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07 08:59:13 来源:潮州信息网
近期,潮州市出台《村(社区)发展党员工作指引》,聚焦当前农村基层发展党员存在的积极分子储备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把关不严、责任不实等痛点问题,建立四项机制,出实招提升农村发展党员质量。
把加强积极分子储备作为破解部分农村连续多年未发展党员及党员队伍“青黄不接”难题的有效途径,建立村(社区)支委“包干”机制,压实5393名党组织委员培养责任,把政治素质较好、文化水平较高、带头致富能力较强的返乡大学生、致富能手、退伍军人、乡土人才充实到入党积极分子“储备库”。根据村(社区)人口数量,按每名支委1-3人的培养名额,确定每届任期内各村(社区)应储备的入党积极分子数量,每年预计平均新增村(社区)入党积极分子1300人,有效推动村(社区)党组织抓实积极分子储备工作,目前储备数量由去年不到2000人增长到近5100人。
链条培育,推动人员质量“低变高”
建立“基础培训+学历教育+实践锻炼+晋位使用”的全链条培育机制,把入党人员培训跟村“两委”干部培育结合起来,逐步提升入党人员质量。用好镇街党校、党群服务中心、现场教学点等教育平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培训的首要内容,今年来共开展153场次培训,全覆盖培训入党积极分子;联合多家高校开办“村官学历班”,组织122名非党员村委和储备干部参与学历教育;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4400多名积极分子参与到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环境整治等工作中;聚焦未配备35岁以下年轻干部、未配备女村委、未全面实现“两委”交叉任职等三类村(社区),在发展党员中“一村一策”培育储备人选,对条件成熟的及时按程序补选进“两委”班子。
部门联审,推动资格把关“软变硬”
实施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以及拟发展对象“三备案”制度,会同纪委、信访、公安、卫健等部门,对提交备案的人员从政治背景、道德法律、社会关系等方面实行联合审查,坚决将政治上不合格、思想上不过关、能力上不突出的发展对象“挡在门外”,切实防范异地入党、弄虚作假、“带病入党”等违规发展党员问题,联审否决不合格人选,确保新发展党员质量过关。
指标通报,推动党建责任“虚转实”
建立健全基层党建重要指标通报制度,把三年未发展党员村数量、入党积极分子储备情况等纳入指标,定期把镇街基层党建任务落实情况通报至市县两级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每季度召开工作调度会,对三年未发展党员村逐个现场“解剖麻雀”,分析原因,制订措施,压实各级抓党建工作责任。经过7期指标通报,全市三年未发展党员的村到今年底将全面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