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新闻 > 时政要闻

南方日报专访潮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何晓军:打造中小城市美的典范书写千年古城新的荣光

发布时间:2021-10-12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南方日报专访潮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何晓军

打造中小城市美的典范 书写千年古城新的荣光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潮州市考察,盛赞潮州发展,寄予殷切期望。总书记对潮州、对潮州父老乡亲的最大关心和深情厚爱,让潮州人民倍感温暖、倍感振奋、欢欣鼓舞。

潮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何晓军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一年来,潮州人民群众感恩奋进的力量空前迸发,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起而行之,加快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

何晓军表示,接下来潮州将在更高站位、更深层次上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潮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嘱托再出发,感恩奋进开新局,突破思想藩篱、摒弃落后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小城市美的典范,奋力书写千年古城新的时代荣光。

 牢记嘱托

 书写感恩奋进的潮州答卷

南方日报: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首站就莅临潮州,对潮州发展提出殷切期望——希望潮州广大干部群众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起而行之,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一年来,潮州是如何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的?

何晓军过去一年,潮州市委坚持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潮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最大政治,把总书记视察潮州作为发展最大机遇,把总书记赋予“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发展目标作为最大任务,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更高起点上建设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打造中小城市美的典范,向党中央和总书记交上一份沉甸甸的潮州答卷。

以感恩知恩报恩的倾情之笔书写潮州答卷。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发自内心地感恩总书记的亲切关怀、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团结奋进、担当实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GDP增长13.8%、增速居全省第10位,连续425天没有发生本地疫情,牢牢守住广东“东大门”。我们进一步升华老百姓对总书记的爱戴之情,大力开展专题宣讲、庆祝建党100周年、“四史”宣传教育等系列活动近1万场次,人民群众爱戴领袖之情空前浓厚。我们视频连线海外知名侨领,邀请各地潮商会代表回乡考察,设立国内首个中国侨乡文化(潮汕)研究中心,切实做好组织强基、红色侨史、文化习俗、乡愁乡情、侨商聚力“五篇文章”,旅外乡亲爱党爱国之情空前深切。

以奋斗奋发奋进的担当之笔书写潮州答卷。我们深刻领会总书记“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根本出路”重要讲话精神,全力破难题、增活力、蹚新路,努力开创美丽潮州建设新局面。开放合作取得新成效,大力支持、主动融入“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加强与深圳战略协作,以大招商机制引进中国平安、中建四局等世界500强企业,加快创建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今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速居全省第一。产业发展增添新动能,坚持数字化产业和产业数字化同推,陶瓷、现代农业、临海、文旅、应急“五大产业集群”初步成型,食品、服装等传统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碧桂园智能卫浴投产,国家东南区域救援中心立项,益海嘉里、华瀛LNG、中科分子等百亿级项目提速建设,海上风电项目加快推进,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注重数字赋能,智慧物流电商产业园、跨境电商基地等落地建设,企业智能化设备应用超2万台(套),“上云上平台”企业超2000家。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坚定不移把自主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建强省级韩江实验室,三环集团5G通讯用MLCC、半导体封装用劈刀等自主核心技术产品实现国产替代,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生态治理迈上新台阶,深化韩江流域综合治理,韩江潮州段高分通过全国示范河湖创建验收,水质持续保持在Ⅱ类标准以上,今年上半年地表水改善幅度居全国第19名、全省第1名;枫江流域投入2.3亿元新建21个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仅用3个月时间扭转了被动局面,水质连续达到Ⅴ类标准;通过潮州供水枢纽和韩江榕江练江“三江连通”、引韩济饶工程,造福粤东1300多万群众、改善粤东水生态。

以珍爱珍惜珍重的崇文之笔书写潮州答卷。我们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潮州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以及“实属难得,弥足珍贵”等高度评价的丰富内涵,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抓手,加快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国家5A级景区和世界美食之都“三区一都”,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全面保育活化历史文化遗存,出台潮州古城提升计划,开展“百家修百厝(祠)”,加快建设镇海楼、廖厝祠等文化地标,深入挖掘和丰富韩文公祠文化内涵,发行纪念广济桥建桥850周年邮资明信片,引进华侨城参与古城运营,联手万科集团打造名人故居片区,139处文物和1288处古民居重现往日光彩,唐宋元明清建筑云集的“活态博物馆”逐步成型。全面传承发展中华文化瑰宝,设立潮州文化研究基地,编纂出版《潮州文化丛书》等书刊,立法保护潮剧和畲族文化,实施工艺美术“八个一”工程,新增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潮州手拉朱泥壶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潮剧获国家非遗优秀实践案例。全面深入推进文化经济融合,以古城旅游为龙头,把1345处文物景区景点串珠成链,全域打造凤凰山茶旅走廊,成为全国“文旅融合特色创新示范市”“最喜爱国内游目的地”。

以铸魂铸本铸基的信仰之笔书写潮州答卷。我们坚持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制定实施加强党的政治建设19条措施,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和政治要件闭环落实机制,出台“考准考实政治表现21条”,持续深化反腐败斗争,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新起点 再出发

 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潮州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潮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实际行动,成效显著。接下来,潮州如何持续学懂弄通做实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感恩奋进,奋力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

何晓军当前,潮州正处于提速发展、赶超跨越的重要阶段,我们将以总书记视察潮州一周年为新起点,更高站位、更深层次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嘱托再出发,感恩奋进开新局,突破思想藩篱、摒弃落后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坚定不移地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奋力书写千年古城新的时代荣光。

更高水平推进产业发展,做强高质量发展支撑。坚持做强特色产业,下大力气发展“五大产业集群”,培育扶持20家传统产业龙头企业,加快“个转企”“小升规”“优质企业上市”步伐,打造一批“独角兽”型“单打冠军”。坚持壮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固链补链延链强链工程,培育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面向全国的应急物资保供基地。坚持发展数字产业,将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基础支撑,谋划打造本地工厂直达消费者的线上展销一体化平台,布局以5G、区块链、充电桩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大数据中心等“经济智脑”建设,推动全市经济提质增效。

更高起点推进自主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构建高水平创新体系,加快创建国家级和省级高新区,完善提升韩江实验室,系统布局以三环集团为牵引的企业研发平台,厚植科技创新“沃土”。实施高水平科研攻关,充分运用省“大专项+任务清单”资金,创新实施“大项目+后补助”奖补机制,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打好产业“卡脖子”技术攻坚战。培育高水平高新企业,建立动态更新的高新企业培育库,成立产业基金和引导基金,以“孵化+投资”模式培育高成长性、前景好的优质企业。

更高层次打造文化高地,做足高质量发展成色。做好传承发展文章,建设文化基因库、素材库、体验馆,筹办嘉德国际潮州工艺美术拍卖专场,引导非遗技艺和工艺美术走“产品+精品”路线,规划建设名家荟萃的“大师坊”,打造古城区非遗展示“大客厅”。做好保育活化文章,突出抓好文保单位修缮保护,全力推进文化地标建设工程,规划建设“旧府衙——百花台历史文化街区”,重现“潮州府治”历史风貌。做好文旅融合文章,科学布局古城旅游、生活、商业、休闲体系,丰富完善“食住行游娱购”链条,构建“2+4+8”快速集散体系,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体验目的地。

更高标准深化生态治理,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抓重点攻坚,坚持“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生态补水”,落实落细河湖长制,高质量推进韩江流域综合治理,从严开展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综合整治,巩固提升枫江水质稳定达标成果,涵养好山水生态。抓标本兼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噪音扰民、臭味污染等群众身边环境问题整治,举一反三解决突出共性问题,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厚植人民情怀

 让党史学习教育走进群众心坎

南方日报: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起步的关键之年。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目标要求,潮州如何通过一揽子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和实践活动,用心用情用力办实事、办好事,在为民排忧解难中践行初心使命?

何晓军潮州作为承载红色记忆的革命老区,孕育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我们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创新形式,丰富载体,以鲜活的形式让党史学习教育走进群众心坎,激励大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知行合一、接续奋斗,推动潮州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我们深耕本土,立法保护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创作,修缮提升涵碧楼茂芝会议纪念馆、左联潮州英杰故居等红色基地,运用VR、AR等新媒体技术打造掌上红色移动展厅,推出小说《惊潮》、新编现代潮剧《茂芝·星火》、纪录片《“战斗英雄”麦贤得》等红色文化精品,多形式、多角度讲好红色故事,推动红色薪火代代相传。

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我们深刻体悟总书记人民情怀,坚持小切口大变化,优化提升城市“软”“硬”环境,推动学习教育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聚焦“软”环境,在办好民生事业中践行初心。100个村(社区)“书记项目”引领办好4886件民生实事,有效推动一批涉及饮水、交通、环境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基层得到有效解决;补齐教育医疗短板,投资近90亿元的26所学校和14个医院项目顺利实施,8所公办学校和5家医院建成投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抓好社会治安、城中村消防安全、防洪排涝、交通安全、城镇燃气等工作;聚焦“十大难点”办好“百件实事”,今年以来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财产损失“四项指标”同比分别下降42.08%、40.13%、42.06%、47.30%,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保持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零发生,刑事治安警情全省最少,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有成色、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聚焦“硬”环境,在提升城市品质中担当使命。重塑城市功能形态和治理格局,拓宽城市架构,聚焦“两新一重”,谋划“十四五”重点项目337个、总投资2934亿元,韩江、北溪等城市发展新轴线开发建设,韩江广场、世界潮人文旅基地等重点项目竣工在即,大潮高速、潮汕环线高速建成通车,34个老旧小区、21个城中村、11个农贸市场加快改造,行政村全面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韩江潮州段50公里碧道成为群众休闲锻炼好去处;“城市大脑”建设全面推进,中心城区初步实现5G网络覆盖,汇集626项服务功能的“i潮州”平台建成运营,智慧工地、智慧城管作用彰显。

 发起“三大战役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

南方日报:总书记强调,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一年来,潮州如何破解难题,啃下一个个制约发展的“硬骨头”?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潮州将如何全面深化改革、集聚发展动能?

何晓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是在新时代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的宣言书、动员令,为潮州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一年来,潮州紧紧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部署推进了一系列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改革举措,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为谱写潮州发展新篇章提供强劲动力。

找准切入点,以优化营商环境破题起势。以背水一战、猛药去疴的决心,认真贯彻省委书记李希莅潮调研指示要求,打好营商环境翻身仗,引领带动法治环境和政治生态全方位提升。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意见7大方面150项措施,政务服务、建设工程招投标等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成效,政府网站集约化程度跃居全省首位,催生“全国优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企业开办、出口通关、办电办水等服务效率均高于国家和省目标要求。举办2021年重点项目集中动工仪式,总投资577.4亿元的269个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投产。

抓住着力点,以深化资源配置开局布阵。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对于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正反影响。盘活存量资产资源,加快推动各类优质要素和资源在潮州集聚,促进更加合理流动、高效配置。推进国企改革,长期难以突破的142家“僵尸企业”全部出清。盘活国企优质资产,注资100亿元的“城建投”、20亿元的“文旅投”投入运作,市场化高薪招聘的职业经理人全部到位,“潮创投”“潮农投”平台筹建顺利,引进广发、粤科公司构建双层基金架构模式,城市基建、文旅运营、乡村振兴等建设有效推进。推动省“中小融”平台潮州分站建成投用,授信和放款企业数分别居全省第4和第3位。1—8月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21.5%,增速居全省第一。借鉴推广顺德村级工业园改造经验,2万亩“工改工”项目全面启动。农村承包土地流转超30万亩、走在全省前列,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经营不断壮大。

聚力关键点,以体制机制改革夯基垒台。坚持将体制机制改革摆在重要位置,全面部署和试点带动相结合,为潮州改革发展奠定基础。系统推进机构改革、事业单位、乡镇街道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探索放权强区赋予基层更多自主权,建立湘桥区和潮州新区“高度融合”管理机制,以“领导小组+实体机构+市场运作”模式完善古城旅游管理机构,古城区老街道撤并整合顺利完成,跨领域跨部门执法改革基本完成。破解园区运转难题,研究提出“两融合一分离”,理顺饶平县与开发区(合作区)的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凤泉湖高新区实现“集中力量搞经济”。

改革的路上,潮州的脚步从未停歇。民主与法治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民生领域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次第推进。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将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突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发起“三大战役”,向改革要活力增动力。

发起一场转变干部思想作风的战役。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掀起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热潮,以思想解放推动解决深层次问题,开展深入的、有实效的、有具体措施的思想解放大讨论,推动全市干部直面思想和作风问题,在问题导向、深入查改中促进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效率大提升,提高党员干部的担当意识,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

发起一场优化资源配置的战役。依托“城建投”和“文旅投”等平台促进国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并构建更有实效的支持激励生产要素资源配置向优质企业和产品倾斜的体制机制,鼓励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抢占前沿产业制高点。

发起一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战役。以辩证眼光认识和对待历史遗留问题,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攻坚克难,依法依规推进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坚持分类处置,对症下药、因案施策,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科学有序、积极稳妥推动问题解决。只有解决了旧问题,才能卸下包袱、轻装上阵,顺势推动潮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真正让历史遗留问题成为历史。

 “四个坚持”赋能

 走出具有“潮味”乡村振兴路子

南方日报: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潮州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有何举措和成效?下一步,潮州在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有何新探索,将如何走出潮州乡村高质量发展之路?

何晓军乡村振兴是潮州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的题中之义。一年来,潮州市委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以“四个坚持”赋能乡村振兴加速度,探索走出一条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潮州路子。

坚持党建赋能。以党建为引领夯实农村组织基础,全面落实领导挂点联系制度,以“抓镇促村、整镇推进、整县提升”为抓手,乡镇、村(社区)换届工作高质量完成,84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全部“摘帽”、16个转化为先进村,连续3年在省乡村振兴战略考核中评为优秀。

坚持文化赋能。以潮州乡村文化元素为底色,打造“潮州老农”“潮州巧姐”“乡村服务官”等人才品牌,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凤凰山茶旅走廊建设,统筹2.23亿元全面开展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加强古村落保护修复和活化利用,打造了英粉、东明、狮峰等一批独具“潮味”的美丽乡村。

坚持产业赋能。依托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力茶叶、畜禽、饶平水产三大产业,打造“潮农路演”“乡村振兴弄潮鹅”等“潮”字品牌,推动形成“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布局。发挥“潮州菜是最好的中华料理”品牌效应,组建国际化潮州菜标准体系,探索“中央厨房”产业化新路,“中国潮州菜之乡”声誉进一步提升。

坚持数字赋能。成立潮州市数字三农应用研究院,加快省级数字乡村发展试点区镇建设,搭建茶产业5G云平台和产业园信息化平台。设立潮州单丛茶产业研究院,以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标识、统一防伪“四统一”打造“潮州单丛”标准化体系。

在潮州大地上,产业渐旺,村庄更美,农民更富,汇聚成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优秀答卷。去年,潮州的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完成,贫困户和贫困村顺利实现“双出列”。

接下来,潮州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擦亮点补短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继续增强乡村的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重点抓好驻镇帮镇扶村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统筹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村综合改革,统筹推进实施农村违法乱占耕地建房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翻身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供水保障、村内道路建设、美丽圩镇建设、渔港建设攻坚、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九大攻坚战”行动,推动潮州市乡村全面振兴。

关于时政要闻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