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新闻 > 热点新闻

【网络中国节·端午】潮安彩绘世家传承龙舟彩绘非遗

发布时间:2021-06-13 09:52:23 来源:潮州信息网

【文脉“守艺人”】

潮汕大地,山秀水丽,三江汇海,物阜民丰。两千多年来,长盛不衰的海上丝路,为这里带来了对外贸易的繁荣,也催生出了诸如陶瓷、木雕、潮绣、剪纸等众多绚丽多姿的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厚重的潮人文脉。

潮汕工艺,美在匠心,工艺名家灿若星河,代有人出。如今的潮汕大地,仍然活跃着许多才华横溢的“守艺人”,他们用匠心沿袭技艺,以手写心,一针一线,一刀一划,无不抒写着他们对自然的体悟、对文化的感怀、对理想的追慕、对生活的热忱。这些工艺名家们,有的清心坚守在喧嚣的世界,磨炼精湛手艺,打磨经典作品;有的则为传统文化注入现代元素和多元血液,开发创造出一系列符合现代审美的文创产品,使潮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鲜活生命力,呈现勃勃生机。

“其实我们几代人都做彩绘工艺,感谢7年前《羊城晚报》的报道,为我们赐名‘林家班’,大大加快了这项非遗技艺整合、传承的步伐!”2014年,羊城晚报的一篇报道《“林家班”的彩绘人生》让林泽鹏一“报”成名,成为乡亲心目中的彩绘匠人。林泽鹏激动地向记者展示他珍藏的旧报纸,他感慨道,彩绘技艺在近些年得到了各界广泛关注,其中,在龙舟彩绘工艺上,他不仅推出个人代表性作品《潮州龙舟》并连获殊荣,如今,他还是潮安龙舟彩绘艺术区级非遗文化项目传承人。

时近端午,羊城晚报记者再次对话林泽鹏,听他讲述他的新“非遗人生”。

《羊城晚报》区域版2021年6月10日A9版报道

彩绘世家传承龙舟彩绘非遗

“龙舟制作只是躯壳,彩绘却让龙舟有了鲜活的灵魂”。林泽鹏出生于一个彩绘世家,他告诉记者,当年,他的爷爷林延明在澄海盐灶开了一间明新油匠店,为了顺利推进工程不耽误工期,爷爷让最小的儿子、也就是林泽鹏的爸爸林华任拜师学习画工,其老师家也是世代钻研龙舟彩绘,在家庭环境和师长授艺的熏陶下,后来,林华任当上潮安县金石镇建筑队油漆组长。而林泽鹏,也在9岁时便开始跟着父亲学艺,至初中毕业,正式加入彩绘大家庭,成为独当一面的主力。

林泽鹏告诉记者,以前,画工、油工等不同工种之间是明确区分开的,到后来才慢慢融为一体,而他则是因为受到长辈影响,所以习得的技艺比较全面,包括龙舟彩绘,“龙舟彩绘是古建筑彩绘的其中一个项目,动工时很多繁琐细节需要注意,而造型方面则一直延续传统样式和颜色,这也是潮汕传统文化不断延续的体现。”林泽鹏说。

潮安龙舟彩绘。(来源:受访者供图)

说起潮安龙舟,林泽鹏滔滔不绝,他向记者介绍道,潮安龙舟彩绘是非常有潮汕特色的代表性工艺,彩绘龙舟以五方五土色为主色,即青、红、黄、白、黑,没有真正白、黑龙舟,白以白粉替代(浅蓝色),黑以乌粉代替(紫色)。最特别的是,潮安龙舟在鳞片之上还要画上吉祥图案,前三仓位置要画赛龙夺锦、鲤鱼跃龙门、独占鳌头,龙门得画出三山六海一分地;中间位置(锣仓)画一只有翅膀的马;尾部即驶舵位置画一只凤凰,有龙马精神,龙凤呈祥之意;龙舟桡要画龙、凤、马,掌舵则要画龙凤。

据他介绍,一条21米长的龙舟彩绘工作,一般需要四五个人一起耗时6天才能完成,如今,潮州市庵埠镇及周边地区的龙舟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出自“林家班”之手,某一农历龙年,林泽鹏还曾经在端午节前后一口气画了二十几条龙舟。

“潮汕有句俗话叫‘五月小搭埠’,意思就是端午时节男人为了龙船而疯狂,在潮汕,提到端午扒(划)龙舟,人人都兴趣浓厚,因为这是我们世代以来的传统活动。”林泽鹏说道,潮安庵埠几乎每个乡里都有龙船,或以村、姓氏、祠堂为单位组织龙舟队,或以村里青年联合组队比赛,在这个过程中,龙舟彩绘也是一场不可错过的重头戏,闪亮登场的龙舟更争相攀比其鲜艳抢目的外表。

潮安龙舟彩绘艺术区级非遗文化项目传承人林泽鹏。(来源:陈兴杰)

“00后”新生代接力彩绘“林家班”

在林泽鹏的身后,是在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赫赫有名的“林家班”,这个由家族成员、邻居联手创作,钻研油漆、漆画、彩绘的团队,在近年来,也不断吸引着新鲜血液的加入,“班主”林泽鹏也有意识地培养下一代接班人。

林泽鹏自豪地告诉记者,林家班已由7年前的15人扩展至20多人,其中有6位“90后”,在2021年初更正式迎来了班上第一位“00后”——林泽鹏的侄子林统基。

2021年初,林家班正式迎来第一位“00后”林统基。(来源:受访者供图)

“了解到彩绘这门工艺正在逐渐流失,作为彩绘世家的年青一代,我有责任和义务将彩绘技艺传承下去。”虽然正式加入林家班才短短两三个月,但是从小在彩绘环境中耳濡目染的林统基,现在龙舟描色、画龙舟桡等工作已开始上手。他告诉记者,自己本来要到广州学习一门厨师手艺,但最后还是选择回到林家班继承彩绘技艺。“传承一门手艺,才能传承一门文化,我也有信心自己可以做好。”林统基说。

此外,林泽鹏正在上高中的儿子林洪坤,现在也是一名美术生,在父亲的支持下,他2022年准备报读大学相关绘画专业,钻研专业绘画知识。林泽鹏骄傲地向记者展示儿子专心绘制龙舟桡的照片,他说,“虽然现在儿子还没明确将来毕业后的工作方向,但是有了科班的美术基础,传承彩绘这门手艺就不成问题,潮安龙舟彩绘文化也能在一代代传承中延续下去。”

除了团队迎来新血液之外,林泽鹏的作品也添新成员。据林泽鹏介绍,近年来,他精心打造的作品《潮州龙舟》在潮州文化长廊展出并获得省级工艺金奖、第九届民间工艺精品展(青年专场)银奖;2017年10月,他申请到区级非遗《潮安龙舟彩绘》项目;2018年他被评为区级非遗传承人;在这两年他还连续被提名潮州市“最美工匠”。不仅如此,林泽鹏也表示,接下来,有机会、有能力的话,他还想打造一批龙舟工艺品,推进潮安龙舟文化经营产业化,助推龙舟非遗文化保护工作。

“一定要搞个全国金奖!”提起潮安龙舟的下一次参赛,林泽鹏信心十足:“潮汕地区的龙舟区别于全国的龙舟,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我们曾带着潮安龙舟去到全国展览,都受到一致好评,这让我们倍感自豪,也更加坚定把这门非遗技艺传承下去的决心。”

端午将至,连日来,林泽鹏持续奔走于潮汕大地上,在龙舟上画上一笔又一笔灿烂色彩,笔画间,林家班的非遗新人生正在绘就,而潮汕文脉也在绵绵延续。

【文脉溯源】

潮汕地区的龙舟有着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深厚底蕴。潮安龙舟就是潮汕地区一块代表性招牌,集潮州木雕、潮绣、彩绘、造船等传统文化、工艺、风俗于一体,分布以庵埠镇为中心及周边地区,彩塘,东凤,汕头的月浦,沟南许地,鮀浦,新律河等。其彩绘鳞片化网、船身画上龙凤马吉祥图案等特色是全国绝无仅有的,融入了潮汕人的文化智慧。

据悉,明代在朝为官的海阳县先贤,今庵埠镇宝拢村人林熙春(封三世尚书,四朝大老)把龙舟文化带回潮州家乡,最先造出17对桡,全长21米,可容34人划舟比赛,供乡民运动健身,而后广泛传遍周边地区。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龙舟逐渐被列入体育比赛项目中,在即将举行的2021年汕头亚青会中,龙舟也是18个比赛项目之一。

“游旱龙”民俗活动。(来源:余秋松)

来源:羊城晚报 潮安发布

关于热点新闻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