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夏至日,关秧门

发布时间:2022-06-24 08:49:01 来源:潮州信息网

□ 李育蒙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不经意间,又走到了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日子——夏至。

作为盛夏的起点,夏至已经是二十四节气中夏季的第四个节气了。俗话说“夏至不过不热”,这也意味着即将入伏,雷雨燥热天气将更加频繁。虽然有些燥热,但是瓜果飘香的日子也已来到。鲜桃、杏子、李子、枇杷、杨梅······那些季节的馈赠,终究能给我们赶走所有的“不适”,让我们沉寂在岁月的美好里。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物候联系在一起,才更能突显出农耕文明的浪漫。夏至时节,已是播种插秧的好时候。乡村田野,一把把秧苗从田岸甩向田间,甩出动人的抛物线。农人们对农事是最上心的,对农时也是最相信和敬畏的,合乎时令甩出的那一根根抛物线,都意味着秋季农本的着落,意味着秋仓的五谷丰登。

夏至时节,虽高温夹杂着雨水,但是每一个赶着时令的农人,从来不敢怠慢土地,怠慢时节。和稻田打交道的人都知道,这个时节“开秧门”“关秧门”一个都不能少。虽然离开土地多年,但我总觉得这身的泥土味,让我深深地被农耕文明所吸引,愿意去记载和探求那些在生产之外的东西。

以往的时候,家里插秧请不起人,都是父亲一个人。要赶在夏至日之前“关秧门”,要把家里的几亩水田载完,必须抓紧时间。准备插秧的日子,母亲准备的饭食会比平常的好一些。既有应季的刀豆、辣椒等时蔬,也会有犁田时捉的肥美的黄鳝和泥鳅,还会拌上一碗青瓜,煮上一锅绿豆沙,既能清热解毒,更能告慰劳累后的味蕾。虽然我和母亲也会去田里帮下忙,但是第一把秧一定是父亲从秧苗地里扯来栽下的,这就是“开秧门”。即使到后来,左邻右舍开始相互帮忙插秧的时候,大家都还是会等着主人家栽下第一把秧苗,没有人会去坏了千百年来农耕时代传下来的规矩。

相比于“开秧门”,夏至日的“关秧门”,显得更为重要。在老辈人传下来的时令农事里,插秧必须在夏至日前完成。所以即使是父亲一个人插秧苗,也会冒着热浪雷雨赶在夏至日前完成。虽然那个时候不知道父亲为什么会在夏至日这天,把没插完的秧苗集中堆在田角上,甚至会带上一把秧苗回家扔在房顶的瓦片上。但我始终相信,父亲的每一个行为都有指引,就像后来我发现父亲会用田角的秧苗去补一些坏掉的秧苗,父亲这样做总有他的道理。父亲这一套行为,到后来我终于理解,其实就是“关秧门”。选在夏至日这一天,也就是祈愿着风调雨顺,谷物满仓,这也是父亲最朴实的愿望。

当然,在父亲忙完了“关秧门”后,母亲照例会做上一顿丰盛的饭食,还会给父亲配上小酒。父亲说这是“洗泥酒”,也就意味着这一时段的劳作基本完成了,可以洗掉身上的泥巴“上岸”了。

其实随着农业科技的投入和生产水平的提升,父亲他们那代人已经可以告别“靠天吃饭”的岁月了。但那些流传下来的朴素的愿景以及这些愿景所寄托的方式,在父亲那代人眼里甚至是在我们身上,依旧有着重要地位,依旧不敢怠慢。因为那是对过去生活的回味,更是对现在美好生活的敬畏。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