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21 09:38:15 来源:潮州信息网
□ 谢锐勤
20年前,我如同今天匆匆奔赴考场的莘莘学子一样,走进那个据说“一考定终生”的地方。3个月后,录取通知书出来了,我从汕头跑到广州上大学,开始新的征程。
正如柳青所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回顾38年来的足迹,高考是人生重要的“几步”之一,却未必最重要。上大学是一次学习上的高考,找工作和换工作又何尝不是一次次“高考”呢?
本科毕业时幸运同时考上研究生和公务员,虽彼时主要精力是准备考研,考公纯属调节心情,但当运气同时降临时,依然决定先工作。这一步也就大致决断了从事研究和做实务两条不同的道路,从此人生往法律部门前行。当时选择只是觉得“有些美丽需要错过”,现在看来也许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
人只有将自身长处发挥到极致,才会有比较优势,而对于自身优势的认知与试错,不也是一次难度极大的“高考”吗?于我而言,哪种优势更明显,至今尚未胜负,这场“高考”还没有结论。
入职3年左右,借调到上级法院帮助工作,得到领导赏识后有机会决定是否留下。东莞还是广州,过舒适日子还是再奋斗一番?仗着年轻,毅然放下小有所成的业绩,决意回广州拼搏,此后人生也就在不同平台上运转了。其时抉择有些茫然,只是无知者无畏而已,而今看来是走上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人只有自我实现,才可能过上喜欢的生活,而对于名利或事业与爱好或兴趣的平衡,对于外在价值与成为自己之间的探索,于我而言更是一次长期且艰难的“高考”,也许需用一生来作答。
回到广州差不多4年,被推荐到经济部门工作。如果换工作,意味着7年来的法律积累归零;不换,将在机关里疲惫地干活。在2013年底新时代局势尚未完全明朗之际,还是走向更有职业前景的新单位,自此人生更换了奔跑的轨道。如今看来,那时取舍过于盲从世俗理念,并未真正尊重内心意愿。
终此一生,人能否实现梦想既需要勇气,也需要能力。是成为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还是自己心中的“成功者”,于我而言这次“高考”并不如愿,已在调整策略备战“考研”的路上。
像换工作这样的“高考”还有很多,考博、投资、买房、结婚、生子等,每一次都是重大考验。回首过往经历,有的路走对了,有的走弯了,想想也很正常,如果每一步都踩对了,祖坟该冒多大的青烟啊?出生于贫寒的普通家庭,来自农村的眼光局限,成长中的视野欠缺,大概率是成为一名凡夫俗子,最终走向平凡。在人生一次次“高考”中,通不过也不必沮丧,不必气馁。“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不会“一考定终生”,只要不自我放弃,至少能改变小环境。
人生每一步都走对几乎不可能,遗憾是一种必然,完美只是传说,那应如何对待“高考”呢?既要全心以赴,也要保持平常心,而“复读”或“考研”都是“纠错机制”,只要愿意冲刺,总是有机会的。最终无论通过还是没通过,都要问问自己,是离想要的生活更近还是更远了,离欣赏的自己更近还是更远了?“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人生是一场长跑,不管走对了,还是走弯了,重要的是要开心地走下去,活出过程的美好,活出自我的如意与精彩,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