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10 09:17:57 来源:潮州信息网
当前我市进入“龙舟水”集中期,降雨频繁,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对此,我市自然资源部门积极行动,对各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强监测、治理,为群众构筑安居屏障。
《潮州新闻》2021060901
6月9日新闻视频
在饶平县浮山镇三红村三坵田自然村地质灾害隐患点,大部分村民的房子就建在山脚下,近年来这里多次出现小规模崩塌、地基沉降等地质灾害险情,涉及房屋25户,危及人口102人。每逢突发灾害天气,当地干部都会第一时间登门入户要求村民及时转移撤离。
浮滨镇党委副书记 余俊涛:大部分村民已经给他们找好了安置点,将原来村里的老学校作为安置,还有部分投亲靠友,这方面我们已经有落实。在汛期雨季,我们都经常进行巡查,要求不能居住在里面。同时也有进行专业监测,假如有险情,我们也能及时发现。
对于这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自然资源部门也加强巡查,根据与当地政府的商议结果,制定针对性治理方案,决定结合拆旧复垦项目采取避让搬迁。经过地质勘探论证后,该村的搬迁点就定在距离原村庄约300米远的一处空地上,从根本上消除隐患。
浮滨镇党委副书记 余俊涛:搬迁点去年开工以来,工程进展顺利,特别是上级帮助的资金,我们用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目前已初具规模。接下来就是建房部分,这部分资金需要村民自筹。因为地方偏僻群众经济基础薄弱,我们也多渠道多方面的努力协助。
浮滨镇葛埔村共有三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一处隐患点的山体曾经与村民房屋仅有60厘米的距离,隐患重重。后来在上级部门的协助下,通过削坡减载、修筑台阶、修建挡土墙等方式,有效排解了安全隐患。
浮滨镇葛埔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礼生:之前没打造治理,每逢大雨,村干部就得赶紧来动员大家转移,因为非常靠近山体,土质比较疏松。后来政府拨款30余万元对这里进行打造治理。打造治理后这几年效果比较好,人员居住也安全了。在近期会抓紧把周围的绿化补种起来,防止水土流失。
而该村另外两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因为不具备动工条件,除了依靠传统的群测群防,接下来还将采取专业监测的方式来进行综合治理。
市自然资源局地质环境监测站高级工程师李嵘:专业监测设备就是由GNSS位移一体机,裂缝计倾角加速度仪,雨量计、声光报警仪,还有土壤含水率组成的。通过这些监测设备能够及时掌握到坡体的滑坡、位移的变化,及时预警。通过我们这套监测设备,把预警信息及时发送到监测人员手里,通过监测人员到现场进行查看,把情况汇报给专业技术支撑单位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临灾处置。
据了解,目前我市共有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187处,其中威胁100人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37处,威胁100人以下的中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点150处,潜在经济损失超过2亿元。
市自然资源局地质环境监测站高级工程师李嵘:根据省、市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市自然资源局决定对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专业监测全覆盖,目前已经完成37处100人以上的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专业监测,第二批125处中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点专业监测项目也已基本完工,现在进入调试和模型设置阶段,预计今年将完成全市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专业监测设置。
根据往年数据统计,大部分地质灾害集中在“龙舟水”和台风来袭期间。由于今年上半年持续干旱少雨,市民更应该注意防范旱涝急转带来的地质灾害。那么,当地质灾害来袭时,该如何科学避险呢?
掌握避险知识 防范地质灾害
我市地貌特征以丘陵、山地为主,地质灾害易发多发。根据以往情况,我市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和崩塌两种,而这两种地质灾害发生前都可以通过一些现象来判断。
市自然资源局地质环境监测站高级工程师李嵘: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有一些前兆,在滑坡之前,滑坡山体的池塘、水田会突然出现干枯,坡面树木发生歪斜,坡脚土体隆起,或者泉水变浑浊。崩塌一般是发生在坡度比较大的陡崖,陡崖前端出现掉块、坠落或者小崩小塌不断,这些都是崩塌发生的前兆。
专家提醒,山区连续降雨期间,干群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及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加强临山住房、学校、厂房等巡查,发现异常现象,要及时撤离到安全区域并马上报告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如果地质灾害发生时正好身处屋内,一定要设法离开房屋,跑到开阔地带。如果处于崩塌体下方,要迅速往崩塌体两边跑开;如果遇到泥石流,要向垂直于泥石流或滑坡的方向往上爬。逃出后,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暂时停留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停留。
市自然资源局地质环境监测站高级工程师李嵘:在强降雨期间,削坡建房的群众要住在楼上,不要住在楼下,住前屋,不要住后屋。灾害发生后不要立即进入灾区,也不要马上去清理因为小崩小塌造成的排水沟堵塞,避免因再次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来源:潮州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