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民风民俗

【我们的节日·端午】凤凰栀粽端午飘香文化

发布时间:2022-06-05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在咱们潮州,除了馅料丰富的双拼肉粽之外,还有一种软糯清香的碱水粽,那就是凤凰栀粽。由于制作讲究,风味独特,栀粽备受本地群众青睐,还远销外地,成为一道独特的家乡美食。

在潮安区凤凰镇福南村,这家栀粽作坊的主人叫林婵芳,经营栀粽生意近三十年。这一个多月以来,每天都有十多名亲友前来帮忙包栀粽。包栀粽极其讲究,要将竹叶排叠紧密,在正中间放入一勺浸泡过栀水的糯米,铺平为长方形后精心包裹,再用草绳缠绕捆扎成枕头的形状。

林婵芳的亲戚 余美云:早上五点就来这里,准备包粽子,包六个钟头,下午就可以让它去煮。竹叶洗干净后得放在水里,用活水漂干净,才能保持干净,不能粘在一起。

一直以来,林婵芳遵循着传统工序制作栀粽,其中栀水的制作是一个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栀粽的口味。栀水其实就是草木烧成灰烬,加水浸泡后过滤出来的植物碱液,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大有讲究。

林婵芳:老柴火就比较好,荔枝木、“甘母”柴制成的栀水比较粘,布袋套上去,用开水淋上去,趁着热乎就舀到桶里面让它澄清,隔天放凉了才能浸泡糯米。

把栀水作为天然染料用来浸泡糯米,是栀粽有别于其他粽子的地方。栀水做好后,便要着手准备糯米。

林婵芳:下午三四点就洗米,把糯米洗后晾干,将栀水淋上去,跟米充分搅拌,浸泡到隔天早上,第二天大家就把米捞起来,这时米已经变黄了,十多个人就可以开始包粽子。

柴火老灶,凤凰泉水。传统的烹饪方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栀粽的本质风味。作坊内,三口大锅同时开火,一口大锅一次可煮上几百个栀粽,熬煮的过程还得有专人负责看守,控制火候和时间。

林婵芳:这些栀粽包好后,水开了就可以下,煮到今晚七八个小时,才可以出锅。要煮得够久,栀粽才够糯。一天十多个人包几百斤米,两千多个,还供不应求。

精心熬煮后,栀粽新鲜出炉,散发出独特的香味。剥开竹叶,里面的糯米色泽金黄,紧实相黏,令人垂涎。洒上白糖,就是一道独具风味的地道美食。随着互联网和物流的发展,凤凰栀粽这种“养在深闺”的传统小吃,如今也慢慢走出山区,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汕头顾客:之前就听说粿婆林婵芳的栀粽非常好吃,所以每年都有过来这边购买,买回家里分享给朋友和亲戚,口感比较糯,有栀味,纯天然的。

作为凤凰镇的传统食物,栀粽和单丛茶一样,都是凤凰人山间生活积淀下来的智慧,是难以忘怀的家乡味道。

 

关于潮州民风民俗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