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15 08:40:41 来源:潮州信息网
客:李老师,听朋友们说喝你的工夫茶有韵味,听你闲谈有余味。谢谢你今天下午同意我们来喝茶聊天。
主:聊什么呢?
客:什么都好。
主:那下午就从暹罗说到猪槽吧。
客:呵,李老师,我们年轻人也总听到这句潮州俗语,意思是海阔天空,但为何叫从暹罗到猪槽呢?
主:暹罗是泰国以前的名称,猪槽是老百姓养猪盛饲料的用器,两者完全是风马牛。聊天时毫无限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你刚刚在说国际见闻,我可以立即说到家中琐事,是真正的海阔天空。这一俗语反映出最底层百姓的文化生活,并且最具潮州特色。潮州人过番到暹罗的最多,暹罗风情已进入潮州百姓的日常用语了。
客:你说到底层百姓的文化生活。现在文化一词满天飞,什么都是文化?你认为什么是文化呢?
主:名人们的论述,文化定义上千种。我是从农村闲间出来的文化爱好者。我认为,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行为是充满文化的行为,你对这些行为的感觉就是文化。比如说吐痰,只有人才会,动物只会流涎,不会吐痰。因此,吐痰是一种文化行为。你对各种吐痰形态的感觉,就是文化。
客:这真有趣,你举个例吧。
主:随地吐痰,是粗鄙,女士用纸巾无声往嘴边轻抹一口痰被包在纸里,丢入垃圾箱,是优雅。在戏曲舞台上,吐痰变成一声“呀呀呸!”是艺术。
客:(大笑)原来舞台上瞧不起对方那一声“呀呀呸!”是从吐痰升华的艺术,今日第一次听到,难怪人说听你聊天很有趣。
主:人与动物一样吃东西,为了肚饱,人则讲究饭菜的色味香等等,那更是文化,叫饮食文化。不过我有时为鸟兽抱不平。鸟巢是它们的发明,它们不懂得申请专利,被某个洋人画在纸上,在北京建成个体育场,人人称赞有文化,真无奈!
客:哈哈哈。不过,毕竟还叫鸟巢,不叫人巢。鸟巢没获利,却获名。
主:你这话也很有趣味。
客:李老,你是戏曲专家。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你怎么看呢?
主:这么大的题目不宜在茶座上说。不过,一般的论述都指戏剧反映人生,潮州俗语就有一句“棚顶的事棚下有”。棚就是台,潮州人称舞台为戏棚。戏曲艺术是夸张的,把人生的一切在台上放大,强化了。比如你看我讲话很快,我一定是小人物,仆人丫头那一类。如果我谈话慢条斯理,开口先来两声干咳,一定是当官的大人物。
客:哦?你看得这么细?
主:你看台上丫头走路都用细碎的台步,说话都是快三板,不快快说完,怕就没机会了;而当官的哪怕是七品芝麻官,走路常是八字方步,讲话就是一句一顿。唱曲往往使用头板的调式。我们生活中不也是这样么?来,喝茶。
客:你对喝茶很讲究吧?我读过你一篇随笔叫《滴茶》好像你不喜欢冲呀泡呀之类的字眼。
主:不是字眼问题,是心态问题。滴茶是老百姓的创作,是他们的生活感受。我认为工夫茶文化中那“宁静,祥和”的境界,全在那慢慢的一滴之中,用“冲”字总带点火气。
客:现在社会上的火气太浓了。
主:大家总感叹浮躁,但大家都在浮躁。亚洲电视台来潮州拍摄风情片,那位编导许先生读了我那篇千字文《滴茶》感兴趣、取了文末一句“有闲来滴茶”作片名。你们年轻人会享受“浮生半日闲”吗?
客:从没想过,闲不住。
主:闲得无聊会发疯。享受悠闲要有一定修养。我写过几百篇千字短文,有两篇自己比较满意,一篇是《滴茶》另一篇只有 400 字,叫《慢慢食 款款行》
客:慢慢食,款款行?
主:这是潮州人待客的最高礼遇。如果席上催客人猛猛食,送客时催他快快走,是什么态度?
客:这是骂小孩时用的。
主:对。工作要快也不见得要像时下中国这么快,留下许多后遗症。在生活上,绝对要学会慢,才能体味到深点真点的东西。你们年轻人,搞对象别急着一见面就上床还是把恋爱过程拉长一点,慢一点更有滋味,一定会留下许多美好的记忆。
客:你这是金玉良言。以前外出旅游总是匆匆忙忙直奔景点照个相,现在懂得享受过程了,西哲说“过程就是一切”。
主:你成熟了,也是老了。
客:哈哈哈!那么说老是好事,少年老成应该赞美?
主:是,老天真也应赞赏,各有各的美。
客:李老师,我们还是回到戏如人生上吧。你编了那么多剧目,内中有没有塞进私货?
主:我明白你所指私货的意思。文艺创作是极个性化的行为,所有作品可以说都是作者的私货,是他整个价值观念的体现。
客:比如?
主:不用比如,你看从屈原到曹雪芹,或者鲁迅的作品,哪一篇一首,与作者的价值取向相背?
客:我有位亲戚在媒体工作,常感叹笔不由己。
主:是老板的秘书吧?那就辞职,搞点自留地,来个“我的耕地我做主”。笔不由己还拿笔干什么?
客:(笑)可能那份工作待遇还不错。
主:唉,工作是人类的无可奈何。如果像鸟儿一样,自然界有丰富食物,自己只需筑个巢,还找工作干什么?吃饱就唱情歌,比翼双飞,多写意。
客:看你的剧作,总有像听你闲谈这么一种超脱的气氛弥漫,这就是私货吧?
主:你总对私货感兴趣,其实这无法刻意而为,应该是鲁迅说的“水管里出来的是水,血管里出来的是血”吧。不过,故意为之的东西,在许多人作品中也不鲜见。比如,我怕人家对号入座引来麻烦,作品中的坏人或被人开玩笑的对象都姓李,与本人同宗,比如《鸳鸯瓶》中的鹅毛李,《皇上赐婚》的李最贵……
客:贬损自己?太沉重了。
主:也有轻松的,例如《七日红》中一个小人物叫八弟,为何叫八弟?阿八的弟弟呀,暗指老九,就是我们这些“臭老九”。这是真正你希望知道的私货。
客:这茶到此刻才喝出味道来。
主:因为你喜欢人家的隐私。获知了,一切无味也都有味。
客:不,我是品味到生活的智慧。生活中的沉重被你化解为轻松。难怪黄景忠教授评论你的散文题为《智者的风采》。
主:景忠兄是朋友,当然多为溢美之词。这是当今评论界的风尚。你看评论中国足球的技艺,用的都是评论马拉多纳技艺的术语,都超过梅西了。你能信么?
客:我基本同意黄景忠的评价。你写的都是日常最普通的生活,但深含哲理。
主:你又在评马拉多纳了吧。真的,如果乐水即智者,我们每天早上到韩江边去看人冬泳,尽是智者。问题是你与景忠指称的智者,我绝不敢领受。如果真是智者,我一定发明个空气压缩机,把全球空气压成小小固体握在手里,天下一切害人虫都不给他供应,完成伟大领袖要扫除一切害人虫的遗愿。所有善良的人无偿供给。
客:这太霸道,太无道理。
主:以子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呀,派兵入侵伊拉克不霸道?有道理?发现空气压缩机也是硬道理之一。
客:幽默。
主:不,充其量是怪话,废话。我在茶座中的话常脱离常规语境,也许有点轻松。但远未达到幽默。幽默是大智慧。
客:几年前你在电视台《茶话》专栏当嘉宾,听众都说你讲话多幽默。
主:因为我们生活得太严肃了。偶有轻松谈吐,就错当幽默。我希望轻松,寻求悠闲,如此而已。
客:从生活到心境,我觉得你很轻松,很悠闲。
主:谢谢。生活在现在的城市人,再想轻松也难得,更免谈悠闲。我退休之后,闲暇多了。就想附庸风雅,学别人取个别号,叫“三闲野老”。
客:呵,三闲野老?
主:读闲书,与朋友闲谈,偶或外出闲游。
客:三闲,不是鲁迅那三闲。
主:我来自乡野,喜欢听些带野味的故事,更喜欢呼吸野生风。
客:三野。老呢?
主:不是老师的老,是一看就免问年龄的老,你看,头发快掉光了,满脸老人斑。
客:发表文章用过这别号了么?
主:不敢,觉得没那个资格。从历史看,使用别号呀,斋名呀都是大名人,要不则是占有决策权的人士。不过,说到这里,我真希望少呆在这令人烦闷的城市高楼。回乡!
野上享受早晨的到来与黄昏的消去。那大地苏醒的早晨太令我怀念了。城市没有早晨,只有上班时间;城市没有月亮,只有霓虹灯。
客:找个时间结伴到乡下感受早晨和呼吸野生风吧。吃饭时间都过了,李老师,真谢谢你下午的茶话。
主:人类发明了时钟,为的是限制自己的自由。再见款款行,回去,慢慢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