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0-28 10:58: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昨天上午,我市召开民营企业家代表座谈会,企业家代表们畅谈体会和感受,并就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谈想法、提建议。代表们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潮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上下同欲、奋力拼搏,携手擦亮潮州陶瓷、食品、电子、不锈钢制品等产业品牌,促进产业规模和效益“双提升”,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本报记者整理企业家代表在座谈会上的发言,以飨读者。
张万镇(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
坚持走高水平的自主创新道路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三环集团自成立以来,一直聚焦先进材料和电子元件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坚定不移走技术创新路线,在各细分产品领域也有一定的收获。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长期支持和关怀,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较去年同期增长约六成,多个主营产品的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也进一步扩大,PKG半导体陶瓷封装基座、氧化铝基板、光通信用陶瓷插芯的市场占有率均有提高。这正是三环集团坚持走高水平的自主创新道路和尊重人才的成果。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许多优化营商环境和引进人才的政策,鼓励企业发展,让三环集团受益匪浅,相信企业同仁也深有体会。我从促进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高对企业创新研发投入的支持、奖励力度,为企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能源保障。降低企业的税负,特别是针对国内“卡脖子”项目、关键基础材料和核心零部件等基础项目研发投入的激励,进一步减少企业负担,奖励企业内部创新,助力企业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活力。
第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资源的支撑,特别是以创新为发展动力的科技型企业,每年都需要广纳英才来充实我们的科研团队。希望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继续制定高素质、紧缺人才的补贴政策,提高奖励金额,给予企业高层次人才个人所得税奖励和人才工资补贴,以及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各项福利政策,让人才在潮州落地生根。
未来,三环集团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聚焦攻关国内短板产品及其关键基础材料和零部件的技术瓶颈,健全国内产业链,争取实现陶瓷燃料电池的产业化生产,为国家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潮州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添砖加瓦。
管秩生(广东凯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凯普是生物医药行业的企业,人民对生命健康的向往,就是凯普的奋斗目标。围绕建设“健康潮州”,凯普想方设法破解医疗事业发展瓶颈问题,努力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助力我市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
凯普专注妇幼健康领域,不仅是妇女宫颈癌筛查,还有地中海贫血和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等出生缺陷防控。广东是地中海贫血高发的区域。2019年,市卫健局经过调研梅州等周边城市地中海贫血防控的经验做法,启动潮州市地中海贫血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潮州市户籍人口地贫基因携带率约10%,我市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夫妇总漏筛率约17%,仍有较高比例的地贫基因携带者会被漏筛。凯普正联合市卫健局探索建立我市的地贫防控策略,将在全市推广新生儿地中海贫血筛查,降低中重型α和β地贫儿的出生率。
另外,潮汕地区有一种特殊高发的恶性疾病——食道癌,这与人们爱喝热茶、爱吃腌制食品等饮食习惯有关。食道癌早期症状隐匿,不少食管癌患者在就诊时已属疾病中晚期,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因此,开展食管癌的早期筛查势在必行。凯普近期跟上海同济医院消化内镜领域专家交流,计划在潮州启动食管癌大规模筛查项目,降低癌症风险。
今年8月,凯普在潮州建设的医学检验实验室,希望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把它建设成为整个粤东区域的检验中心,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和发达城市一样优质、高效的检测服务。凯普妇女儿童医院的建设也是如此,在做好核酸分子诊断服务的同时,希望将服务向下延伸到终端,直接面对医疗个体。接下来,凯普将继续保持自强奋进,融合全国的医疗资源,助力潮州本土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
林道藩(广东松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潮州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
推进陶瓷原料标准化 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
目前陶瓷行业原料标准化程度低、智能制造装备落后及生产效率低是限制我市陶瓷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结合陶瓷行业的发展现状,松发陶瓷探索原料标准化项目、日用陶瓷智能制造项目这两个实业平台,力争在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贡献力量,促进陶瓷行业协同发展。
原材料是产品生产的第一个环节,但标准化程度低,各陶瓷原料厂存在小、散、乱、污的发展现状,造成生产工艺无法统一标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原料标准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推动企业上下游协同发展,统一工艺标准促进自动化及数字化水平提升,提高潮州陶瓷产品质量稳定性。陶瓷企业在使用标准化的原料后,将提升产品质量,降本增效。
因此,建设原料标准化项目很有必要,由潮州陶瓷龙头企业或龙头企业组成联合体,投资建设先进陶瓷瓷泥生产基地,建立瓷土原料储备基地和原料标准化加工基地,负责瓷泥的生产、加工和销售,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为陶瓷企业提供质量稳定、标准化陶瓷瓷泥,为潮州市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打下良好基础。
日用陶瓷生产工艺复杂,工序多,绝大部分企业依然停留在半手工半机械化的发展阶段,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虽然目前我市在烧制窑炉自动化装备水平较为先进,但成型、釉线等装备低于先进水平,其中企业规模也限制了其先进装备的应用,而且智能化设备研发起步晚,整体水平比较低,企业离实现生产数字化和智能化还有较大距离。在建设智能制造项目方面,整合国内外先进陶瓷工艺技术和自动化生产设备,选用高效软件管理系统和高速5G无线网络,力争将项目建设成实现供应链管理智能化、生产管理智能化、生产设备高度自动化、能源环境管理智能化的智能工厂。
林光明(无穷食品有限公司总裁):
健全人才服务体系 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在市委、市政府一系列暖企政策支持下,无穷公司正视困难和机遇,努力在危中寻机,敢于创新求变,在逆境中持续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当前,潮州各县区经济发展的最大助力是产业,土地缺乏是产业发展的瓶颈。建议市委、市政府在解决县域经济发展瓶颈,尤其是土地政策保障方面力度再加强,以大平台大产业建设牵引带动全市经济发展。
潮州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尤其是高层次、稀缺性人才。就无穷公司而言,近年来我们从全国各地引进许多人才,但因教育、医疗、住宿、市政配套设施等跟发达地区存在不小差距,一些人才难以留住。因此,建议市委、市政府在引人育人留人方面加大力度,建立健全人才服务配套体系,努力为人才的工作、生活创造良好条件,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同时,要深入推进广东技工工程,让企业与当地技工学校深度合作,加快培育本土紧缺型人才,进而解决“人才荒”问题。
潮州拥有陶瓷、服装、食品、电子等特色产业,这些产业要保持竞争优势,成为潮州实现高质量发展、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动力源泉,就得持续守正创新,进一步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建议市委、市政府整合现有政策扶持高成长性企业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创新链匹配资金链,全面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优化升级要素结构、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实现全市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打造支撑潮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余俊忠(广东新功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
建设大型茶文化展馆 打响特色产业品牌
潮州工夫茶全国闻名,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单丛茶产业、茶具产业都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不过,目前我市的展馆等大型展销会相关商务活动设施条件比较落后,无法通过开展全国性的大型专业性展销会汇聚大量客流,打响特色产业品牌。建议潮州可通过建设大型茶文化展馆,举办工夫茶展销会,打响工夫茶的品牌知名度。
在茶具产业发展方面,建议要加强技术创新能力,构建完善的品牌支持体系,提升集群竞争力。政府部门要发挥引导、扶持作用,帮助企业与科研机构共同建设研发基地,实现家电领域前沿、新兴、交叉技术和项目的交流、对接和转化。其次要引导产业集群转型发展,加快培育龙头企业,积极推动企业从贴牌生产向自主品牌转型,让企业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竞争。此外,政府也可通过设立品牌战略发展基金,以专项资金扶持品牌发展。商会、行业协会要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品牌经营管理提供服务。
此外,饶平县部分地区的物流运输成本较高,快件收发的时间过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建议市委、市政府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在饶平地区设置物流园,降低企业的成本。
陈树喜(广东展翠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成立工作专班 助力企业挂牌上市
近年来,潮州营商环境的改善,增强了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企业正逐步发展壮大。不过,目前潮州不少龙头企业在上市时,经常遇到各种难题,导致上市难度较大。我建议,政府部门可组织有关单位落实业务骨干力量,成立企业上市工作专班,负责协调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的项目审批、土地供给、土地登记等问题,开展“一对一”扶持企业上市辅导工作,为拟上市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促进企业加快发展,共同打造我市上市龙头企业产业集群。
目前,我市企业以中小规模为主,企业体量普遍较小。近年来我市用地指标受限,企业的用地难问题制约着众多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同时,我市多数企业从本地乡镇起步并逐渐发展壮大,企业发展过程中土地合法手续办理困难,对企业融资贷款等方面也造成较大影响。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继续统筹协调,解决众多企业的用地难题。
我市的产业主要以陶瓷、食品等“八大特色产业”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具有一定的规模,但各产业普遍存在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不高、企业经营效益偏低等问题,迫切需要加速转型增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建议市委、市政府要加大力度扶持制造企业积极开展技术改造升级,鼓励广大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推动科技创新转换为发展动能,促进传统产品与服务向智能化、现代化、新型化发展。
郑秋荣(广东皓明陶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推动陶瓷企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
如何实现潮州陶瓷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我认为,应以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推动企业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改造升级,同时通过研发“碳化硅”的应用推动企业向新材料行业转型。以皓明陶瓷公司为例,公司研发团队通过对生产设备进行改良,将陶瓷制作所需的72道工序缩减至5道工序,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潮州是中国瓷都,陶瓷行业供应链配套完备,生产技术领先。疫情影响下,潮州陶瓷行业应克服困难,发扬团结精神,打破行业不良竞争。此次陶瓷协会对出口产品提价10%-20%,就是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长期以来,皓明陶瓷公司以“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为抓手,推动陶瓷行业的转型升级,不断追求、不断创新,为陶瓷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身力量。公司目前正大力推进“陶瓷MES系统”的深度应用,通过手机扫码汇报、各车间互联,将生产数据实时接入企业ERP大数据平台,实现产品从瓷泥到成品的全链条追溯,将陶瓷生产的全流程进行数据化、实时化。系统实施后,将为陶瓷行业MES信息化应用提供行业标准及参考,推动陶瓷行业高质量发展。
孙明礼(广东明发贵金属有限公司董事长):
打造工商业综合体 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为助力潮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公司拟打造一个集工业、商业、国际贸易、休闲旅游为一身的综合体,建成后将免费提供营商场地,吸引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到潮州设立总部,实现互惠互利共赢合作,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共同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
营商环境是一把尺子,反映着一个地区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用心尽力,出谋划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民营企业家倍感暖心。建议市委、市政府继续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抓好政策落实,助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潮州民营企业家,我将尽心尽力办好企业、做强实业,助力潮州更好融入大湾区建设,为潮州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李立勉(广东金源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发展新能源产业 推进高能耗行业节能改造
如何促进潮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光伏新能源产业,完善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是关键。“十四五”时期,潮州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对平衡经济发展与绿色低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高质量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要求,一方面要加快我市推进户用和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及工程建设,鼓励有资质有能力的本土光伏企业参与光伏发电项目。另一方面要尽快完善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制定光伏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扶持光伏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管理办法或政策。
此外,要大力推进节能产品应用,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当前在缺电、限电的大环境下,对高耗能领域推进节能产品应用意义重大,是推进地区节能减排、缓解电荒的重要举措。希望市委、市政府要加强对传统高能耗产业发展的引导,推进高能耗行业的节能改造,建设节能型产业。同时要加快对高能耗传统光源的节能改造,推进“四好农村路”、公交车亭、太阳能智能垃圾分类箱等城市公共设施使用“光伏+储能+LED”的高效、绿色、节能照明方案,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沈烈彬(广东东佳实业有限公司、潮安区不锈钢行业协会会长):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切实解决企业发展“融资难”
潮安不锈钢行业发展至今已有40余年,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产品多样化,在国内外市场形成一定占有率,但行业企业户数多、规模小,上规模企业较少。目前,受疫情影响,潮安不锈钢行业外贸出口受阻,物流涨价,原材料价格、用工成本上涨,造成企业生产成本持续攀高,加上市场销售疲软,企业生存空间缩小。当前,潮安不锈钢企业缺乏企业研发、创新、设计、品牌、管理、电商运营等中高端技术人才。
关于潮安不锈钢行业发展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信贷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联动各大银行,继续推进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合作,完善银企对接平台,采取洽谈会、交流会,建立各种咨询机构等形式推动银企合作,切实解决企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
二是完善技术与人才服务体系,引进、联办、新建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引导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大企业的研发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
三是政府出台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多参加国内外展会,扩大销售渠道,开拓国内外市场,政府给予补贴扶持。
四是设立专项资金,形成扶持细则,明确扶持目标,加大对生产企业智能化生产设备的补助与扶持,切实助力企业升级发展。
五是继续强化区域品牌,政企共同擦亮潮安区“中国五金不锈钢制品产业基地”这一国字号品牌,发挥品牌优势,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潮安的不锈钢产业,认可潮安的不锈钢产品,以此树立区域品牌,拓宽市场销售渠道,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推动潮安不锈钢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字整理:潮州日报记者 郑新培 詹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