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0-11 20:27:15 来源:潮州信息网
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再到“春色满园”,在潮州市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推动下,潮州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有到优的“蝶变”,用实力向世界证明了“中国造”的品质和力量。
传统陶瓷“变身”光通信用光纤陶瓷插芯,成为建设5G机房的关键部件;半导体陶瓷封装基座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月销量居全球第一;“生物芯片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准成为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的重要试点项目。
近年来,潮州科技创新成果层出不穷。
群雄逐鹿大湾区,潮州为何能在其中脱颖而出,闯出属于“潮”牌的一片新天地?在这背后,是一座城和一群人的故事。
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环集团”)是潮州当地企业,多年来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持续专注陶瓷行业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利用,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元件、先进技术陶瓷产业基地。
从街边小厂到龙头企业,从改革闯将到创新引擎,三环集团的飞速发展无疑是中国科技实现飞跃式发展的最好证明之一,也是潮州乃至全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典型样本。
三环研究院
一直以来,高额的资金投入和技术风险,让多数企业对产品创新研发板块望而却步。潮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多措并举提高企业创新综合实力。去年,三环集团经潮州市科学技术局推荐获得2020年度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并获省级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立项1项、省财政资金资助1200万元。今年,该局积极开展新一轮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推动三环集团申报2021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重点专项1项。后勤保障无忧,也让三环集团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创新上。
光通信用陶瓷插芯
光通信用陶瓷插芯是三环集团的主要产品之一,也是光通信领域的核心部件。九十年代,国人尚未掌握光通信用陶瓷插芯的关键技术。随着全球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和光通信用陶瓷插芯的市场化需求的扩大,三环集团高瞻远瞩,花三年时间对光通信用陶瓷插芯的生产技术和市场做深入调研。2002年,在国外引进初级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后,三环集团坚持科技创新,在原设备的基础上,全面改造更新,提高设备的效率和工艺技术,实现设备的自动化创新。
“设备的好与坏决定了光通信用陶瓷插芯的同心度。”三环集团副总裁郑镇宏表示,正是因为打通了陶瓷插芯的核心的研磨工艺,奠定了后续产品的高质量的基础。从2002年正式生产至今,三环集团光通信用陶瓷插芯的产销量占全球市场的75%以上,被工信部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PKG(半导体陶瓷封装基座)也是三环集团技术攻关的成果。半导体陶瓷封装基座是用于晶体谐振器,振荡器,声表等电子芯片的保护封装外壳。21世纪初,国内没有生产半导体陶瓷封装基座的厂家,整个市场完全依赖国外企业。三环集团规划做试验开发,项目试验初,企业有关负责人去国外购买相关设备,都被拒绝,最后无功而返。
最终三环集团决定自主研发,没有先例,没有经验,这种“深入无人区”的不确定性,是企业面对的最大的挑战。三环集团在原有的陶瓷材料技术基础之上进行创新开发,并在生产过程中逐步摸索出整个工艺流程。从无到有,从0到1,三环集团不仅自主设计研发出相关设备,还包括整个PKG的生产线。从2006年研发到2008年实现量产,三环集团花了几年时间,成为国内第一家实现半导体陶瓷封装基座量产的企业。
对于核心的设备,三环集团能够实现自制的就实现自制,能国产化改造就国产化改造,逐步降低对外的依赖,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在九十年代,一颗光通信用陶瓷插芯价格是几十块钱,随着三环集团不断技术创新,如今价格几毛钱,实现了国内外客户的全覆盖,让低消费的光通信进入到亿万家。
短期内研制出新冠病毒检测试剂,这样的高效率,来自潮州当地一家高新技术企业。
广东凯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普”)专注于分子诊断试剂及仪器的研究开发,2008年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注重创新,鼓励创新,其开展的“生物芯片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是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的重要试点项目。重点技术专利“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及其基因芯片制备方法”获得第十八届中国专利金奖。
亮眼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人才振兴的伟力。近年来,潮州市出台《潮州市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并每年进行一次完善更新。目录根据学历资格层次,分别为引进人才提供生活补助、安家补贴,为潮州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目前,凯普现有研发人员358人,占员工比例近22%,其中博士学历,教授级高管和专业人员40多人,为凯普创新研发提供了人才支撑和保证。
一年多来,凯普从配套自研新冠试剂、样本采集耗材、全自动核酸提取仪等仪器设备,到检测技术人员、运营管理,积累了大量成熟的筛查经验。心怀大局、脚踏实地,做利国利民利企的实事好事,凯普展现出龙头企业的应有之义。
凯普实验室
除了资金和人才的硬支撑外,潮州紧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构造“大项目”+“大平台”,给予企业长远发展丰厚的底气。
三环省重点实验室建成通过验收,古巷镇生产力促进中心基本建成……全市累计建有陶瓷类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省民营企业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3个。近年来,潮州各类陶瓷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层出不穷,背后有韩江实验室一份功。
在韩江实验室成立之初,潮州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构建开放、高水平、学科特色突出、前沿技术探索与应用研究并重的实验室,形成与地方支柱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相适应的科研支撑平台”,此举得到省委、省政府和省科技厅的高度肯定和支持。2018年11月,潮州如愿承建第二批启动的韩江实验室,并于次年4月揭牌成立。
潮州是“中国瓷都”、“中国食品名城”,结合地方支柱产业发展需求,韩江实验室把陶瓷材料、食品科学与技术作为其两大研究方向。成立两年多来,实验室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已联合企业承担5G通信基站高容量MLCC项目、IC芯片封装用陶瓷劈刀材料及应用研究等2项省级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此外,韩江实验室还充分发挥战略支撑作用,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上精准发力,多次组织科研团队开展产业调研,与三环集团、翔鹭钨业、四通集团等本地陶瓷产业骨干企业开展合作,集中力量开展微纳陶瓷粉体、功能陶瓷薄膜等陶瓷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独立承担市级重大科技专项2项和陶瓷产业人才开发工程项目1项,参与发表高质量论文10篇。其研制的高性能介质陶瓷钛酸钡纳米粉体和金属内电极镍纳米粉体,粒径小且均匀,在5G通讯基站用多层陶瓷电容器中得到应用;研发的采用粉体旋转化学气相沉积法为氧化锆纳米粉体表面改性的制备工艺,提高了陶瓷手机背板的烧结活性和力学性能。
为保障韩江实验室的长远发展,对标最好最高最优,潮州还在凤泉湖高新区选址谋划新建综合实验楼,加快完善陶瓷材料研究室硬件实验环境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5亿元,规划建筑面积约24000平方米,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创新引擎”的羽翼,为潮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在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这在五年规划史上是首次。面向未来,国家竞争将越来越趋向于科技创新方面的竞争,谁能下好科技创新的“先手棋”,谁就将在竞争和博弈中取得显著的“先发优势”。
潮州厚植科研沃土,提升创新密度,“熬一锅创新的浓汤”,激发创新活力,扎实推进创新主体培育工作,深入实施高企三年行动计划,将高企认定补助提至最高40万元,2020年培育认定高企56家,同比增长93.1%,总量达129家,创历年新高;2021共推荐83家企业参与高企认定申报,将力争高企总量增至165家。这些“新生代”将与“老字号”一起发力,推动潮州这座城市在高新科技领域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