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17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非遗之美蕴育文化自信
传承创新推动工艺振兴
——《五年新画卷》系列报道
喜迎党代会,继续来关注《五年新画卷》系列报道。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潮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蕴育了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几年,我市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加大非遗保护力度,激发非遗项目活力,推动传统工艺振兴,让古老技艺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波涛翻卷,竹筏飘摇,一群龙虾蟹于三个龙虾蟹篓或嬉戏其中或攀爬其外,篓中篓外错落有致,意趣盎然,扁舟之上,覆以竹叶,疏朗分明,令人心怡。从事潮州木雕30几载的卢进文即便是面对传统题材,也时常思索创新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创作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卢进文:2015年到美院培训后,我改变了很多,现在的作品我比较喜欢有创意,比较注重构图,不会做到密密麻麻,潮州的木雕非常密,均匀,这些也非常美,品味起来这些传统文化也非常美,但是社会变化,一些年青人的审美观也发生变化,也逐步做一些适合年青人的题材。
在保护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潮州陶瓷“有瓷即有彩”,作为我市的传统技艺,潮州彩瓷烧制技艺2014年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潮彩领域也涌现了不少新秀。95后的叶昊从祖、父辈手中接力过通花瓷技艺,致力传承发展好这项传统工艺。作为一名年轻艺人,他摒弃外界纷扰,享受创作创新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潮彩艺人 叶昊:从小就看捏瓷花、雕通,描金等。当一件瓷器烧出来的时候,窑门打开的一瞬间,看到特别美的时候,非常开心,非常激动。
因热爱而坚持,因坚持而出彩。近年来,我市坚定文化自信,打造非遗保护潮州样板。近五年来,新增潮州菜烹饪技艺、粤绣(珠绣)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新增4个省级非遗项目,潮州菜省级非遗工作站,新增16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个单位被命名为第三批省级非遗传承基地。至目前,全市国家级非遗项目增加至17项、省级以上38项;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188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22人、省级以上传承人77人;国家级工作站1个、国家级基地2个、省级基地26个、市级非遗基地45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个。一代代艺人精益求精,大胆创新,让民间工艺瑰宝绽放异彩。
高级工艺美术师 李晓丹:我在认真学我们潮绣的基础上,同行之间也尽量向他们学习,比如木雕,也向其它绣种取长补短。
潮州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张在跃:这几年的作品偏向更加大众化,因为之前做的都是比较传统的,比如礼花,粿花,这种东西用途越来越少,现在就是贴近社会,往卡通,往大众化去做。
我市还积极响应国家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潮绣、潮州木雕、潮州彩瓷烧制技艺、潮州剪纸四个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加强非遗文化资源发掘、整理,建设非遗数据库,打造非遗展馆,加强濒危非遗项目保护。开展非遗普及教育,组织非遗巡回展览,激发非遗项目经济活力。如今,非遗已融入百姓生活,不断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对传统文化、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非遗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景区,各种非遗体验项目随处可见,非遗技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时代价值,展现时代风采,“见人见物见生活”。
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卢进文:打造一个工艺美术市场,我觉得对工艺行业也好,对旅游也非常好。能越做越大,更多人来学习工艺,有更多的力量、新生力量。
潮州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张在跃:游客来了不只看风景,还能亲身面对面接触这些传承人,接触这些文化。体验的过程他们都觉得非常愉悦,学到东西,而且得到一种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