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8-23 10:03:50 来源:潮州信息网
□ 李洽
当人们依然在35度左右的天气里挥汗如雨之际,谈论秋似乎为时过早。然而,在人们感受过春之万物生长、夏之绿意盎然以后,大地不知不觉在立秋的节气中迎来秋之前奏,伴随着几场雨的降临,一切便开始循序渐进地进入秋天的节奏了。
秋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向人们展示了成熟之美。它没有春天的多情浪漫,没有夏天的火热绚丽,也没有冬天的冷峻肃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经历了春之播种、夏之耕耘之后,终于在秋天将金黄色渲染成了无垠田野的主色调,将累累硕果幻变成了田间枝头的点缀物。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蓝天白云衬托着远山如黛,如诗如画,而秋就藏在这幅图景里,在缓缓飘落的黄叶里亦步亦趋,在风吹麦浪的阵势中席卷而来,展露在人们丰收的笑颜中。
秋之清爽向来是令人难以忘怀的。当一场秋雨一场凉之后,昨日还是烈日炎炎、花团锦簇,今日就被这秋意带进了天高云淡、落叶飘零,于是暑热退去,秋高气爽。相比其他季节来说,我似乎更喜欢秋。秋没有湿漉漉的回南天,没有黑云翻墨、白雨跳珠的强对流天气,也没有风刀霜剑之冰寒。当习习秋风与自己的躯体肌肤亲密接触之后,我们在细腻的爱抚中领略秋之风采,绾一缕秋风,沾一缕秋香,沏一杯秋茶,听一曲秋声,再将心静静的停泊在秋之清爽里,与清风,与明月,与寂静的天地,与禅意的山林,一同吟唱萧瑟和丰腴,品读秋韵和秋景,感受淡然与不羁,享用清新与静谧。
而秋自古以来似乎也离不开悲愁,秋下有心即为“愁”。楚辞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袅袅兮秋风”,汉辞有“秋风起兮白云飞”,唐诗有“万里悲秋常作客”,宋词有“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元曲有“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自古逢秋悲寂寥”,人们向来把秋天视为寂寥与凄凉的开始,芳华的落尽,令人感叹岁月匆匆。当萧瑟的秋风吹起,配上那落叶飘零的场景,这个曾被悲慨了几千年了的意象,到底又悲愁了多少代人!枯黄的树叶随着秋风飘落,慢慢地给地面镀上了一层金黄,而当金黄的地面被秋风扫过之后,除了尘土的飞扬,除了落叶的挪移,不留下什么,却也不带走什么。一段时间之后,秋风下的枝头还挂着稀稀拉拉的几片树叶,似乎在用尽最后的力气,舞出生命的精彩,唱出生命的绝唱。秋风吹拂之际,让人心中忽然就会升腾起一种“秋风秋雨愁煞人”之感。“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分别之际,以秋为寄托,感慨其意切切、离情依依。“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秋风萧瑟间,人世间的离愁别恨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秋就是这样,用秋风导出内心的忧思与愁绪,当飒飒秋风吹过,便在人的心底泛起缕缕悲秋之感,或因人,或因情,或因时,或因势。
常言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品读秋天,亦如品读人生。秋天既有收获的喜悦、清凉的秋爽,亦有忧伤的凋零、悲凉的萧瑟;既有一地飘落的枯黄,亦有一眼凝眸的金黄。我们持一种空阔明净的心绪,携一种淡然惬意的闲适,品秋的成熟、品秋的萧瑟、品秋的澄净、品秋的无言。而秋与人生之间的映射,让我们在秋风秋月中怀念一些人和事,让我们在生命凋谢之际感伤,亦对新生的孕育充满期盼。这个季节有着太多让我感怀的东西,在我看来,秋的温柔恬静、诗意安然才能温润软化那颗在现实世界中承受重压的心。品秋者知秋,这样的秋,没有骄阳似火,没有寒意料峭,其柔和与妩媚,让我们的身心得到一种快意。
秋来又到品秋时,秋风秋雨惹相思。品秋者享受秋带来的温柔,享受秋带来的清丽,于秋色中沉醉,于秋韵中遐思,于秋声中入眠,在秋的意境中静静感受那永恒的一岁一枯荣。正如宋代无门慧开禅师诗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