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海山海龙

发布时间:2022-07-15 09:28:01 来源:潮州信息网

□ 张南山

东海之邻,南海之滨,有一个海山岛,古称蓬莱,由黄芒和坂上南北两个半岛组成,漂浮于一片汪洋大海之中,奇山怪石,风光秀丽,气象万千。黄芒后称黄隆,海边有一处地质海滩岩田遗迹,宛如一条长龙横卧于波浪之中,是名“海龙”,俗称“虫辟龙”,它沉睡于黄沙帐内,潮涨潮落,“鼾声”如雷。

阳春三月,一日下午,我约了阿林、阿郑二友去看海龙。从县城黄冈起程,半小时后,轿车驶入目的地外头埔沙滩。我们跨出车门,堵在眼前的是一个高大石头,阿林迫不及待地介绍起来,此石亿年以上,形如海龟,被誉为“神龟搏浪”……

此时,几声鸟鸣,我寻声仰头看到一对年少情侣半躺在石龟顶,海鸥、白鹭在他们头顶飞过。

突然间,我想到海子,想起他的《面向大海,春暖花开》,想起雷州半岛的“珊瑚屋”……

我们离开神龟石,走向“三义女庙”,站在龙背上,内心翻江倒海,仿佛来到了外星球。阿林的讲解,声情并茂,手舞足蹈,仿佛要找一个人来辩论似的。

我赞同阿林的某些观点、感叹和建议。千万年来,海龙风光依旧,微笑依旧,信心依旧。

阿林浑身是劲,喋喋不休,仿佛他与海龙是姑表兄弟,恨不得把所知所悟一股脑儿告诉我们:“绕过龙颈,拐上龙头,在阵阵海风中极目南海,那浮移在海中的片片渔帆,那伴着海枯石烂的寂寞岛屿,还有那乐极而醉的海鸟和雪浪花,一幅幅海上风景,尽情欣赏,舒心陶醉。领略着这大海的旖旎风光,陶醉于这片风光中美丽的家园。”

透过稻黄蕉绿,花果飘香,丰收在望,安居乐业,可曾看见,是海龙横刀立马,挡住了无数次暴风骤雨、惊涛骇浪。

我们产生了一个共鸣,脚下隐藏的是南海最神秘的财富,记录的是最辉煌的成就,弹唱的是最动听的乐声,令人耳目一新,血液奔涌,心潮澎湃。

我们走在杂草丛中,兴奋不已,几只指甲大的金黄色蝴蝶翩翩起舞,在小花上盘旋、打闹……

也许那岁月,也是春光明媚,蓝天白云,百鸟争鸣,成千上万贝壳类动物在这片海域尽情聚会游戏,突然地壳变动,形成今天这个奇观,呈现在现代文明的盛宴中。它是坦露的化石,无字的天书,纵使它沉睡未醒,记录的却是南海的一组秘密。五彩缤纷的贝壳凝聚一起,团结一心,永不背叛。

夕阳西下,海风转向,渔民手拿耙子、身背竹篓在海里耕种,螃蟹、弹跳鱼钻出滩涂,与渔女捉迷藏,空中不时飘来一份“考卷”,尽是龟甲上的文字。

在这片美丽的海滩上,海龙是独一无二的主人,四方来贺,看似粗糙,使劲一掰,掰不开,坚硬无比,坚强不屈,我终于悟得,这是它与大海斗争了千万年而胜利的佳作,剩下的是精华,是瑰宝,它以另一种永恒的姿态报答大海的宽容,反过来也是获得大海的重奖。

海龙的灰色鳞甲,仙气十足,是穿越千万年的拍案惊奇,无不是对大海的一种修饰、一种弥补、一种碰撞。

这里没有梵高,却有天下最美丽的图画;这里没有贝多芬,却有世上最动听的音乐;这里没有玫瑰花,却有人间最喜欢的色彩;蓬莱仙子哪里去?也许已经被人类同化;海龙对人类的赠予,便是“惊喜”二字。

我虽然只留下几串脚印,却是我认知世界的又一次质的飞跃,又像仙翁留给世人的一堆积木,不管风吹浪打、排兵布阵,结果只能拼接一个图案——龙的传人。

皱巴巴的蔚蓝色海水,颜色似乎是已经被画师用筛斗缜密地过滤,并且画出了一幅《江山如此多娇》,肯定今晚难以入眠。

阿郑也连忙表态,海龙是自然界留在南海的一处宝藏,一座丰碑,一个童话,一道谜语,一幅碑帖……

我猜测,这还是大海赠送人类的另一种知遇之恩,另一种青梅煮酒论英雄,另一种远古的《离骚》,却又可以触摸,可以拥抱。

阿林一再强调,何谓蓬莱?海龙何曾不是仙人的一种道具,一种天地对弈,一种智慧结晶,一道数学方程式。

我们走到天后宫,驻足遥望南澳岛,南澳大桥清晰可见,是复制的海龙,坚强意志,皆大欢喜。

海龙四五千米长,十几米高,三四十米宽,坐东向西,匍匐起伏,憨状可掬,用自己的坚强身躯挡住了大海的所有弱点,换来了名副其实的田园风光。

海龙滩上,有的如假山,有的像花朵,有的像迷宫,我则抚摸着一处光滑的彩色岩层,叹为观止。突然,右手食指被旁边一小片金色龙鳞割开,鲜血直流,阿郑连忙从她的皮包里拿出一块止血贴,替我包扎。

万物复苏,生机盎然。阿林面红耳赤,喃喃自语,他看到的海龙英勇威猛、浑身是胆、狂舞南海,只有凡人,才认为它在沉睡。

我和阿郑都是凡人,也就没有反驳他,只是微笑不语。

日落西山,我迟迟不愿动身,真想卧倒在神龟脚下将就过夜,以迎潮汐。放眼滩涂,成群结队的海鸟来这里聚餐聚会,载歌载舞,令人神往。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