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春色一路访文祠

发布时间:2022-04-29 09:36:20 来源:潮州信息网

□ 陈佾生

仲春时节,春色正浓好踏青。约起同学阿西,油门一踩,汽车往潮安区文祠镇进发。

昔日狭窄的两车道水泥路,将被一条六车道的柏油公路代替,从潮州市区往潮安北部山区,一条现代化的一级公路雏形已现,虽有个别路段仍未完全贯通修好,但整体上宽敞舒适、平坦畅通是驱车走在这条即将建成的新路上的感觉。

车过小桥,首站来到河塘村。一条溪涧,从文祠山里流出,到河塘地面,宽阔平缓。小河外侧是正在改建的省道231线,内侧沿河新修不久的栈道,两旁黄色风铃花正盛放,蓝天下分外耀眼亮丽。栈道上三几小女孩正骑小单车玩耍,河滩处一群男孩子则围在一起,不知正“研究”什么东西。今天星期六,孩子们大约都是随从城里回本村休闲度假的父母,到这里“野”来了。

过河塘村, 沿村道前行几公里,来到一牌坊大门前,上书“美安里”隶体三字,如四柱三门的牌坊方正稳重;心想,这里应该是一个有底蕴的村庄。穿门前行几十米,山石垒成的台地上,矗立一“山”型蜡石,上书“坑美村文化公园”字样。进村来到一小广场,便到村活动中心处。但见到处粉刷一新,卫生整洁,新建洋楼与老式平房交错辉映,现代与古朴两种风格水乳交融,和谐而自然。你看,“活动中心”四个红色行书大字挂在一长方形的黑色钢网上,底座及两侧墙体由石头垒成,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就像一位村姑站在你的眼前,虽稍有粉饰,但骨子里透出的是一种来自山野的淳朴之美,大方而亲切。

细节处见匠心。简单的材料,简单的设计,协调和谐之美中彰显的却是建设者和广大村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热爱的炽热情怀。

沿绕村而过的小溪边栈道漫步,清澈的山泉,深处平躺,浅处穿石流过,汩汩轻鸣。溪中或见小鱼浅翔,或见鸭儿凫水,岸上叽叽鸟唱,小花绽放,丝丝山风拂面,清爽芬芳,沁脾舒身。

巷道旷埕,挂本市或周边城市车牌的小车随处可见,游人三三两两,打破了山村的静谧。村民见外客前来,或点头微笑,或主动指点路径,亲切而友善。

小溪内侧村落中,几处民宿客栈点缀其中,游客或闲坐品茗,或游走拍照。据介绍,这几处客栈,是周边城市游客早先租住之所,后来见随着村庄的美化建设和知名度的提高,外地游客越来越多,遂把房子重新设计修缮,建成民宿客栈出租,吸引更多的游客入住赏玩。

在小溪边客栈露台上,一穿红衣服的女伢子,头扎两条羊尾发,发绳上系一小朵桂花,站上椅子,双手撑桌面,见我们不请自来,有点怯生羞涩,但我们拍照时,却也不躲不避,惹人怜爱。

红衣小丫丫,不是人间最美的春色么!

旁边一客栈,由古旧院落改建而成,白墙黛瓦,古朴典雅。让人意外的是,门外一矮墙,残破碍眼,却没有被拆除,细想不得不佩服主人的别出心裁——断垣残壁不正衬托整修一新的院落之美吗!况且残旧中的年代感岂是新添建筑物或一般花木所能具有的?

时近中午,忽然想起,文祠镇是闻名遐迩的水果之乡,盛产枇杷、杨梅、青竹梅等水果,时下正是枇杷刚上市季节,何不到鸭背村找老朋友阿民,中午正好请他到文祠墟上吃饭叙旧——其实,面上说叙旧,倒不如说趁此机会到他那儿讨几颗本地枇杷吃。游玩一番,加上中午天气温热,此时真有点儿口渴了,想起枇杷,不觉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一致电,阿民恰好正在枇杷园忙活。我们直接驱车进果园。

阿民的果园不大,就种几十棵枇杷树。阿民说,时下市面上出售的枇杷是从福建省诏安、云霄一带过来的,果大汁多,卖相佳,但口感清淡。本地枇杷颗小汁少,但酸甜爽口,可惜目前尚未到完全成熟的季节。话虽如此,阿民还是扒开果丛的套袋,从里面揪出几颗抢先成熟的枇杷让我们解馋。

上阿民家,见旁边一房子,大门上竟完好保留了“人民公社好”几个红底白色正楷大字,意外的发现,让我们惊叹不已。

饭足肚饱,一行人移步墟市边中社村榕树公园参观。

这是今年春节前刚完工的一处以古榕树为主题的小公园。进入公园,一棵高大挺拔的榕树映入眼帘。榕树树冠巨大无比,遮天蔽日,树冠下垂伸六条粗大的气根,远远望去,大榕树就像被七根柱子撑起的大厦,场面宏大壮观,令人叹为观止。树下两位穿红衣的中年妇女正对坐闲聊,旁边一二小童嬉戏玩耍。据树旁文字介绍,古榕树种于1722年,距今恰好300年,榕树下原为猪舍杂乱、野草丛生的荒芜之地,当地村委干部带领村民进行平整修缮,配套建设景观亭、石椅、石桌、灯光等设施,如今已成为人们休闲游赏的好去处。

旁边,红木棉正嫣然绽放,与榕树的茂绿互相映衬,生机勃勃。

随后,我们又来到李工坑畲族村寨拜访阿民的朋友雷兄。

文祠镇李工坑村地处凤凰山脉,是国内公认的畲族发源地和祖居地之一,又是著名的茶乡。

到达时,雷兄夫妇正好从茶园摘完茶叶回家。车刹住时正见一外地茶商把雷兄家的一大袋东西扛上车。雷兄说,那是他们夫妇下午刚采摘的生鲜春茶叶,有一百多斤。

说话间,雷兄把我们招呼进院子廊下,几个人围坐煮茶品茗。

雷兄介绍说,他们家一年种茶有几万元收入,除了种茶,他还养蜂卖蜂蜜,年间另有好几万元进账。

打开话匣子,夫妇俩滔滔不绝。

“以前村民不懂,跟风种水果,收入低。十多年前村干部意识到,李工坑村虽海拔不高,但像山下其它村庄一样种植枇杷、杨梅、青竹梅等水果,收成不好,倒不如改种凤凰茶更有优势。从那时起,村里开始大面积种植凤凰单丛茶,村民们收入稳步提高。”夫妇俩越说兴致越高,掏出手机,把他们家的茶园美景,还有摘茶晒茶的视频展示给我们看,脸上露出得意和满足的神色。

近年来,李工坑村充分利用其畲族发源地和祖居地之一,又是凤凰山革命根据地的文化品牌,建设李工坑畲族文化馆、畲族祭祖文化园、李工坑革命文化公园、民宿客栈等旅游设施,积极发展畲族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旅游事业,乡村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

“上周末,十几位汕头游客来这里玩,提前预约煮萝卜香饭,自己带来牛肉、猪排骨等食材。中午我煮了一大锅萝卜香饭,还有一锅冬笋炖老鸡汤和其它菜肴,被他们吃得干干净净,走时每人买了好些冬蜜和茶叶。”雷兄说完哈哈大笑起来,脸上绽放一朵灿烂的春茶花。

我看到了一种比茶花更美的春色。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