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14 10:07:46 来源:潮州信息网
□ 杨美滨
最近疫情再起,临近端午佳节,防疫冲淡了节日的气氛。跟家里老人细说这些遗憾,没想到父亲却说:“我们的端午节本来就有防疫的内容。”
防疫?他说起了栀粿。我们有句俗话说:“清明吃叶,端午吃药”,清明节我们吃的是粕籽粿,是用粕籽叶的汁水拌进粿里而成;端午节吃的是栀粿,粿里加入了一种苏打粉(化学药)。栀粿吃了可以清热祛疫助消化,这不就是等同于良药吗?他笑笑,又说在端午节吃“青草水”是最好的,五月五潮汕地区市场上的中草药最走俏,艾草、车前草、金银花等,走进千家万户。潮汕地区在端午时分潮湿闷热,老一辈信奉这时候食用中草药清热解毒、防疫祛疫是最好的。
这让我回忆起那儿时端午常吃的栀粿了,母亲用一条白线把黄色的粿肉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我夹起黏黏的粿肉,在小碟里沾一点白砂糖,放进嘴里,甜甜的、绵绵的,无尽回味。原来这也是我们防疫的一部分啊,许多东西,原来都是“百姓日用而不知”。
那时吃栀粿的时候,耳边常常伴随着锣鼓声,龙舟划过我的童年、我的青年,划进我无尽的思念里……
疫情未起的时候,每年村里都有划龙舟,桥头溪边到处张灯结彩、彩旗招展,好不热闹。在缛热的夏天里,水花开在锣鼓声中,荡起的是一首清凉欢快的歌。
彩旗带倒映在水中,华丽装扮的龙门在微波中屹立。指挥台像一位交响乐的高级指挥,他伫立在溪边,观望着龙门,指挥着一座村庄的热闹:锣鼓声起,鞭炮齐鸣,掌声雷动。桥头老榕树的胡须拂过端午的喜庆,青苔俯首帖耳倾听溪水的波澜。
端午节这一天,按照例行习俗,一早是需要“转龙舟”的,也即是龙舟围绕我们居住的小岛转几圈,祈求平安吉祥。转完几圈,就进入赛龙舟阶段。村里的男性青壮年们分不同分龙舟队,着不同颜色的衣服,划起手中的桨,让力与美穿行在竞渡的水道上。龙舟赛最好的观赛点在龙门边。龙舟行到临近龙门时,汉子们奋力挺进,扭摆着腰肢向前划桨,千钧一发的时刻,鱼跃龙门,水花怒放,两岸欢腾。
我们最期待的还是兄弟乡村的龙舟队前来拜访的时候,一场联谊赛拉开帷幕,一条溪水里,十几条龙舟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大人小孩的脸上,都洋溢着家里来客人的快乐。龙舟饭、菊花水,摆在红色的八仙桌上,他们划到中途,上岸来,一起吃吃喝喝,交个朋友。
在锣鼓声中,在五月五这一天,那么恣意,那么开怀,那么拼尽全力。一直到夕阳将落、余晖漫天。于是客人就开始“辞锣”,也即是原本一个鼓点一个锣声,变成了一个鼓点配三四个锣声。一听到这,就知道客人要回家了。于是每一轮客人的龙舟来了,大家就往他们的船上送镖旗,一根竹竿把镖旗撑起来,客人抬着镖旗向大家挥舞。大家用这种方式送别,当客人们所来的龙舟上镖旗飘飘,他们就载着满满的情谊,在大家的掌声和欢呼声中归去。
许多年没有亲近家乡的端午了,但是当脑海中浮现起这些画面时,常常让我心中充满了温暖。栀粿的甜蜜、龙舟的热闹、乡情的质朴……在这个防疫的端午节里,又平添了几分深切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