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政企 > 数据潮州

潮州市人口住房水平和质量有所提高——潮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专题分析

发布时间:2012-06-06 19:32:20 来源:潮州信息网

人口的住房情况,是反映人们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依据。从潮州市第五次和第六次两次人口普查的住房数据对比情况看,十年来,潮州市人口住房在水平和质量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进步,家庭户住房间数和面积有所增加,住房设施相应改善,人民的生活品质得到提高。与此同时,城镇化率有所提高,全市的房地产开发持续升温,拥有自己住房的家庭户比例居高,但住房情况的改善程度与小康社会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

一、 潮州市人口住房情况的主要特点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本次的人口普查清查出我市共有62.2万户家庭户,比“五普”增长12.3%;住房建筑总面积达5112.2万平方米,比“五普”增长48.0%;住房间数147.4万间,比“五普”增长35.9%。人口住房情况呈现如下特点:

(一)人均居住建筑面积大幅度增长。

“六普”数据表明:全市家庭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21.54平方米/人,比“五普”增长44.6%。各个县区的人均居住面积相比“五普”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湘桥区和枫溪区差异不大,潮安县和饶平县的差距也不大,但两区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明显高于两县。具体情况如下图:

图表一:

从家庭户户主文化程度的分组情况看,各个分组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均比“五普”有所提高,但户主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成正比的特征相当明显。研究生高居首位,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42.3平方米,其次是大学本科、大学专科和高中,分别为41.5平方米/人、36.0平方米/人和25.2平方米/人。而户主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小学和未上过学的家庭户,住房状况差异不大。

附表一:

潮州市“五普”“六普”分文化程度的人均住房面积变化情况表

计量单位:平方米/人

家庭户户主受教育程度

"六普“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五普“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六普”比“五普”的增长情况(%)

总计

21.4

14.9

43.59

未上过学

19.8

15.7

26.33

小学

19.8

14.0

41.82

初中

20.7

14.3

44.79

高中

25.2

17.3

45.60

大学专科

36.0

28.3

27.39

大学本科

41.5

29.9

38.94

研究生

42.31

32.2

31.60

(二)户均住房间数有所增加。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对住房的间数要求也有所提高,从解决基本生活需求的卧室到客房、书房再到衣帽间、储藏间,住房的间数无疑成为了反映居民生活的又一重要的指标。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资料显示,我市家庭户平均每户住房间数由“五普”的2.0间上升到2.5间,也就是说每户家庭户这十年来住房平均都多出了半间房间。其中,两县的平均每户住房间数的提高幅度较大,潮安县和饶平县分别为2.8间和2.1间,分别比10年前提高了0.6间和0.5间,其次是湘桥区和枫溪区平均每户住房间数为2.4间和2.6间,均比2000年提高了0.2间。各县区的户均住房间数的增加,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再完全停留于基本的需求阶段,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对住房内功能性房间的配套需求有所提高。

(三)住房设施得到相应的提高

从住宅建筑结构方面看,全市能够住上钢及钢筋混凝土结构有24.5万户,占总户数的39.5%,所占比重比“五普”提高16.6个百分点。该比例的提高,说明我市住房建筑质量趋向良性化发展。其次是砖木结构的户数和混合结构的房屋户数分别为23.7万户和12.7万户,其他结构的有1.2万户。总体上看,我市的房屋建造质量绝大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

图表二:

从住房内设施方面看,住户屋内有独立厨房的有55.4万户,占总户数的89.1%,所占比重比“五普”提高7.2个百分点。屋内有独立厨房意味着住房内配套设施的先进化,独立厨房的配套所占比重居大,从某种程度上放映了我市的多数住房方便群众解决炊事等生活问题。另外该指标比“五普”时期的提高,说明我市在这十年期间的住房配套设施有所提高。而与其他户合用厨房的有1.0万户,仅占1.6%,没有厨房的有57.7万户,是总户数的9.3%。

有管道自来水户数53.9万户,占家庭户总户数的86.7%,比“五普”提高18.7个百分点。十年来自来水使用的户数的增加,说明了我市绝大部分的居民生活用水问题得到改善。

家庭户使用主要炊事燃料用燃气和电的达59.0万户,占总户数的94.9%,比十年前提高20个百分点。特别是今年来电磁炉的兴起,电的使用用户比“五普”增长了1221.9%。与此同时,使用煤炭、柴草和其他炊事燃料的有3.2万户,占总户数的5.1%,比十年前回落了20个百分点。随着科技的发展炊事燃料用燃气和电逐步代替原来的煤炭与柴草,是人类在炊事方面改善生产力的体现。而我市使用先进的炊事燃料的户数的提高表明人们的生活趋向更好的发展。

附表二:

家庭户使用主要炊事燃料情况

单位:户

燃气

煤炭

柴草

其他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583285

6614

2658

27136

1947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414744

500

83743

51690

2992

“六普”比“五普”的增长情况(%)

40.6

1221.9

-96.8

-47.5

-34.9

家庭户住房有洗澡设施的有57.6万户,占家庭户的92.6%。这意味这大部分居民的洗澡问题得到一定的保障。

附表三:

家庭户住房洗澡设施情况

单位:户

统一供热水

家庭自装热水器

其他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12914

526428

36356

45942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4095

287786

103625

158163

“六普”比“五普”的增长情况(%)

215.4

82.9

-64.9

-71.0

家庭户住房内独立使用厕所的有51.6万户,占家庭户的86.8%。独立使用抽水式厕所、合用其他样式厕所和合用抽水式厕所的所占比重均比“五普”有所提高。与此同时,无厕所的家庭户所占的比重有所减少。

附表四:

家庭户住房内厕所情况

 

计量单位

独立使用抽水式

合用抽水式

独立使用其他样式

合用其他样式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271822

16357

243817

23316

39023

所占比重(%)

0.46

0.03

0.41

0.04

0.07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116062

2114

239139

10507

185846

所占比重(%)

0.21

0.00

0.43

0.02

0.34

“六普”比“五普”比重提高情况(%)

%

0.25

0.02

-0.02

0.02

-0.27

齐全的住房内部设施成为主流,反映了我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更趋先进化,说明大部分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意满足。

(四)高档次的住宅小区大量涌现。

受全国房地产热潮的带动,我市进些年来房地产开发持续保持高温态势。2010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8.2亿元,商品房施工面积279.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1.8万平方米。一批综合性配套设施齐全的高档住宅小区,在全市的繁华地段如雨后春笋般生长。涌现出南国花园、海逸一号等一大批花园式住房。高档规范的住宅小区的出现,引导着大部分的有购房需求的市民摆脱了以往的老住宅向档次较高的住宅小区聚集而居。有效的让大部分有条件的人实现了有一整套进餐、睡眠、炊事以及个人清洁卫生的小康居住目标。

(五)住房来源多样化

解决住房问题是人生大事,“居者有其屋”也好,“安得广厦”也罢,多少年来人们都在为寻找自己的一片居住天地而努力。不论是租房还是盖房、买房,收入提高后,往往最先想到的就是改善居住条件。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市居民住房呈现住房来源多样化特点。

自建住房家庭户比重居首位。有占总数的75.9%的住户所住房屋为自建住房。由此可见,自建住房仍是居民解决住房问题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近年来商品房开发较为不发达的潮安县和饶平县,自建住房家庭户分别占这两个区域的家庭户数的89.2%和89.8%。多数居民特别是生活在广阔的农村地区的居民,他们所居住的住房利用自身拥有那份土地资源自建住房。当然,在自建住房中我们也应意识到居住这样房子的居民分两种情况。一是近些年来居民的生活改善了,部分先富裕起来的居民利用手头的资金盖起了舒适的小洋楼。二是部分居民仍然住着祖辈留下的那种“四马拖车”等年代久远的建筑。这类居民有着自家祖屋的土地,却可能住着久远失修的房屋,其背后隐含的问题值得关注。

购买商品房的比重增大。有13.9%的家庭户住房来源为购买商品房,这比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提高了7.2个百分点。特别是在近些年来房地产开发较为活跃的湘桥区和枫溪区,以购买商品房作为住房来源的家庭户分别占该区域住房来源总户数的44.2%和23.6%。湘桥区与枫溪区2000年该占比分别仅为27.7%和9.9%。

租赁住房依旧无法取代居民原有住房价值观。通过租赁而拥有住房的家庭户仅占6.9%。少数居民选择了租赁住房反映出我市居民住房所有权的私人拥有为主的类型情况。其背后隐含的居民住房价值观念对当前各级政府解决群众住房困难问题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特别是在我市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开始萌芽的时候,经济适用房比廉租房更能迎合居民住房的传统价值观念。

公有住房比例下调。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特别是住房制度的改革,居民取得住房的途径不再是单纯依靠政府或单位的福利分房。因此2010年购买原公有住房比例从2000年的2.7%户进一步下调到了1.5%。

二、存在问题:

(一)居民居住人均面积离小康标准仍有差距。

从人均住房面积来看,“六普”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1.4平方米/人,比“五普”的14.9平方米增长了43.6%。人均住房在间数和面积数方面的改善十分明显。住房面积随然有所提升,但根据《中国社会小康指标体系》中对人均居住面积的目标值来看,我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指标体系中规定城镇常住人口人均居住面积和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的目标分别为30平方米和40平方米。从此次“六普”的数据显示我市的湘桥区和枫溪区常住人口的人均居住面积分别为27.1平方米和27.8平方米,潮安县和饶平县则分别为20.7平方米和20.0平方米。

(二)房屋建筑建成时间过长但仍做住宿功能的家庭户搬迁问题值得注意。

本次人口普查对家庭户的住房建成时间的情况摸底数据表明,值得肯定的是,我市有80%的家庭户的住所建成时间在30年以内,住房的质量得以保障。但我市仍有5%的家庭户住房建成时间超过60年,有2%的家庭户在未来的10里住房建筑时间即将超过60年。这7%的家庭户,大部分集中在潮安县和饶平县。

图表三:

三、提高我市住房条件的建议:重拳抑房价,保障助安居。近年来,我市和其他地方一样,出现了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现象,高房价成为时刻牵动人们神经、影响人们住房需求的突出问题。因此,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大力度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是解决群众住房问题,让人们安居乐业的根本。特别是在各县区大力推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时期,对于因家庭经济困难、住房年久失修的家庭户的住房问题,要考虑进来。政府更应特别关注,优先帮助这部分居民解决长久以来的住房问题。此外,抑制房价的上涨,解决群众购房的刚性需求,引导家庭户住房朝配套实施更先进的方向发张。

撰稿: 陈 莹

供稿:工交投资科

关于数据潮州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