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梨花造梦

发布时间:2022-05-29 08:55:23 来源:潮州信息网

□ 米丽宏

公元1666年,旅居京师的李渔,应陕西巡抚贾汉复之邀前往陕西游玩,途经真定时,品尝了当地特产雪花梨。他意兴大动,提笔作赋,赞曰:“梨之佳者有五美……美则甜也,松也,大也,汁多,而皮薄也。”那时的真定府,下辖五州二十七县,临城为其中一个县。

雪梨,是临城的古老风物特产,与“真定梨”同根同脉。千百年来,临城人一直有艺树栽果之风。梨花时节,山乡人家户户飞雪,飘白一村又一村。中秋前后梨果成熟,外皮黄澄澄,果肉如冰雪,琼浆满腹,剖之欲流,啃上一口,汁水四溅。

老梨园位于泜河岸边一块冲积滩涂上,百岁以上梨树500多株,500多岁以上12株。也就是说,在李渔那个年代,这里已梨果飘香了。那些老树从嫩手嫩脚,到如今的老树铁枝、遒劲盘旋,已然几百年时光。假若请那棵梨树王,来讲述它所经历的一切,一定比历史书中的情节更生动——那花瓣中浮现的旧时家园、树枝间失落的世事沧桑和老梨园的寂寞、艰难和重振……

这些年,梨农们借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春风,创新思路,实施文旅结合,延长梨果产业链,种植的信心再一次增强。北程雪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光时代。

老梨园盛花时节,在清明前后,时值清明小长假,梨花节,就在梨花的盛典中拉开了序幕。多种多样的文创活动和琼楼玉宇般的梨园仙境,形成了自然与人文相互映衬的景观。走在宽阔洁净的村街上,视线里的一舍一院,整洁敞亮,农家乐、小超市随处可见,游客们络绎不绝。

这是一个下午,阳光透明,微风如拂。在梨农沈立荣的梨园里,一圈儿石桌石凳,围拢在一棵百年老杜梨树的花荫里。我们看完梨花,在这儿摆开了茶席。51岁的梨园主人,身材娇小,一身中式打扮。她的肩头还带着落花,发钗流苏在微微摇曳。这跟刚才一身迷彩服、忙着收拢树枝丫杈、满脸汗水的劳动中的她,真是判若两人。

我们口边的梨干茶,初品是果香,微甜、幽邃;再品,便品出了一抹咖啡般的焦香。轻轻呼吸,嗅觉里好似渗入了抒情的汁液。我们饮茶聊天,话题依旧是问雨课晴、剔虫修叶的梨园闲话,依旧是北上南下、寻路发展的人生故事。

这片园子有500多亩,梨树2万多株。立荣守在这里,25年了。那十几株文物级别的古梨树,是她心中的“王者”。

立荣说,每年八月十五晚上,她都会来到老梨树下,供月,也拜树。那时节,月光如雪染梨香,梨叶斑驳摇月落。“王者”古老的树身,苍劲的树干,多了一种神圣的味道。有一刻,总是像通电一样,人跟树之间的默契打通了,灵魂的信息密码也连接上了。

“我相信,万物是有灵的,虽然它们不说话。”顿了一下,她又悠悠地说:“战火、饥荒、洪水,老树都挺了过来。假如在咱这个时代被毁了,那不是我们的耻辱和无能,又会是什么呢?”

她的疑虑并非没有根据。这些年,梨果丰收,梨价却一直走低。有年,他们已与收购商谈妥,2毛7一斤的价格压到了最低;但即便这样,收购方也反悔了,好好的雪梨全烂在了家里。

她不能不去思考一条新的梨果发展之路。

她先请县科技局联系省农科所专家,对北程梨及北程梨生长环境进行了全面考察论证。她就是想借这次研判结果,为自己和社员吃个定心丸。果如所愿,优质的环境,优秀的梨果,古老的文化!全优!

这是北程梨高调走向市场的底气。

她发起创建了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北程雪梨”商标,开发了梨酒、梨醋、梨膏等一系列梨产品。她与镇政府、县林业局沟通,为古梨树挂了古树名木标志牌;出资挖掘整理北程村梨园文化史料与传说;与省广播电视台农民频道《农博士在行动》节目组达成合作意向;加入了省农产品可追遡平台,实现生产管理过程透明化。

她描绘的“梨花梦”正一步步变成现实:建冷库,搞梨产品深加工;挖掘梨园文化,出版专著;修路建亭开民宿,激活梨花的美丽经济……

这是一个向着梦想不断靠近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有关梨花的梦,穿越黑夜,飘摇落地。这个梦,大多数梨农听不懂,也不理解,因为这超越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和人生期望。立荣的胆识和慧心,并不是每一个梨农都能具备的。但,大家信任她。这就够了。因为梨产品创出的新路子,已经带来了收益,也正在一点点撑起他们的尊严和腰杆。

梨花造梦。一个传统农耕的老村,正一步步走向现代农业之路。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