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韩湘与韩湘子

发布时间:2022-05-01 09:44:49 来源:潮州信息网

□ 张家庆

历史上,韩湘与韩湘子本来不是同一个人。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韩湘子,是以韩愈的侄孙韩湘及从侄孙韩湐为原型混合塑造出来的神仙异人。而韩湘确有其人,他是韩愈的二兄韩介的孙子,韩老成(十二郎)的长子,因韩老成过继给韩愈的长兄韩会,故韩湘又为韩会嗣孙。据史载:韩湘,字北渚,小名爽,唐德宗贞元十年(794)生于安徽宣城。老成早逝,韩愈把韩湘接到两京任所读书,虽然韩愈督责甚严,但湘生性不羁,难安于学,喜外出游历。从韩愈《示爽》诗所记可略知:“昔日因戏儿,看汝立路边。人生但如此,其实亦可怜。”又据姚合《答韩湘》诗“子在名场中,屡战还屡北……三十登高科,前途浩难测”,可知韩湘系科场中人,然不安心读书,屡试不第,待到考中进士时,年已三十岁了。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冬,韩湘被江南两道、宣州刺史崔群辟为从事,奏授校书郎,后来累官至大理寺丞。

韩湘之所以及第较晚,与他在二十六岁时,追随韩愈谪迁潮州、量移袁州及至返京,耗时近三年有关。正如元代陈栎《定于先生集》卷三《题韩昌黎画图》所记:“公(韩愈)祭老成文曰:‘长尔子,待其成’,有恩于湘深矣。”“(韩)公学正识卓,守坚论严,欲水活佛骨,忤宪宗意,谪为此行……侄孙韩湘远来追送之……示以诗(即《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必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欲托以死,可嗟也已!其于湘也,畴昔有春生之仁;湘子于公也,今兹有秋肃之义。其精贯天人,行绝今古……”由此可见韩愈与韩湘的亲密关系。而韩愈被贬潮州途中写下的《宿曾江口示侄孙湘二首》及贾岛的《寄韩潮州愈》《寄韩湘》等诗,可互为佐证,其时韩湘确是追随韩愈抵达潮州的。他们祖孙两人都与潮州结下了不解之缘,受到了这片热土上的人民的感戴,以致潮州江山易姓韩,而且百姓将始建于宋代的中国四大古桥之一——潮州广济桥改称为“湘子桥”,潮州民间甚至流传着“仙佛造桥”的传说,把韩愈、韩湘和广济和尚作为造桥的功臣。

史书上根本没有记载韩湘得道成仙的事,老百姓为何把韩湘如此神化?这跟韩愈的生平事迹及其所作诗文有关。唐贞元十五(799),韩愈三十二岁在徐州节度使张建封幕府任观察推官时,作有《赠族侄》:“……朝眠未能起,远怀方郁悰。击门者谁子?问言乃吾宗。自云有奇术,探妙知天工。既往怅何及?将来喜还通。期我语非侫,当为佐时雍。”这首诗只是记事,本无深意,却引来注家的附会,变得神奇莫测。

据朱子《考异》:“上或有‘徐州’字。故祝本题为《徐州赠族侄》。”唐代人段成式《酉阳杂俎》则记有:“韩侍郎有疏从子侄自江淮来,年少轻率,韩责之。谢曰:某有一艺,因指阶前牡丹曰:耍此花青紫黄赤唯命,韩试之。乃掘窠治根,七日花发,色白黄历缘,每朵有一联诗,字色紫,乃公出关时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大惊异。后辞归江淮,终不愿仕。”有人根据韩愈的“自云有奇术,探妙知天工”二句诗,认为上文所记的族侄,就是指此人,显系有意附会神化。

宋代人刘斧《青琐商议》则认为韩愈的这个族侄是韩湘,更是无稽之谈。唐贞元十五年(799),韩愈在徐州任职,其侄孙韩湘不过五六岁,且在宣城读书,怎么可能独自一人从宣城跑到徐州。即使真的跑到徐州,找到了韩愈,韩愈也不会让年幼的韩湘再独自离去。

韩湘子被列为“八仙”之一,在民间广为流布,追根溯源,“八仙”有三种传说:(1)据《唐书·李白传》,李白、贺知章、李适之、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故杜甫写有《饮中八仙歌》。(2)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庄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等八人均在蜀中得道成仙,谯秀《蜀记》以为蜀之八仙。(3)元代剧本《八仙庆寿》,将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李铁拐、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何仙姑列为八仙,世俗传说最广。至明代,已有一本《韩湘子全传》的古典小说刊刻流传,它是根据韩愈的生平事迹和韩湘子成仙的传说捏合两成的。

到了清代,有人作《全图韩湘宝卷》,共十七回,有唱词,有道白,是说书形式。书中讲述韩湘子的前世、出生、得道和度韩氏一家成仙故事。清末在山东莱州、招远一带曾流行“蓝关戏”,是依据《全图韩湘宝卷》而改编成为戏剧。徐正宇搜集整理的民间传说《韩湘子出世》讲到:舜帝因治理湘江,给江里的一条大水龙咬死了。舜帝的妃子女英(即湘君)在湘江边上哭昏了,连湘江边上的竹子都滴满了泪水。舜帝托梦给女英,叫她回家去,一年后会生下一个儿子来,长大会替他报仇。女英后来却生出一条虫,藏身于湘竹中。这条虫长大变成一条大黄龙,终于战胜了湘江里的大水龙。大黄龙修炼了几千年,变成了神仙,化身为韩湘子。韩湘子手中之洞箫乃湘竹,系其娘亲湘君女英之精魂所化,湘竹上的洞眼也为女英的泪水滴就,所谓“斑竹一支千滴泪”即指此。这是道家编的故事。事实真相是,韩愈谪潮州途经湖南湘君庙,祭拜湘君并许愿若能生还将重修庙宇,至袁州后重返朝廷之前捐钱10万(文)践诺还愿(见韩愈《祭湘君夫人文》)。此事才是道家附会引申、借以发挥的由头。

钱基博先生所著的《韩愈志》则另有一说:(韩)湘固宦进之士,而世传为仙,非真实也!《道缘汇录》载:(韩)愈有从侄孙韩湐,字清夫,号元阳子,清心寡欲,未入名场,落拓不羁,纵游山水。长庆初,湘及第,愈教湐读书应举,似乃兄荣。湐对曰:“孙与公所好各异。”后愈贬潮州,道经蓝关,积雪满地,马不能前。适湐至,为扫除其雪,怀中出药丸一枚与之,曰:“服之可御瘴。”言毕,飘然而去。今人知有湘而不知有湐,知其兄而不知有弟。盖湘湐二字形近而讹,而列仙班者,即此字曰清夫之湐,而湘则无与焉!然湐姓名不见《唐书·宰相世系表》。详著异说,以存传疑之旨云尔。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