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07 15:55:06 来源:潮州信息网
潮城?茶香人生
文/黄奕娜 图/邱耀波
孩提时代,我们姐弟几个都喜欢围着木雕茶座来回走动,用两只稚嫩的小手抚摸上面的荷花鲤鱼,凹凸有致的图案对于小孩来说,是最好的玩具。
爸爸对古香古色的茶座及茶座上有关茶的一切视若珍宝,总是提醒我们倍加小心,爱护好茶具。这些都是记事后妈妈提及的,那时的事大抵没有多少印象,只知道家里人爱茶,爱有关茶的一切,以及家里一日三餐后都会有例行的“茶话会”。
茶
最潮州
咬咬 摄
每逢家里来客人,一屋子坐满了人,我们也跟着兴奋起来。爸爸边招呼客人“来食茶”,边仔细地擦着茶座上的小壶小杯,烧上一壶山泉水,将沸水注入茶壶,温度让茶叶色、香、味的本质发挥出来,屋里仿佛有淡淡的茶香萦绕。爸爸怡然自得,冲茶手法连贯流畅,显然十分享受这个过程。屋内客人面带微笑,进入茶香带来的悠然境界,小孩也全神贯注地看着爸爸冲茶,期待着接下来的泡茶步骤。只见爸爸温杯后,开始洗杯,把茶具烫洗干净,用茶漏置茶,再用手轻拍茶壶,茶叶便平均摆放在茶壶里了。抬高的手臂让沸水从高处注入低处的茶叶中,高冲低斟,茶叶滚动起来,泡沫随之而来,用茶壶盖轻轻一抹,泡沫便随之消散。三只小茶杯排列整齐,茶壶自然低垂,手腕提高而手肘沉下,打圈把茶倒入茶杯,一番关公巡城后,每个茶杯被平均注满,最后剩余的茶水不多,一滴一滴的小水滴低洒下来,点滴务尽平均分配,韩信点兵让每杯茶的茶色、茶味浓度相等。爸爸气定神闲,动作自然舒适,茶汤含香藏韵,看得我入了迷,沉浸在精湛的茶道世界里。
洒茶完毕,随着一声“敬请”,宾主互相礼让,当茶杯来到客人面前,双手接过,杯面迎鼻,香气四聚,俯身闻着茶水散发出来的清香,拇指和食指握住杯的杯沿,中指托着杯底,嘴唇轻轻贴着杯沿,悠闲和气,小口细啜,品尝鉴赏,乐在其中。三口见底,芳气满溢,鲜爽润喉,醇厚回甘,甜香留齿,茶韵悠长。
待大家都喝过一巡,爸爸方才端起茶杯。待客礼让,茶道茶艺,一团和气,其乐融融。“气味芳香,较嚼梅花更为清绝。”热气飘散,把杯靠近鼻边,爸爸若有所思,慢悠悠地从口中吐出这句话。(多年以后,我才知道这是大作家林语堂品茶的赞句,林语堂祖籍广东福建。)
耳濡目染,有一天我也“学会”喝茶。
庄建明 摄
那时已经上小学,饭后爸爸带我们姐弟几个到他的书房。“圆融和谐 敬人礼让 精益求精 其乐融融”。“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姐姐指着墙壁的书法一字一句地念着,那是我第一次走进爸爸的书房。掀开绣花桌布,曲水流觞,茶台木雕,苔藓鲜土,漂亮的景观,有山有水,好不情趣。小壶小杯,精致典雅,杯小,汤热,壶浅,蓄味,留香,不蓄水。第一杯茶,我未尝先畏,看到茶色浓烈,怕浓怕涩。爸说大可不必,这是茶本色,非冲泡过久,茶过浓厚。我也学着一小口一小口尝,竟发现感觉非常好。品茶,让我感受到茶的鲜爽、醇厚、甘甜、黏稠、回味多种滋味相互变化相互交融,感受到茶叶内含的茶多酚、糖类物质、氨基酸这些物质的丰富。折出的丰富原滋味,给人以饱满的感受。难怪有诗云“一杯澄沏韵更幽,啜后杯中留余香”。这是一股比茶汤上溢出的香气更深沉,更浓烈的“山韵气”。品茶之韵,阳春白雪,高雅酒令,闲情逸致,其乐融融,以茶叙情,是千年茶文化绽放的光彩。
自那以后,我知道了一种茶,名曰工夫茶。
咬咬 摄
每逢饭后,全家围坐一起,谈笑风生,茶过三巡。解腻消食,清咽利喉,止咳解暑,和气启智,养生养趣,修身静心,感受茶的极致,我对“以茶叙情”这四个字有了更深的体会。“壶小乾坤大,茶薄人情厚。”“茶中有乐,乐在茶中。”温文尔雅的爸爸原来深谙茶道中儒礼呀。
背井离乡求学工作,现在每逢得闲,必洗手焚香,在窗明几净中静静品味茶的韵味。茶香萦绕,只是不在潮城;却连接两地的相隔,系上沟通情谊的纽带,天涯共茶时。
独特的茶文化格调高雅,成为一种文化艺术---茶艺,饭后解腻,日常休闲,聚会聊天,商务工作,喜庆婚嫁……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都有工夫茶的身影,默默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
王丽 摄
雾锁千树,云开万壑,香飘十里,茶文化源远流长,工夫茶声名远播,名满天下。早有现代文学家老舍先生品茶吟出“品罢工夫茶几盏,只羡人间不羡仙”。著名女学者冼玉清教授对工夫茶赞美道:“烹调味尽东南美,最是工夫茶与汤。”在潮城外,再次见到工夫茶,亲切的感情油然而生,就像诗人白居易所写的“无由持一碗,寄予爱茶人!”茫茫人海,工夫茶不仅属于潮州,更是广东,是全国,甚至是全世界的。茶文化无国界,只是她有源头。在潮城。我因此而自豪!
?
主办单位
中共潮州市委网信办
承办单位
潮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单位
潮州市作家协会
潮州市摄影家协会
《韩江》编辑部
潮州市小小说学会
支持单位
后来文学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