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1-13 15:24:36 来源:潮州信息网
近日来,广东各地市陆续召开两会,回顾了2021年的发展成绩,明确了今年的工作安排。截至1月13日,除广州、深圳之外,广东已有19个地市陆续召开了两会。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2021年12月8日至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今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全力以赴稳增长,将是2022年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那么,2021年,各地市发展情况如何?在2022年,各地定下了怎样的发展目标?
回首2021年,用一句话来形容,“又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在这一年,广东各地积极应对错峰用电、原材料价格上涨、疫情防控等考验,狠抓“六稳”“六保”,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取得了一份难得的成绩单。 多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透露了初步统计的2021年主要经济数据。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2019年,佛山GDP已经突破万亿元。2021年,将进一步提高到1.16万亿元以上。 ,大力推动经济运行好于预期,预计全年GDP突破万亿元大关。这意味着东莞将是广东第四个经济总量过万亿元的城市。 ,同比增长7%。 综合施策、精准调控,帮助企业克服“缺电”“缺芯”“缺柜”等困难,全力保障企业生产经营,,同比增长9%左右。 的增速更高,。 过去5年,各地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经济发展拾级而上。 比如汕尾,这5年来GDP预计年均增长7.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1.5%、15.5%、14.1%。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提高到39%、23%。 在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这一年,广东各地沉着应对疫情和海外复杂环境等各种挑战,在高质量发展中逆势而上,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这也为今年乃至下一个五年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换届后,各地将如何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且来看看各地设立的发展目标。 目前,部分已经召开或者正在召开两会的地市,公布了今年主要预期目标。 从各地公布的预期目标来看,大部分在6%及以上。 在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陈鸿宇看来,各地定下的发展目标,总体上符合当地发展的实际,符合中央稳字当头的要求。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各地市定下的这些预期目标,是践行发展使命的担当,也是自加压力的责任所在。 从区域来看,汕尾、阳江等靠近珠三角的城市和珠三角内部的惠州、江门、肇庆等城市的预期目标相对更高。其中惠州的预期目标为8.5%,汕尾8.5%左右,江门8%左右,阳江为7%,肇庆、潮州、云浮等7%左右。中山定在6.5%以上,清远定在6.5%,珠海、河源、韶关、湛江等定在6.5%左右。 陈鸿宇认为,这些地市定下相对较高的预期目标,有他们的底气。 “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汕尾、阳江作为珠三角辐射粤东粤西的战略支点,是珠三角产业拓展主选地和先进生产力延伸区,在承接珠三角产业外溢有着天然优势。近年来,汕尾着力加快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重点承接深圳产业转移,打造珠江东岸产业转移主承接区;阳江则依托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高新区等重大发展平台,建设沿海临港工业重要基地,打造珠江西岸产业转移主承接区。 惠州、肇庆、江门等城市大力推进融湾入圈,得到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有力辐射,经济增长动力显著增强。 比如惠州的目标是到2026年综合实力迈入国内一流,电子信息和石化两大支柱产业跻身世界一流,到2026年GDP实现8000亿元。 珠海提出以实体经济提速发展为牵引,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快速提升城市能级和量级,力争未来五年地区生产总值超6000亿元,进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万亿元俱乐部行列。 陈鸿宇认为,接下来,各地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研判当前的经济形势,特别是针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这三重经济压力,要预估得更充分一些。按照中央和省里的决策部署,结合当地的产业布局,推出更加精准的举措。 “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今年的发展,既要防止把大环境估计得过于乐观,也不要把困难估计得过于悲观。”陈鸿宇说,在全省稳增长的大局中,各地市都应该跳出舒适区,粤东粤西粤北城市应该更有作为来缩小与发达城市之间的差距;而堆头大的城市则更要靠深化改革开放来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发挥担当带动作用。 来源丨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