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买包屋纪行

发布时间:2022-01-04 09:28:54 来源:潮州信息网

我的朋友阿华阿静夫妇是仙田村人。当仙田村还称为星光大队之时,也就是20世纪70年代,我常到这里采访。从市区穿过湘子桥,沿韩江东岸经过涸溪塔下,向澄海方向,骑单车大约近一个小时。提及这些,阿静就说现在走韩江大桥,过江就到仙田了。又因为知道我这个出身农村的老头,一直在怀念田野,就建议我到仙田去走走看看。还说阿华在田洋中他家自留地上搭有一间小屋,闲时,常与爱好潮剧的朋友在那里品工夫茶唱潮曲。

啊,工夫茶、潮曲,这可是潮州人日常生活中最活跃的潮文化元素。在田洋中唱潮曲,歌声在绿野上飘荡,夹着工夫茶香,这场景,又何需去寻找“远方和诗”!

一个冬日下午,阳光暖暖,我们驶车穿过潮州大桥,进入东大道,北侧就是仙田村了,多是三四层楼房,无序地摆在大地上,像小孩子堆的积木;南侧是一片稻田,几千亩吧,无遮无拦,铺向蓝天,十分养眼。在潮汕地区许多公路两旁都是石屎森林,比如潮汕公路,已变成一内街了,而在古城市郊,有此广阔绿野,望之能不叫人舒心畅怀!

阿华在路口接我们转入田间小路,来到他的木屋前。屋前屋侧,有不少旧家具,茶几、条凳、椅子,皆木制品,都坚实,随便摆放着。地上长满杂草野花,还有盆栽花木,茶座边种几株小乔木,我不知叫什么。这些花木也随便地生长着。屋子敞开,更是随便搭就的竹木小筑。墙壁、屋顶用料,显然是人家弃用的旧物,风吹进来,夕阳斜照,小屋闲坐,也很宜人。所有置搭让我读到“随便”二字,但又显示着主人的处处用心。阿华是位文物爱好者,家中多有收藏,即便小屋用的旧桌椅,都是珍贵木材,就显见其俗中之不俗。他在门口挂着牌匾,自书“买包屋”。

哈,人家不是叫爱晚亭、醉翁亭,就称听月楼、近水阁,你却命名买包屋,所由何来?幸好墙上挂有行书《买包屋记》一幅,让我们了解一位潮州村民对雅俗的理解并不一般。

买包屋记

古城韩水之东,仙田大道之南,有良田沃野,平畴接天。万绿丛中,有一小筑,名曰买包屋。买包者,食饱饭之谓也。时逢盛世,仙田人衣丰食足。追求精神享受,遂成时尚。小筑主人,乃收藏爱好者。屋中家具皆旧,实属精心收集;屋外绿树翠草,俱为尽心栽培。此方水土,冬暖夏凉,春温秋爽。晴日碧空万里,雨天烟涛迷蒙。天下胜景,令人流连。迎远客,聚乡亲。四季花香流溢,日夜潮曲绕梁。吹野生风,品工夫茶,每至红日西沉,夜色四合,皆乐而忘返,不知老之将至也。

呵呵,食饱饭买包,乃潮州俗语,吃饭为肚饱,买包为嘴巧。时下,仙田人温饱无忧,追求精神文化上的享受。阿华闲时,在这广阔田洋中,筑间小屋,设个茶座,置套音响,假日招朋唤友来此品茶唱曲,何其写意。我看过他传给我的他们唱潮曲的视频,那种乐在其中的神情,令我羡慕;有几位演唱时全情投入,声情并茂,真可上本市春晚,令我这个曾混饭于专业潮剧团的老头都佩服。

驾车送我们来的阿玲,一直忙着拍照,屋前屋后,远的近的,一花一草,一床一椅,似乎都让她欲罢不能。我被她猎影热情感染,心有所动,虽说平素只会写几句老丑口白不会写诗,此刻也心中痒痒,就随口念了几句潮州方言歌仔:

小屋俗,小屋雅,

小屋四围是田野。

家具件件旧,

花草丛丛雅。

屋内南风吹,

屋外夕阳斜。

今日来买包,

不枉此一行。

(李英群)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