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魂牵梦绕洞庭湖

发布时间:2022-08-19 09:56:59 来源:潮州信息网

□ 陈明

我爱上了看湖,这个习惯得从我的小时候说起,每当一年春季的周日,父亲总爱带我到家乡的西湖去看看。印象中家乡的西湖春天,温暖的阳光洒遍大地。柳树梳着嫩绿的长辫子随风舞动,小草换上绿衣服,桃花笑红了脸,这景色交相辉映,美极了!故此,家乡的西湖,就成为我记忆中向往的海洋,也是我童年时眼中的一个小“魔方”。

由于湖很早在我幼小的心里,就留下了美好的印记,并且一直以来,成为藏在我心中一个充满磁力的地方,被深深的眷恋着。因而,随着时间推移,我们每当一旦外出旅游此时刻,无论踏足到新的旅游之地,都得了解当地有无湖泊,如若得知游地有了湖泊,我们就心驰神往着。有一年春天,我们抵达长沙后,得悉美丽壮观的洞庭湖位于岳阳。翌日,我们就坐上长沙往岳阳的动车上,直奔洞庭湖景区观览,给心灵放个假。

春天无疑是看湖的最佳季节。洞庭湖是楚文化的摇篮,左看右看,远看近看,各不相同,或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洞庭湖水清澈见底,而且非常宁静,静得像一面镜子,和蔚蓝的天空浑然一体,倒映在两边的山色,好像水里长出一座座奇形怪状的高山,仿佛鱼儿在天上游,鸟儿在水里飞翔。长在洞庭湖旁边的植物都非常嫩绿。花又开得多又长得漂亮,浓浓的花香扑鼻,总会让我说道:“真香啊!”草又细又嫩绿,树又高又壮,像是守护洞庭湖的卫士。使我们不禁想起了唐朝的刘禹锡写的诗《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清早,我们来到洞庭湖畔散步,看见湖面游着几只小鸭子,这几只小鸭子,可真活泼机灵,有的“嘎嘎”地叫着,有的在戏耍,真是调皮极了,此时此刻,我联想起北宋苏轼写的诗《惠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晚景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我们还见到湖中百鱼竞赛,天上鸥鹭翔飞,远处渔帆点点,岸边芦叶青青,隐藏在芦苇荡中的不止有大个头的中华鲟,还有气质迷离的丹顶鹤,更有传说中的四不像麋鹿,加上千年古楼相伴,使得这湖水余韵绵长。自古就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历代文人墨客也多留有对洞庭湖和岳阳楼的吟咏。“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气象万千。”,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足以撑起洞庭湖中无限风光。该篇文章是范仲淹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今时再细读起来此文,令人钦佩,盛赞范仲淹的可贵情怀。范仲淹的文学成就突出,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春风摇曳,碧波荡漾。我们沿着湖的风光带,从岳阳楼景区往洞庭湖南走,途经岳阳楼、鱼巷子、民俗风情街、慈寺塔、吕仙亭等众多古文化景点。这条蜿蜒的湖岸线,可以说是洞庭沿湖遗址文化区。如今,他们在保护好文物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展现了岳阳独特的湖乡历史文化,成为一条富有鲜活时代气息的城市文脉走廊。

漫步湖边,华灯初照,更觉静游洞庭湖的妙处。湖水与景致交相辉映,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静无波澜,澄清如镜。记得李白笔下的洞庭湖:“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如果说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极尽洞庭湖的动态之壮阔,那么李白的“南湖秋水夜无烟”,已道尽了洞庭湖的静态之美,后两句更是妙思奇想。“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此情此景,让李白都放弃了顺流上天的愿望。可见洞庭湖月色是看不够的。

我们喜欢洞庭湖,我们永远忘不了洞庭湖白天和晚间的大美景色,其韵味无穷。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