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秋意浓

发布时间:2021-10-19 10:09:32 来源:潮州信息网

□ 马浩

暮秋时节,草枯水瘦,木叶飘飞,秋在缓缓落幕,秋意却格外浓。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李清照这首《怨王孙》,似乎在压轴。

景色之于秋,其实,乃四季情景剧的一个段落,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剧情到暮秋时,便进入了高潮。红稀香少,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蘋花汀草,正是寒露的物候,准确点说,是黄淮地区晚秋的物候。

芦花,开得正好。此时,水是瘦的,细细的一脉水流,弯出一片芦苇荡,青灰色的芦花倒影在清澈的河水中,天空宝蓝,大约被芦花所吸引,探下头来,一不小心,片片白云也落了到水里,如若有群大雁正好路过,那就更妙了,咔嚓一声,抓拍下来,那就是一首精美的诗。

金钱菊,野生的,平日里,不起眼,混迹在草丛中,此时,无疑成了主角,无论是成群结队,还是零星散落的,无不引人注目,相对成片的金黄,其实,我更钟意孤株的明艳,不娇夸,不矜持,在草丛中兀自绽放着,平平淡淡,温暖,能暖到人的心里去,蹲下身来,仔细地端详着,鱼鳞般的花瓣,浅浅的黄,苔绒绒的蕊,黄得浓烈,却嫩嫩的,瞧着瞧着,眼前便会模糊成一片晕黄的花影,思绪也随之飘飞了,似有感触,而又漫无目的。

露水,是大自然对秋的偏爱,明明地泛在翠生生的萝卜缨上,果蔬中,把叶片称缨的,为数不多,就我现有的知识,都是“萝卜家族”的,比如胡萝卜的叶子也叫缨子。早晨,到菜地走上一圈,不经意之间,鞋子、裤脚便被露水打湿了,有时,也会把头发,眼毛打潮,有着沁沁的凉意,用“缨”字比喻顶在萝卜头上的叶片,形象而传神,梗红面翠,表层有着绒绒的细毛,露水便附着在绒毛上,露珠缀在叶边,微风过处,嘀嗒有声,当然,这要在心静时方能听得到,急匆匆而过,是不会听见的,心不在焉,这不是听力的问题。

过去,萝卜缨招病虫害了,趁早晨的露水没有化(蒸发掉),撒上草木灰,浅灰色的草木灰,被露水一浸,立马呈深褐色,看上去,就像顽皮的小姑娘披上外婆的藏青色的大襟褂,煞是有趣。草木灰含有钾肥,钾肥对根实大有裨益,如此一来,既消除了萝卜的病虫害,又促使萝卜长个,可谓一举两得。

生长期的萝卜,水嫩嫩的,挑选个头大点的,拔出来,水红色的萝卜,长长的尾巴上满是肉色的毛须,撸掉带露的萝卜缨,擦一擦,咔嚓一口,清脆异常,甜甜的,脆生生的,极爽口。

棉桃在秋阳下,开始裂瓣吐絮,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言的棉花,棉桃为蕾,花蕾绽放是顺理成章的事,如果棉桃吐絮也算开花的话,棉花在其短暂的生命之旅中,便有过二次开花的经历,一次是在夏日,落花而为棉桃,棉絮的舌舔着秋露,秋味就浓了。

荷叶间的莲蓬米悄然地睁开了眼,它是不知道荷叶的变化的,苍苍的荷叶不知何时变得不那么翠,仿佛叶片也变厚了许多,似乎随时就会被风摧折,无精打采的,水也随之暗淡了下来,小舟漾过来,那是来采摘莲蓬的,顺便也把秋意采摘了。

等到路边晒满了萝卜缨,芦花雪满头时,残荷正在瑟瑟秋风中听雨……这时候,草色已是满眼赭黄,鸡爪板桥霜,秋便走进了霜降的地界,寥廓霜天,秋便渐渐地远了。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