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10 10:30:54 来源:潮州信息网
2022071005
△7月9日新闻视频
百年岁月,弦歌不辍,红色印记,照亮前路。韩山师范学院创立于1903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人才辈出。今天,一起走进这所百年老校,感受浓厚的红色氛围。
“妈妈,我很好,你别念挂!虽然你的叛逆的孩子不能够好好地来补偿妈妈毕生的心血,不能够好好地在今天来解消妈妈留在额角上几十年来的苦难与忧烦所堆积起来的皱纹。可是亲爱的妈妈,站在人群与国族的事业上,妈妈的乳汁毕竟不会白喂了我的。”
这是《岭南英烈家书》中所选录的一封家信,字里行间充分展现了一名革命者的拳拳赤子心,写信人是共产党员钟骞。
钟骞是意溪人,在韩师就读期间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为了革命事业,他倾其所有,忘我工作,即便积劳成疾,依旧义无反顾。
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刘文菊:积劳成疾他的肺结核就越来越重,但是他拒绝党组织拨款给他去治病,因为他觉得革命更需要花钱,不要把钱花在自己的身上,所以1943年的9月16日,他收到了母亲郑容娘寄给他的一封信,还有寄给他看病的钱。他就写了一封家书,这封信里边表达的就是一个革命青年者他对党的一片赤诚,对革命的一片热诚,他不能够对母亲尽孝,但是更大地对祖国母亲尽孝。
1944年5月,钟骞因病去世,年仅28岁。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像钟骞一样投身革命、献身革命的韩师学子还有很多。校史馆中,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一份份发黄的档案,记录着百年韩师的红色印记,彰显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韩师学子很早就阅读进步书刊,宣传革命思想。
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刘文菊:韩师校道旁边有个叫高厝祠,也成立了一个叫桥东青年报刊社,也去出售一些《新青年》、包括鲁迅的小说、还有胡适的一些文集、包括陈独秀的文集,可以说在韩师的影响力非常大,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就吹进了韩师。
百年岁月弦歌不辍,韩师培育出一代代英才,涌现出一批批革命志士。他们当中有呕心沥血为革命献身的陈府洲、在闽粤大地播撒革命火种的陈初明、执笔为戈的红色报人陈贤学……这些梦想着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韩师学子,用自己的光芒,给黑夜燃起一点点的光。
韩山师范学院学生 吴飘然:先辈们他们在人生当中最风华正茂的时刻,就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且坚定信念、坚持不懈,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韩山师范学院学生 洪雪龄:像陈初明他以崇高的理想,乐观向上的姿态和满腔的热血,在闽粤大地上播撒革命的火种,他在读书的时候就说过一句话,“一个人要有正确的人生观,要有理想,没有理想就等于没有灵魂”。还有文锡响,他以忠诚之心投入到革命事业中,留下了“就是把我砍成四段,丢在溪里浸几天几夜,也洗不掉我的革命本色”这样的豪言壮语。这些革命人物他们用自己的青春,还有热血,留下了一段段难以磨灭的红色印记。
英勇不屈的韩师革命志士中,不乏巾帼女杰。秦孟芳16岁入读韩师,毕业后在广州妇女运动讲习所学习,后来与洪灵菲结为革命伴侣,在革命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孜孜以求。
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刘文菊:洪灵菲牺牲以后,秦孟芳也被捕,被抓进监狱里面,坐了几年牢,放出来以后她继续找到党组织,还参加革命,但是又再次被抓,在监狱里面她也写下了一首悼念洪灵菲的诗,再次表达她坚贞的革命理想和革命意志力。
“屹立囹圄志如钢,百般利诱费唇枪。要杀便杀无所惧,流芳千古人颂扬。”这是秦孟芳在狱中写下的一首诗,表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忠贞不屈。
来源:潮州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