高出全市平均增长水平36.6个百分点。在其高速增长的推动下,全市重工业发展较快,促使工业结构更趋重型化。重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98.63亿元,增长25.1%,增幅比轻工业高6.3个百分点。轻重工业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56.2:43.8调整为54.6:45.4,重工业的比重提高了1.6个百分点。

——传统特色产业有效提升,对工业经济拉动作用增强。近年来,全市各级各政府重视以引进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来提升传统特色产业,推进特色产业高端化,发挥聚集、辐射带动效应,形成发展新优势。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八大特色产业累计共完成增加值134.3亿元,增长19.2%,增幅逐季走高,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和三季度提高2.4、1.1和1.1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也逐季增强,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的贡献率从一季度的43.8%提高到全年的56.2%,拉动增长百分点也从一季度的10.8个百分点提高到12.1个百分点。(如表所示)

2011年各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八大特色产业情况表

季度

增加值(亿元)

增幅(%)

贡献率(%)

拉动百分点(个)

一季度

22.99

16.8

43.8

10.8

上半年

59.6

18.1

48.2

11.8

三季度

93.23

18.1

52.7

11.5

全年

134.3

19.2

56.2

12.1

八大特色产业中除水族机电业发展较为疲软外,其他产业都有较好的发展,增幅均达两位数。其中比重居首的陶瓷产业累计完成增加值62.11亿元,同比增长22.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幅提高6.3个百分点;不锈钢产业发展最快,增幅达34.7%,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幅高13.1个百分点。

——工业园区发展状况良好,引领工业经济较快发展。随着各类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政策平台、服务平台不断优化,园区产业定位不断清晰,形成各自产业特色竞相发展,增速均高于全市工业经济平均发展水平。2011年,在能源工业高速增长带动下,潮州港经济开发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45亿元,同比增长42.1%;在其带动下,深圳(潮州)产业转移园也有不错的表现,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66亿元,同比增长36.3%;以发展特色产业为主潮安经济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4%。

——国内外销售齐头并进,为工业经济较快发展保驾护航。为进一步拓宽工业产品销售渠道,政府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经贸活动,提高“潮货”知名度;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积极调整产品销售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销售产值823.81亿元,增长29.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内销产值621.07亿元,增长29.4%;出口交货值为202.74亿元,增长29.9%,内销和出口呈现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9.7%,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显示了工业生产与销售有着良好的衔接。

——各区域工业经济竞相发展,确保全市工业经济较快增长。2011年各县(区)政府充分发挥自身产业优势发展经济,积极克服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工业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饶平县在大型火力发电企业产值大幅攀升的拉动下,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居各县(区)之首,累计完成增加值56.65亿元,增长28%,增幅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6.4个百分点;潮安县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89.68亿元,增长23%,占全市比重为41.3%,比去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另外,枫溪区和湘桥区也有不错的表现,分别增长19%和16.4%。

——工业经济效益逐步提升,经济运行质量持续好转。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16.75%,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和三季度提高44.5、21和18.5个百分点。构成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指标中:反映资产获利能力的总资产贡献率为20.8%,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反映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的流动资产周转率为3.7次,同比提升0.5次;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资产负债率为48.8%,同比下降7.2个百分点;体现劳动效率的全员劳动生产率11.53万元/人年,同比提高15.9%;反映工业品产销衔接情况的产品销售率为99.7%,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运行突出问题

工业经济虽然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但是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制约其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成本增加、融资困难是当前工业企业面临的严峻生产经营问题。工业原材料、能源等生产资料价格不断攀升,运输费用居高不下,再加上用工成本不断提升等因素的叠加,造成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增加,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为684.98亿元,同比增长29.7%,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1.1个百分点;三项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为57.49亿元,同比增长33.2%。另外企业融资难且成本高,国家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信贷闸门不断收紧,贷款利率不断提升,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进一步增加。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息支出8.37亿元,同比增长28.8%。企业资金瓶颈制约作用势必对部分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大企业拉动力度逐步减弱,工业经济发展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今年以来,全市工业经济在大型火力发电厂投产发电,产值大幅增长的强有力拉动下,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但是随着该企业基数问题的逐渐显现,其拉动力度也在逐步减弱。由第一季度拉动提高12个百分点,到上半年的10.7个百分点,再到前三季度的9个百分点,全年拉动了6.4个百分点,可预计其对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将在明年逐渐消失。然而,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缺乏新的增长点,招商引资力度不大,尚无新的大项目、大型企业落户本地,可带动工业经济进一步加快发展。

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狠抓科技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企业小而散、经营管理落后、技术创新弱、产品附加值低是全市工业企业的基本态势。各级政府部门要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企业创新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狠抓科技创新,支持企业开发和引进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现有八大支柱产业迈向更高层次。同时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光源照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以此来提高全市产业结构层次,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加大投资、招商力度,再造经济发展新载体。要加大对深圳(潮州)产业转移园特别是径南分园的投资力度,加快推进园区各项软硬件建设,突出服务职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更多有实力的企业进园入区,做大产业转移园区经济规模,并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形成产业集聚,带动相关联的中小企业发展,借力推动潮州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供稿:工交投资科

撰稿:沈壮松

关于数据潮州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