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0-26 09:52:07 来源:潮州信息网
□ 邱喜桂
三座最高的山峰,形象似原始天尊玉清、灵宝天尊上清、道德天尊太清命名,叫“三清山”。
也许离黄山不远,三清山同黄山景物很接近,要写山多美,白描是:奇峰罗列,幽谷纵横。形容为:高耸险峻,千奇百怪。至于什么玉女司春、神龟探海、巨蟒出山……犹如天下溶洞,状物拟名,大同小异,配上生动的说词,让人联想,让人思索而已。
树木都保护得很好,参天巨木,无名小草,黄花遍地,红叶满山,确是很美。我坐2426米索道缆车上山时,奇松怪石扑面而来,修竹茂林脚下晃过,真有腾云驾雾的感觉,疑为仙境。
但最令我感动的是,挑货上山的挑山工,他们挑着东西,一步步从山下走上来,累了,一头歇在石凳上,一头木棍拄着,满脸是汗,浑身湿透。当你行走在山路上、停下休息赏景时,他们汗流浃背,气喘如牛踉跄地从身边经过,那才叫累,我拍了不少这样的照片,不为别的,就为他们的吃苦耐劳存照。
三清山的无限风光在高空栈道上。平均海拔1600米,全国最高,4000米长,全国最长。栈道凌空飞架,行走如步云梯。
信步在大峡谷高空栈道上,脚下平步青云,眼前惊险刺激,远眺众山美景,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放眼四顾,远近起伏的山峦构筑成幽深的峡谷带,峡壁陡峭。栈道上,可看到奇峰林立、怪石嶙峋,鬼斧神工,山景如画;登高俯瞰,能见珍禽异兽悠然其间,苍松翠柏摇曳生姿。峡谷集三清山的奇、险、峻、幽为一体,壮观奇特。
我双手小心翼翼地抓住护栏,探身往下一望,倒吸一口气:悬崖峭壁上,耸起一柱,抵住栈道,我们走着都觉害怕,建造时多艰险可想而知,建设者若不慎掉下万丈深渊,肯定粉身碎骨。可惜没有这方面的介绍。不知死了多少人?也许怕给游人留下阴影而不愿说。但愿真的无人掉下去,我祈祷着!
从索道到终点,再走到三清宫,大约2小时。
三清宫在三清山北部三清福地九龙山口的龟背石上,海拔1533米,最早建于东晋,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明代遗址。
三清宫建筑按八卦精巧布局,有宫、观、殿、台、塔等多处古建筑,全部用三清山的花岗岩堆砌而成,古朴大气,是中国古代道教建筑的露天博物馆,是三清山最值得一看的人文景观!
三清宫景区是整个三清山自然遗产范围里面,唯一独立的人文景观,意义非同一般,这里是道教的遗存地,千百年来极其隐秘。
三清宫始建于宋代,这里曾经是葛洪等道教师祖修炼悟道的地方。虽然已近千年的历史,但保存的还比较完好。这里不大,因是道教圣地,香火依旧旺盛。
三清宫是三清山人文景观集中的景区,只有游览三清宫,才能发现道教文化在塑造三清山的品性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三清宫古建筑群的“八卦”布局方式非常值得细细玩味,它是整个布局的核心,其它建筑围绕这个核心往八方辐射,各占一卦的位置。
三清宫建筑规模都不大,但在造型上却有很高的造诣。风雷塔的设计、龙虎殿的选址等,都体现了道家“道法自然”的运用和对“天人合一”的追求。人文、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浑然一体。
风雷塔位于龙虎殿北的悬崖上,当时,从堪舆观点出发,为避山口之风而建,故名“风雷塔”。
风雷塔前临深谷,气势雄伟。塔以悬崖上之花岗岩巨石为基,用花岗石分塔底、塔身、塔顶三段雕凿干砌迭成,未用一滴砂浆,6层5面,塔檐角稍向上翘,塔顶为攒尖式。塔高仅2米,粗犷古朴,小巧玲珑。但它历尽千年风雨,至今岿然不动,被誉为三清山上道教建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风雷石塔位于三清宫东部,按文王后天八卦图,正好位于“震”方 。
三清山自晋朝葛洪开山以来历时迄今1600多年,道教历史源远流长,共有宫、观、殿、府、坊、泉 、池、桥、墓、台、塔等三清山石刻古建筑及石雕260多处。这些古建筑及石刻依据“先天八卦图式”和“后天八卦图式”交相融合,精巧布局,是研究我国道教古建筑设计布局的独特典范。
走了一天的山,赏了一天的景,在三清宫附近吃中午饭。三清宫是至高点,吃快餐也好,再贵也无关系。须知从山下挑货上山到这里,至少要三个小时。
三清山能成为“世遗”,不在于饮誉环宇的高空栈道,也不在于神秘莫测的三清宫八卦阵,而在于平淡无奇、司空见惯的花岗岩。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推选三清山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中美地质学家一致认为是“西太平洋边缘最美丽的花岗岩”。
世界遗产大会认为:三清山丰富的花岗岩造型石与多种植被、远近变化的景观及震撼人心的气候奇观相结合,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美学效果;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展示了独特花岗岩石柱与山峰,呈现了引人入胜的自然美。
花岗岩,垒成了三清山的世界自然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