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纹枰弈趣入诗篇

发布时间:2022-08-27 09:30:42 来源:潮州信息网

□ 郭辉民

花溪棋亭位半腰,

闲人聚此费推敲。

劝君让他先一着,

后发制人棋最高。

这是1964年陈毅元帅游览贵阳花溪公园时即兴写下的七绝《花溪杂咏》。陈毅上马杀敌,叱咤风云;下马写诗,博古通今。他的《冬雪杂咏·青松》及《梅岭三章》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赢得“将军本色是诗人”美誉(郭沫若诗句)。他又是名闻遐迩的六段围棋手,对象棋也颇有研究。

这首七绝,看似棋诗,却意蕴深远。既写出了花溪棋亭的位置,又形象地写出棋人那种专心致志费推敲的精神,最后表达了他那崇高的思想品格和先礼后兵、后发制人的大帅风度,使诗的意境得到升华。

棋国风云卷上留,

一编花甲写从头。

当年三凤鸣双粤,

今日群龙啸九洲。

墨彩斑斓图俊杰,

珠光璀璨照阳秋。

香江纸较东都贵,

共羡鸿篇万众求。

上世纪80年代,广州棋史家徐续先生(笔名徐骥、太史弓)编著的《广州棋坛六十年史》第六集在香港书局出版,安徽著名诗人刘梦芙欣然命笔题赠七律一首。

“当年三凤”指粤东高手钟珍、黄松轩、曾展鸿。“双粤”,广东、广西古称。“今日群龙”泛指棋国卧龙藏虎,英才辈出,济济锵锵。“东都”,东边的都城,指洛阳。

徐续是一位诗人、书法家,《象棋报》文史版主编,《中国象棋史》编撰者之一,著有《广州棋坛六十年史》《弈林野史》等棋书。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在国内各类象棋刊物刊登了大量象棋文章,诸家核心棋刊频频向我约稿,与徐续先生之间的文稿、书信往返频仍,当年我在《羊城晚报》《象棋报》上发表的棋文皆经徐先生之手,他是我十分敬重的长者和老师。刘梦芙是大别山区一名中学教师,工诗擅词通棋类,当代“三棋”重大题材皆有诗词歌咏,诗作构思灵妙、笔墨凝炼、气势飞动,有织锦铺霞之异彩,敲金戛玉之新声。

帘暮深深清昼永,玉人不耐春寒。镂牙棋子镂金圆。象盘雅戏,相对小窗前。

隔打直行尖曲路,教人费尽机关。局中胜负定谁偏。饶伊使幸,毕竟我赢先。

这是北宋诗人蔡伸所著《友古居士词》中《临江仙》一阕。这阕词描写贵小姐耐不住春寒,男主人陪她下象棋遣寒娱情的场景。词中写到“象盘雅戏”,棋子镂牙镂金且是圆形,当指象棋无疑。这也看出当时贵族阶层对弈使用的棋具相当精美,且把象棋列为闺房“雅戏”,崇尚象棋成风。“隔打”指炮的走法,“直行”指车沿直线而行。“尖”似指卒的步法,北宋象棋的卒可斜尖而行,可能定型象棋在南渡前后卒子仍保留斜尖的步法,后来才逐步改进而成现时只进不退、渡河之后可左可右的步法。“曲”指马的迂回盘旋曲折走法。

我国象棋自宋定型至今,确切可考的最早象棋诗词当推这阕词,而词中描写北宋女子下象棋更是弥足珍贵。

棋不在高,有著则名。著不在勤,弗悔则灵。斯是棋谱,惟吾得情。精明无懈局,草率不进赢。谈年有国士,往来无赌精。可以调素心,役神明。无乎卢之乱耳,无筹码之劳形。棋输子儿在,着着见将军。君子云,何臭之有?

唐代文人刘禹锡所作《陋室铭》一出,一时争相传诵,影响穿越时空,历代文人竞相仿效,仿作之文甚多。近偶读清代《笑林广记》,见内中载有《棋谱铭》一则,以为奇,特辑录如上,聊作闲谈之资。此也属仿效之作,虽是戏文,却别具一格,弈棋之雅趣跃然纸上,细读之琅琅上口,兴味盎然。

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此乃唐代大诗家白居易的诗作。全诗只有二十个字,却勾勒出山僧竹林下对弈的幽居生活小景,是一幅清新脱俗的风景画,极富韵味。

幽静而清凉的山水之间,两个僧人对坐着下棋,竹树林荫挡住了棋盘。万籁俱寂,人们在竹林外不见其人,只闻棋声。这简直就是“人间仙景”,此景只应天上有。

深山里的和尚与世无争,在纤尘不染、清幽无比的竹荫下尽享弈棋的乐趣,人物藏而不露,偶尔传来的下棋声如天籁胜仙乐。竹林里的静谧、对弈者的高雅、过往者的感受,皆让人进入恬淡虚无却怡然自得的妙境,令人神往。

白居易诗作甚多,写棋的却甚少,此棋诗实不可多得。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