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8-08 09:34:37 来源:潮州信息网
□ 邱树斌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父亲从事水产养殖已经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来池塘位置一直不变,但池寮却已改建了四次。
刚开始池寮搭建在池塘水面上像吊脚楼似的,用旧木板和沥青毡,构建而成,面积不足六平方,较为简陋,只有一床、一茶几,空间极窄,有点逼仄。
约半年后一场台风将池寮摧毁了。不得不重新搭建池寮,新寮同样搭建在水面上,同样是木结构,不过面积比原来大了不止一倍,设有一室,室外有走廊过道,走廊摆放茶具,能容多人坐下来喝茶聊天。当时,池塘所在水域是海水与淡水交汇处,水质很好,适宜养殖青蟹,附近均以养殖青蟹为主,父亲的池塘同样是养殖青蟹。池寮建好后,收购蟹的商贩都喜欢到寮中喝茶,附近的养殖户也时常来寮里串门,探听蟹价渔情。无论原先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父亲一并热情款待。慢慢地,父亲的池寮成为了周边养殖户的聚集点,附近养殖户每天忙完自己的事情后,大多数人会到父亲的池寮聊天,喝茶,谈论社会世情,探讨养殖技术。
后来因水质和环境变化,周边养殖户纷纷改为养鲈鱼等。有部分池塘因此易主,来收蟹的商贩减少了,但池寮依然热闹如故,新来的养殖户闲时也会来池寮凑热闹,鱼贩们也同样喜欢到池寮来打听谁家有鱼出售,池寮成为鱼贩们的一个落脚点。
日复一日,重建的池寮也历经十年了,有些破旧不堪,刚好池塘边的道路也铺设了水泥路面,可以通轿车了。为了方便停车,他再次改建池寮,填地近二百平方并建了一小屋和遮阳棚,并建了一个独立卫生间,池寮的空间更大了,环境今非昔比。
此时附近养殖户几乎都改养对虾,收购虾的商贩征得父亲的同意后就在此设收购点,这样周边养殖户卖虾也方便,虾一上网就可以拿到池寮卖,不用雇人送到镇内,于是养殖户卖完虾,有更多时间在池寮里坐聊喝茶,探听市场行情,交流饲养经验。无形中池寮成为养殖户与各类商贩的交流或交易平台,收购鱼虾的,销售饲料的,贩卖鱼虾苗的,都经常来池寮,与周边养殖户谈生意。甚至外地饲料厂家派出的年轻技术员同样喜欢把池寮作为主要驻点,时常在父亲的池寮为养殖户作技术指导。
由于道路很窄,路上的汽车无法会车,每到收获旺季,运虾的车,送饲料的车,在池寮上下货,或避让过往车辆,经常添堵,为此再次填地增加停车场地。我笑问他,不后悔减少养殖面积?他说,与人方便,自己更方便,几百平方算不了什么,收成主要还得靠技术,靠设备,靠天时,靠经验,靠人和。
说到技术,在池寮来往的人都夸父亲,认真好学,大把年纪啦!还经常看相关的书籍,参加农科部门或饲养厂家的技术讲座,干到老,学到老。有一次我到池寮去,刚好看到有一养殖户拿半小桶水,来池寮叫父亲帮他测水质,只见父亲从床铺下拿出一工具箱,在里面拿出试管,量杯,测试液以及PH值试纸,熟练地为池水检测PH值或微生物指标。测试出结果后,还建议他要加多少盐或多少营养液。我不知所然,听他介绍才知,饲料厂的技术员经常来池寮交流养殖问题,和他谈得来,因此带来测试仪器放在池寮,并教他操作,他学会使用后,义务为周边的养殖户测试水质。
的确,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据介绍,廿年来池塘租金涨了近八倍,人工、种苗、燃油以及饲料价格都涨了不少,但养殖的鱼虾价格却几乎不涨价。而且环境污染比以前更严重,水质更差,如果养殖还只凭老经验,不相信科学,不靠技术是很难盈利的。听后,我由衷佩服父亲与时俱进、相信科学的精神。
往来于池寮的人,老中青各年龄阶层都有,他们没有年龄代沟,和谐相处,池寮成为他们联络的纽带,他们互相帮助,相互守望。每当年底池塘抽干时,他们总会在父亲的池寮里商议安排顺序,有计划的排期,众人既可互相帮忙,减少雇工,或易雇工;另外不会增加沟渠的排水压力,有先有后,还可分享收获成果的喜悦,可以说是一举多得,众人共赢。
来池寮坐谈喝茶的人群当中,有不少人与父亲感情深厚,情同手足。我曾问父亲如何做到?父亲回答: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都要互相尊重,真诚相待,不与人计较,不贪人便宜,为人处世光明磊落,胸怀坦荡,对方需要帮助时,尽力而为,只要诚信真诚,相信对方同样会真诚对待。
父亲乐于助人,每年大、小暑节气,是养虾户是最忙碌的时候,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季节,每年在这个时候,除雨天外,父亲每天都会煮一大锅青草水,供过路人消暑解渴。尽管父亲不富裕,但有不少人和他借过钱,或借去交学费,或借去治病,或借去买种苗、饲料,无论多少钱,只要他有,一般不会拒绝,借钱的人既有亲戚,也有乡亲及池寮周边的养殖户。若不是这些借过钱的人亲口跟我说,我一概不知。难怪亲朋好友,厝边头尾以及在池寮来往的人都对他一致好评。
如今池寮来往的人更多了,池寮内每天总是充满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