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黄冈城杂忆(六)

发布时间:2020-05-30 10:05: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童趣种种

倒退几十年,黄冈小镇上的小男孩手里能有什么玩具?电动的玩意儿当然没有,木头手枪便是稀罕物!小奴仔渐渐成了大奴仔,耍弄木刀竹剑,显然“小儿科”,更遑论捉迷藏、丢手帕之类,那是姿娘仔(潮语小姑娘)之所喜乐。怎么办?路在前方!走出家门,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有一些童戏是全中国通行的,比如放风筝、打水漂、粘知了、捉蜻蜓、摸鱼、捕雀,还有斗蟋蟀、钓青蛙、撵圈儿等等;有一些更带潮汕特色,比如灌“杜猴”、养“沙鯭”、挖河蚌、捉海蟹、打蛇、掏鸟蛋、烧食蝉和麻雀、“敲土窑”等等。今举数种。

“杜猴”学名蝼蛄,又名土狗子,昆虫纲,直翅目,蝼蛄科,是害虫。灌杜猴与老北京灌屎壳螂略似,用的都是“水攻”。所不同的,屎壳螂较易识别,只见道旁有细土一丘坟起,排开细土,伸指探穴,便知虚实;杜猴则不然,往往有两个以上小穴,仿佛多窟的狡兔,你必须水淹此穴,株守彼穴,堵死另穴,方能生擒活捉。

“沙鯭”学名斗鱼,鱼纲,攀鲈科,体侧扁,长约六七厘米,吻短,口小,眼大,尾长,体赤褐色,上有十条左右的蓝绿横带,色彩斑斓,赏心悦目,是著名的观赏鱼类。潮汕一带的沙鯭属歧尾斗鱼(黄冈又称“拍被”)。雄鱼善斗,养沙鯭为的是观赏打斗!平时养在陶罐里,一罐只养一尾;一旦两尾同置一罐,登时打斗起来。口吻对咬,身子因发力而更扁,成弓状,歧尾开张,月牙铲然,也弯了起来,两尾对咬的鱼连体呈S形,较劲使水面荡开细细縠纹,又是转动着的S形,煞是好看!几个回合后,胜者犹贾余勇猛追穷寇,败者则拖着扫帚尾落荒而逃,奇怪的是原先的赤褐蓝绿竟变成惨白死灰,真个兵败如山倒。

童戏最有意思的似乎是“敲土窑”。

那是春夏或许秋冬时节,几个好同学相约到凤江玩,放风筝或是挖河蚌。我们淌水或是游水,来到凤江上的沙洲。沙洲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的,随水汛而变化。柔软的溪沙坝诱人打滚,溪沙坝上可以放风筝,也可以挖河蚌。忽然有人提议——“敲土窑”!大家轰然一响,齐声叫好,而且马上行动起来,又都上了岸。有的找田土砌窑,有的拣拾干草、树枝备料,最富冒险精神的人派去偷番薯,要从农人地里挖出番薯,又不能让人家捉住,难度不言而喻。(真侥幸!没有失过手,只一二回有惊无险。)小伙伴们拾来十几块田土,砌成窑,用干草、树枝把窑土烧红,熄火后填进番薯,再把土窑踏平,盖上溪沙,插个草标为记,就算是齐活儿。大家便去放风筝,或挖河蚌。过了约莫半个多小时,扒开温热的沙土,扑鼻一股番薯的浓香。看看红日西坠,索性把风筝放飞,若是河蚌呢,许有一二位同学愿意带回家去,倘无人愿带,干脆乱抛乱撒。自然,溪沙坝也非久留之地,万一番薯的主人找来,真不是闹着玩的,得意不可忘形!

前些年,为了重寻旧日情趣,我和当年的同学又到溪沙坝“敲土窑”。倘与小时候相比,如今档次高出太多了!举凡食物、调料、工具、用品,无不高级,我们甚至把工夫茶也引进了,几近完美!只是满嘴流油之际,却怎么也吃不出当年的滋味!

回想起小时候的黄冈小镇,走出那可数的几条大街,难见洋灰路,小巷仔不是铺的条条石板,便是铺的鹅卵石,无论河边、池畔,亭外、桥头,处处有野花野草,不要说翠竹苍榕,带刺的龙舌兰、扎脚的含羞草,就是不起眼的菖蒲芦苇,也在悄悄绽放它那散碎的小花。近日,听说某地城市建设方面有一个口号,叫做“黄土不露天”。我不知道真的做到黄土不露天会是什么样子!连个挖蚯蚓的地方都没有,怎么去塘边溪上钓鱼?让小孩子也去买人工鱼食、握进口鱼竿,坐在鱼池边规定的区位,对着浮标修身养性么?毋庸讳言,水泥加绿地,在造就人工景观的同时,也失去许多野趣,包括童趣。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