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04 09:38:07 来源:潮州信息网
□ 卓启灿
小时候的生活已很遥远,蕴藏了不少我的快乐、梦想和希望;那些回忆里的时光,渐渐变成了历史,微风轻轻吹来,就慢慢散去了;但仍有点滴往事,使我记忆犹新。
位于环城西路与中山路交界,坐落在西湖公园虹桥头的潮州虹桥职业技术学校,上世纪六十年代是一所五年试验学制的小学;全称为“韩山师范第一附属小学”,与在韩江桥东韩师校本部的第二附属小学,都是直属于当时的“韩山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校长由韩山师范的校长兼任,实际管理校务的最高领导则是小学校务主任。
当时是1962年,笔者刚满五周岁,眼见街坊邻里几个小伙伴都报名入读小学,自己也渴望上学,便成天扯着母亲的衣角,哭闹着要上学,央求母亲带我去学校报名办理入读。
母亲拗不过我,明知不够入学年龄,也只好陪我往中山路小学,昌黎路小学等学校走一趟,得到的回复是我年龄太小,明年才能够报读。
可我当时为了能上学,人虽小却颇为倔强,不断吵闹又哀求母亲:“我要读书,我要读书!”
邻里阿姨见状忍俊不禁,觉得我这个小胖子挺好笑,便向母亲推介了“韩山师范第一附属小学”;因位于西湖公园虹桥旁边,故潮州老街坊都称其为“虹桥小学”。母亲当时已快生我妹,但在我百般央求下,只好挺着大肚子,陪我再去试一试。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学校一问,老师说我校是一家五年学制的试验小学,入学年龄相应降低一岁,我刚好符合他们的入学要求,当时直把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我可以上学啦!”
入学那天,母亲一大早起床,也把赖在被窝里的我揪起来;虔诚的母亲清晨拜文昌公,保佑我听教听话,读书聪明。
去到梦寐以求的学校,我对一切事物都感到新奇,小小心灵已暗下决心,要好好读书。
学校通知家长,开学第二天,我们全体一年级同学要到桥东的韩师旅行,并和第二附小的同学一起参加开学典礼。从城西到城东,小伙伴们很少走这么长的路,行走在钢筋水泥桥面,感觉十分喧闹,汽车、拖拉机、单车、手推车和人流交汇,车水马龙;我们望着头顶的大铁架和江里的木船,一路走着,觉得这湘子桥很长很长。
五岁小孩第一次“出远门”,慈爱的母亲对我这个胖嘟嘟的小儿子疼惜有加,一大早便为我准备了午饭带上,记得那天在韩师食堂,美味可口的午饭直把我的小肚子撑得胀胀的。
我们两所小学的学生一见面就亲如兄弟姐妹,开学典礼前奏,在老师带动下,大家互相拉歌喊口号,把气氛搞得炽热,简直把我们这些一年级的小屁孩给乐坏了。
不少即将为人师表的韩师大哥哥姐姐,那时每逢周末会到课堂为我们义务教学和指导功课。就这样,在欢快的学习氛围中,我们不知不觉地度过了两个学年的光阴。
班里有个别人因学习成绩差被责令留级,大多数同学则顺利升读三年级。
开学这天,班主任煞有介事地把我和其他两位同学叫到校务处说 : 高年级的哥哥姐姐要准备升中,学习任务重,我们三个同学要接他们的班,每天为学校的上下课敲钟。
我们感到挺光荣,都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在整个三年级,每当轮到我敲钟,将它代入到电影《地道战》里村长敲钟救村民情节的时候,心里就有一种自豪感。
当时学校除了与陈桥大队挂钩,不时要下乡向贫下中农学习;还辟有一大片空地供各高年级同学劳动,学习种植,老师同学都昵称它为“后菜园”。
升读至四年级,我们班分得一小片菜地,班主任带领同学利用午休及下午放学后时间,全部种上香菜,全班同学被编成若干劳动小组,轮流负责除草,浇灌和施肥。
同学们每天不时往“后菜园”跑,看着菜苗一天天茁壮长成翠绿的香菜,我们的心里美滋滋的。
终于等来了收成的季节,依班主任指示,那天,同学们利用午休欢快地将所有香菜收割完毕,并堆放在菜地,等下午放学同学们都可以分得经过一番辛劳后的收获。
可是,当我们上课时,一名收垃圾的大婶,在校外望见这一大堆香菜,立马起了贪念,推着垃圾车闯进学校,直奔我们的“后菜园”,一声不吭,把我们的一大堆香菜搬个精光,然后逃之夭夭。
下课后,有同学到后菜园一看 : 糟了,大家的劳动成果全被偷走。连忙向班主任报告,可惜所有的香菜已经不知所踪。
同学们兴奋的心情一下降至冰点,当时的情景,我至今还记忆深刻。
那难忘的小学生活,给我的人生留下了一段美好回忆。
我爱韩师第一附小,我爱我昔日的老师和同学。
由于我们班历届任教的班主任不少是外地人,需用普通话授课,初期虽不太适应,但对我日后用普通话与人交流受益匪浅。
2018年我率香港珠宝总商会到韩师考察访问,负责接待的林光英副书记与我言谈甚欢,聊到韩师第一附小的往事,他亲切而又深情地对我说:“卓总,你也是我们韩师校友。”当时我心里呀,感到暖烘烘的。
(谨以此文怀念母亲王连芳及小学的李淑娟、刘芬茹老师,校务主任刘老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