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新闻 > 热点新闻

茶香萦绕最潮州|漫谈潮州工夫茶

发布时间:2022-05-20 16:31: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漫谈潮州工夫茶

文/吴毅然 插画/陈健玲

茶叶具有提神醒脑、生津止渴、清热解毒等功效。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位置,茶是主人待客必备之物,“客来茶当酒,宾去月留情。”有一则灯谜很有趣,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谜面是:“言对青山说不清,二人地上说分明。三人骑牛没有角,一人藏在草木中。”猜二个词汇,谜底是“请坐,奉茶”。

文坛上有这样一件与茶有关的轶事。说的是苏轼有一次到莫干山游玩,途径一座寺庙便进去拜会,住持见他衣着简朴,不免有些怠慢,冷淡地一指木椅说:“坐。”又对小和尚喊了一声“茶。”坐下以后,住持见香客气宇轩昂,谈吐文雅,不免肃然起敬,忙把客人引到厢房,客气地说:“请坐!”又高喊小和尚:“敬茶!”及至得知来客就是大名鼎鼎的苏轼时,不觉惊惶失措,忙赔笑脸,把苏轼让到客厅,毕恭毕敬地说:“请上座!”又吩咐小和尚:“敬香茶。”

苏轼看到住持是个前倨后恭的势利小人,心里十分恼火,稍坐片刻,便起身告辞,住持再三挽留,最后恳请苏轼写一副对联,留作纪念。苏轼微微一笑,提笔写道:“坐,请坐,请上座;茶,敬茶,敬香茶。”

对这副对联,我们在佩服苏轼的才思敏捷,信手拈来讽刺住持的势利的同时,也看到了茶不仅是待客之物,而且其品质有高低之分。

潮州凤凰茶农一贯重视提高茶的品质,他们采取单株采摘、单株制茶、单株销售的方式,因此有了“凤凰单丛茶”的称谓(潮州方言习惯把“株”叫作“丛”)。其制茶过程分为6道工序:晒青、晾青、做青、杀青、揉捻、烘焙。按其制作工艺,可将凤凰单丛茶划分为黄枝香、肉桂香、杏仁香、蜜兰香等十大型号80多个品系。成品茶拥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四个特点,品之回味无穷。难怪有人羡慕地说:“愿充凤凰茶山客,不做杏花醉里仙”。

两斤黄枝香,一份感恩情。1955年,凤凰山茶农在制茶高手文永集的带领下,选取品质最优的“宋种”古茶树茶叶,精心制作两斤黄枝香单丛,后经多次辗转送给伟大领袖毛主席。这一举动,体现了凤凰茶农翻身不忘毛主席,幸福不忘共产党的朴素思想感情。

1990年,凤凰茶被我国商业部评为全国第一名茶;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凤凰单丛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从凤凰茶农的制茶工艺中,不难体现“精工”两字。在日常生活中,潮州人喜欢用小壶(冲罐)冲茶水、小杯盛茶水,这种饮茶风尚被称为“潮州工夫茶”。清代俞蛟在《潮嘉风月·工夫茶》中写道:“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有一次,村里一位外地媳妇初次来潮州夫家,看到夫家的人在冲茶,她还以为那些小茶杯是儿童玩具,后来才知道原来是饮茶的专用茶杯,不禁暗自发笑。

精致的茶具,小巧玲珑,是潮州工夫茶的一个特点,也是区别其他地方饮茶的重要标志。别的地方要不是用大壶来冲茶,就是直接把少量茶叶放进碗里或者盖瓯里,然后冲上开水直接饮用。有诗为证,唐朝白居易在诗作《两碗茶》中写道:“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同是唐朝的刘禹锡在《尝茶》中也写道:“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在这两首诗作中,盛茶水的器皿就是碗。明朝文徵明在《复履约同作》中写道:“推脱尘缘意绪佳,冲泥先到故人家。春来未负樽前笑,雨后犹余叶底花。矮纸凝霜供小草,浅瓯吹雪试新茶。凭君莫话蹉跎事,绿树黄鹂有岁华。”这里盛茶水的器皿便是“浅瓯”。现代人大多用大杯或者保温杯泡茶,而潮州工夫茶最讲究“茶具”与“冲法”。“工夫茶”的茶具要成套,其中茶壶,即“冲罐”,讲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茶杯则要求小、浅、薄、白。冲茶时有“高冲低酾”、“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程式,极富文化底蕴。潮州工夫茶融礼仪、沏泡技艺于一体,充分体现“和敬精乐”的精神。2008年,潮州工夫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潮州工夫茶21式冲泡技术规程出炉,这标志着潮州茶文化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目前,潮州市人民政府正致力于提升潮州凤凰单丛茶的影响力,拉动潮州茶文化的引擎,助力乡村振兴,我们相信:春山可望,未来可期!

亲爱的朋友们,欢迎到潮州来,品尝潮州工夫茶,领略潮州茶文化,一起向未来!

主办单位

中共潮州市委宣传部

中共潮州市委网信办

承办单位

潮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潮州市广播电视台

协办单位

潮州市作家协会

潮州市摄影家协会

《韩江》编辑部

潮州市小小说学会

支持单位

后来文学工作室

关于热点新闻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