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0-17 09:40:57 来源:潮州信息网
□ 李季
篱笆小院,在过去很常见。
扎篱笆的材质,有麻秆,有树枝,有竹子,有的直接就是一排矮株植物,花椒树或者紫藤等,王冕就有“绿槿作篱笆,茅檐挂薜萝”的诗句。麻秆不值钱,麻秆篱笆比较经济实惠,但不耐用。乡下几乎家家都种黄麻、红麻,麻秆比较多,用木棍在两头和中间打好桩,攀上麻绳,把截成适当高度的麻秆,串进绳子,扎入地里,就成了。但是连着下几场雨,麻秆埋入地下的部分就沤烂了,一阵风来,可能就倒了。麻秆篱笆多用来围菜园,挡挡鸡鸭,一季菜罢,麻秆抽回家晒干,就成了做饭的燃料。来年种菜,再用新麻秆围篱笆。树枝篱笆大多也打桩攀绳围成,如果想省事,只需找几根小枝繁多的树枝,交错着一放,就成篱笆了。“篱笆”两个字“竹”字头,可见大多的篱笆还是竹子的。细竹需要打桩攀绳,粗实的竹子则劈成片,斜着插入地里,互相交织,紧密相连,围合而成。
篱笆大多并不高,也并不结实,起不到防盗的作用,不过有了篱笆,人就懂了,篱笆内的东西是私人的,路人不去碰。篱笆不过防防鸡、鸭、羊、兔别乱跑,猫会攀爬根本防不住,大型动物更防不住,牛可能一蹄子下去就能踩坏一排篱笆,不过牛懂事,不会搞破坏。
篱笆,自古就是乡村人家的代名词,古时田园诗多有关于篱笆的诗句。“篱笆雨过晚阳红”,是雨后夕阳斜照的篱笆;“青山修竹矮篱笆”,是山中人家的篱笆;“日高山犬吠篱笆”,是客人来到了篱笆墙外。最为人知的还是陶渊明的那句“采菊东篱下”,篱落疏疏,人淡如菊,岁月悠悠,心素如简。
篱笆最大的功能,是充当丝瓜架、扁豆架、葫芦架、花架。在篱笆下随意埋几粒丝瓜种子、扁豆种子,丝瓜、扁豆就够一家人吃上几个月。花开时节,黄色的丝瓜花,紫色的扁豆花,密密交织,互相映衬,如一副美丽的图画。花间劳碌的黄蜜蜂,一不小心,就飞出了画外。阳光下,竹篱上挂着细长嫩绿的丝瓜和一串串青扁豆,微风拂过,花叶轻摇,丝瓜和扁豆,悄悄捉着迷藏。葫芦花是白色的,葫芦藤很细,但结的瓜却很大,挂在篱笆上,大有把篱笆缀歪的趋势。篱笆上最常见的花,不是丝瓜花、扁豆花,而是牵牛花。“牵牛延蔓绕篱笆”,紫色或红色的小喇叭,密密探出篱笆墙,吹奏着一曲又一曲的乡村民谣。
秋意渐浓,丝瓜、扁豆、葫芦、牵牛,纷纷从篱笆上撤离,人们把红薯藤搭在篱笆上,这就是羊儿一冬的口粮。寒风吹来,篱笆小院被白雪覆盖,羊儿举着两只前蹄,伸出舌头,卷住篱笆上覆着霜雪的红薯藤,把岁月的苦寒和篱笆的陈香,一起吞咽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