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8-04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聊微信、刷朋友圈是年轻人的专利?如果你现在还是这样认为,那就真的out了。年轻人生活节奏快,微信、微博等各种社交软件早已成了他们与家人、朋友最喜爱和最常用的联络方式。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不少中老年人也开始享受这些“新玩意”给自己生活带来的乐趣。他们乐意将自己的才艺进行录制、拍摄,然后上传到微信,与好友交流互动。他们当中,有些人的才艺也许并不是特别优秀,但他们用这样的方式,给平凡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欢乐。
刘巧芳:
建微信群展示才艺
广场舞是近年来群众自发组成的一种大众性的娱乐活动,参与者众多,且大多以中老年人为主。家住市区的网友刘巧芳也十分热爱舞蹈,虽然年近六旬,但她却一点也不落伍。玩微信、上网、看视频……是她每天闲暇时必做的事。在空闲时,她还会把自己跳舞的视频发到微信朋友圈或是微信群,引来好友的点赞与评论。
刘巧芳告诉记者,她学习跳广场舞也是因为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退休前,她总会在上班前抽空去西湖公园走走,锻炼锻炼。西湖公园也总会有不少阿姨在跳广场舞。看着好玩,她便跟着一起跳。但是时间一长,她总觉得她们的舞蹈动作并不是很标准规范。为了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她开始回家“捣腾”,自己摸索如何使用电脑,如何在网上搜索舞蹈视频,然后在家自学,甚至有时也会到西湖公园“客串”当广场舞老师。
2010年,刘巧芳退休了。退休后,她进入市老干部(老年)大学参加健身操班的学习。每逢周一就跟班里的同学一起练习,之后还和班里的同学参加了不少比赛。除了排练和演出,平日如果因为天气原因没法外出练习,她便会利用电脑或网络电视打开视频,自己对着视频练习,舞蹈水平也逐步提高。“跳习惯了,一两天不跳总觉得浑身不自在。自从开始跳舞,腿脚上楼利索多了,精神也好,每天也总能保持愉悦的心情。”刘巧芳说,如今,她会跳的舞蹈有很多,包括健身操、广场舞、柔力球、功夫扇等。
2012年,她在儿子的帮忙下,给手机安装了微信APP。“当时身边不少好友都在使用,我也跟一下‘潮流’。刚开始接触微信的时候,我也不会操作。我就自己一点点摸索。后来渐渐熟悉了,觉得真方便,所以自己也建了个舞蹈队群,把我们跳舞的60几个姐妹全拉进群里,我还是群主呢!”刘巧芳说着,打开了她的微信给记者看,记者看到有近十个微信群。
刘巧芳告诉记者,她时常会将儿子帮忙拍摄的一些舞蹈视频发到群里,群员除了好评点赞外,有时还会对她的舞蹈动作进行点评。说着,刘巧芳打开了她之前参加比赛的舞蹈视频给记者看。“认识的广场舞爱好者也会发视频到朋友圈或微信群,彼此互相点评,这样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水平。”刘巧芳说。
王茂潮:
与微信好友交流书法艺术
中国有句老话,人过40不学艺。然而,家住市区今年76岁的王茂潮老人,自退休以来,他重拾年轻时放下的毛笔,专心练习书法,钻研技艺,以书法会友。去年开始,王茂潮老人更是将自己写得不错的书法作品分享给微信好友,相互交流,晚年生活忙碌而充实。
走进王茂潮练习的书房中,随处可见其创作的书法作品,错落有致地摆放在房内各个位置。围坐在圆桌旁,王茂潮向记者讲述起自己接触书法经历:他从小就喜欢书法,从小学到初中,学校的黑板报前,总能看到他用毛笔写字的身影。20岁开始,由于一些原因,他练习书法的机会和时间越来越少,后来又因为忙于工作,更是没有时间练习。只有在过年的时候,亲手给家里写上几幅对联。直到2001年退休,他才有富裕的时间重拾毛笔。根据爱好,他参加了市老干部(老年)大学开设的书法班,练习他挚爱的书法,也认识了更多书法爱好者。
写书法除了需要一定的天赋,也需要一个勤学苦练的过程。王茂潮说,他喜欢临摹王羲之的字帖,经过多年的学习,从临摹作品逐渐转变到具有个人特色的书法作品,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为了练好书法,如今,已年近八旬的王茂潮,每天都要在纸上挥毫泼墨,巩固自己的书法技艺,书写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除此之外,王茂潮每周会和不少书法爱好者开展两至三次的笔会,将各自的书法作品拿出来交流点评,更好地提高彼此的书法水平。
“刚开始我认为都一把年纪了,觉得用智能手机应该没什么必要。”王茂潮说,但是周围不少喜爱书法的朋友都将作品“搬”到微信上。为了更好交流,去年10月份,他购置了一台智能手机,让孙子帮忙安装“微信”软件,并教他基本的使用方法。“网络真是方便快捷,自从了解了微信的基本使用方法后,每一次看到亲自写得满意的书法作品,我就会拍照分享给同是书法爱好者的好友,希望跟他们一起欣赏,互相点评、交流,以此更好地提高书法技艺。”王茂潮说着,便打开手机,找寻着曾经发给微信好友的作品。王茂潮说,微信成为他们一个交流平台。有了微信,他与书法爱好者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也更加快捷。他也在不断地与同行进行交流、切磋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创作水平,完善自己的书法作品。
郑坤汉:
朋友圈“秀”摄影作品
在市区牌坊街一间静谧典雅的咖啡屋里,郑坤汉老人年近古稀却精神矍铄,谈笑间声音洪亮,双目炯炯有神。潮州的老人家,大都爱喝本地工夫茶,然而郑坤汉老人却点了一壶“后生仔”喜爱的美式咖啡。年轻人爱玩微信朋友圈,他也不甘落后,发在朋友圈的,都是他引以为豪的摄影作品。
郑坤汉一边打开手机里的微信朋友圈,翻开相册里几千张或人文、或风光的照片给记者看,一边跟记者介绍他的摄影经历:他从小就对摄影感兴趣,但以前一部相机至少要几百元,这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经济上是不允许购买的。郑坤汉参加工作后,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买了第一台单反相机。从此开始他的摄影之路。
后来,潮州有一些本土网络论坛开设了摄影板块,邀请一些拍照技术比较好的摄影发烧友将自己的作品发上板块,郑坤汉就是其中一位。因为将照片放到论坛上需要用到电脑,于是,郑坤汉给自己买了一台电脑,让儿子教自己一些电脑基础入门知识,随后便在互联网平台上展示自己的摄影风采。后来,QQ的出现让郑坤汉发现了另一个交流切磋作品的渠道,于是,他开始将自己的作品上传到QQ空间。通过网络,他也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他的作品,结交了更多志趣相投、水平相当的摄影好友。
再后来,微信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微信交流。2014年一天,郑坤汉便在身边朋友的感染下,玩起了微信“经营”起自己的朋友圈。“每次从外面采风回来,我就把照片拷到电脑里,选片,修图,压缩,再将照片导入自己的手机发至朋友圈。”郑坤汉说。年近古稀,又是如何知晓“玩”微信呢?郑坤汉自信地说:“现在微信都进入千家万户,自己学着就会了。”就连一些修图软件Photoshop土建,老人家也只是看了一遍教程后就学会调色修图。
除了发发朋友圈,郑坤汉闲着没事就逛逛朋友圈,看看别人发的摄影作品,或与网友进行摄影方面的交流,有时一忙就到凌晨两点。“微信很是方便,传播速度也很快,将自己的摄影作品发在朋友圈上,无论是身边的摄影爱好者还是亲戚朋友,除了欣赏作品,还可以对作品进行评价,互相切磋。”郑坤汉说。
郑坤汉坦言,作为一名退休人员,在没有接触微信前,晚上闲着没事就会骑车到朋友家做客。如今,有了微信,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随时随地都可以和朋友交流。“网络已经成为我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网络,生活该怎么办?”说到这,郑坤汉感慨地说。
网友观点:
为中老年人善“玩”微信点赞
@闪闪红星:如今,智能手机几乎是人手一部,微信也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微信的传播速度非常快,老人家利用微信与网友交流,展示自己的才艺,既方便又快捷,不用受到时间地点等限制。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腿脚不灵便的老年人,微信令他们足不出户就能和朋友们交流互动,并且可以在上面分享各自的技能、作品,给中老年人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我是大大姐:以前,很多老年人特别是农村的中老年人,由于农村的娱乐设施比较少,退休后要么就到朋友家话家常,要么就聚在一起打牌打麻将。如今,不少老人家有意识地利用网络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让自己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我觉得这样特别好,得为这些老人点赞。不仅让他们的生活多姿多彩,也保持着思维的活跃,陶冶了身心健康。此外,他们将自己的才艺展示到网络上,与他人分享,互相交流,更能提高自己的生活情趣。
@SX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步入了信息时代,生活早已离不开网络。微信的出现,更是时代发展的趋势。这群老人将自己的作品发布在网络上,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他们通过网络可以认识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强了与外界的沟通交流,紧跟着时代的步伐。这些伯伯婶婶们,虽年老,但心却不老,他们也可以与年轻人一样时髦。我要为这群中老年人年轻的心态点赞!
@水瓶座女孩苗苗:这些懂“玩”微信的中老年人真的令人佩服。中老年人玩微信展示才艺固然是好事,但使用微信也要注意把握一个度。如今,一些中老年人也会像年轻人一样,一玩微信就像着了迷,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不说,还经常熬夜。须不知,这样做是不可取的。毕竟老人家们都有一定的年纪了,身体的机能不允许他们长时间盯着手机看。过度使用微信,长时间熬夜,肯定会影响身体健康。因此,我建议有过度使用微信的中老年人要控制自己看微信的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保重自己的身体。(潮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