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05 10:25:38 来源:潮州信息网
□ 章铜胜
与人,与事,或与物的疏离,是我们不想有的一种状态,可我们却时时要面对生活中种种疏离的状况,有些是我们主动为之的,有些是我们在不知觉的情况下选择的,还有一些是我们一直处于被动之中的。生活中,被我们疏离的有事,有物,也有人;同样,我们也在被事、被物、被人所疏离,这是一种双向的过程。
有时候,我们会忽然发现,以前喜欢做的事,时间久了之后,渐渐没有了兴趣;从前爱不释手的小物件,后来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年轻时常在一起的朋友,也会在时光中渐渐地走散了,少有联系,或是不再联系了,即使见面,也没有以往那种亲切感了,彼此由熟悉变得陌生起来。对于恋旧情重的人来说,心里总会有些不舍。
上学的时候,喜欢下围棋,有几个同学也喜欢下围棋,我们算是志趣相投吧。虽然棋艺都不大好,水平也参差不齐,但大家经常聚在一起下棋,有时在宿舍,有时在教室,不挑地方,也不挑时间,时常在黑白之间寻找属于我们的乐趣。那段时间,棋艺并没有什么长进,但从棋中得到的乐趣倒不少,回想起这段经历,还是很开心的。走上社会以后,以前的棋友星散,又整日里忙碌于各种事务,也难得有闲心坐下来与人下棋了,于围棋便渐渐地疏离了,偶尔打打谱,也觉得没什么趣味了。一件曾经喜欢的事,就这样渐渐地疏离,再也找不回当初的乐趣了,这是容易让人心生惆怅的事。
文学和文字,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可以长久保持一定疏离感的神秘体验,阅读与写作也都是如此。她能让我时刻保持一种旁观者的冷静,能冷静地去看待一切与我有关,或是无关的文字,以及文字里描写的情节、景物、情感和思想。通常在读一篇小说时,我很少将自己想象成其中的某一个人物,即使再喜欢那个人,也还是做不到。我会站在人物的立场上想一些问题,也同样会从这个人物身上,很快地转换到另一个人物的身上,他们同样吸引着我。再完美的人物,在我的心中,也同样容易被另一个人物所替代。在读散文,或是诗歌时,我会产生与作者相似的情感,会有某种程度不同的共鸣,但我还是会觉得自己和那些文字,以及文字所要表达的意思之间,有一定的疏离感。我知道,那些文字给了我某种美丽的神秘,我感知到了其中的情感和美,但我知道这不是那些文字的全部。我从文字中所得到的,可能并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的全部,也许只是作者想要说的某一方面而已,但只要有所得,就应该感到庆幸了。事实上,和文学、文字有关的事物,大多和我们是没有多大关系的,可我还是喜欢这种疏离感所带来的美丽的神秘。
在季节的更迭中,我对植物的喜爱,有点过于热情了。关心它们在不同季节中的种种表现,不只是萌芽、开花、结果,也喜欢看它们在阳光下、在风雨中的样子。对于我来说,好像总能感觉到它们枝叶花果上的那种亲切。可是没有一株植物曾因我而改变了什么,我也不期望它们会因我而改变,我只想看到它们该有的样子。我与植物之间的关系,似乎有些复杂,我喜爱并关注着它们,相信它们也感知到了,也总认为自己所看到的那一朵花是最美的,会觉得那一朵花是为我而开的,如此心里便有了一种得意,自以为是的得意。有时,我也会觉得自己与植物之间究竟还是疏离的,我不能告诉一株植物,自己在想什么,任何一株植物,也不能跟我说它在晴风雨雪里的感受。如此想来,与植物的亲近,也是与植物的疏离了。与最可亲爱的植物如此,生活中所遇的其它事物,大抵也如斯吧。
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是易于感知的。原本熟悉的朋友,联系得渐渐少了;以前无话不谈的朋友,见面之后,除了寒暄之外,好像找不到彼此都感兴趣的话题了,等等。生活中,有的人和我们渐渐疏离,也有另一些人进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朋友,即使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也会与我们疏离,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与人亲近,与人疏离,便是生活吧。
疏离,是一种渐渐进行的过程。和一个人的关系疏离之后,你可能都没有察觉到,直到某一天,当你发现那个曾经熟悉的人已经变得如此陌生时,竟会有些茫然。人与人的疏离,不像告别,或是团聚,疏离所缺少的,是生活中应有的仪式感。少了仪式感的疏离,是不可细究的。仔细想想,那些与我们疏离的人、事、物,在不知不觉中渐行渐远,而另一些人、事、物,也在不知不觉中与我们渐行渐近。如此一想,也就释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