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19 08:16:36 来源:潮州信息网
□ 吴汉谋
天亮时候,我们的渔船来到南澳岛东北部一处小海湾。一位在海面生活了几十年的老渔民告诉我:“这里叫作九溪溜,也叫九溪澳。”我向山上望去,只见海岛山地就如一幅水墨画:晨光熹微,轻岚缭绕,半山绿荫中升起一柱柱炊烟。近处有一道海湾,沙滩上一墙浓绿木麻黄林。我立刻感觉到:这是一处温馨、祥和的海岛山村。
我们决定到岸上村子走一走。大家放下小艇、划桨上岸。小船来到山下,这里有一小港湾。这是山上人家的渔船港口,水面停泊着十几条小船。我们的小船停靠在港口一边。大家上了岸。这时我清楚看到:原来木麻黄树背后隐藏着一片田园,上面山坡分布着层层叠叠的房墙屋顶。四月天,海岛田地秧苗茁壮、郁郁葱葱。这里山村依坡而建,房屋就建在沿山坡的树荫中。这些房子墙壁屋顶看起来有点陈腐古旧,满满附着着岁月尘埃。小村前面有条小溪流过,溪水清澈见底。我们来到小溪旁边,走过小木桥,沿着石阶级级向上,不觉进入了村子。
刚才向我们介绍的那位老渔民显然对这地方特别熟悉。他一路带我们走,带我们走向往上石径右边一处台阶,来到一户人家门口。这里有一座老屋,前面有个空旷场地,周围种满各种绿树。一棚葡萄架绿叶满满遮盖了半个门前埕地。在这家屋前,我们看到一个老妇和一个小年轻坐在葡萄棚下剥豆子。看到这家人,走在前头的老渔民大声喊道:“老嫂。”那老妇人约有六十多岁,不戴眼镜。她听到喊声蓦然抬起头,也惊喜喊道:“啊!是吴老哥啊。”从他们语气和表情,我看出这是一场谁也没有意想得到的久别重逢。
原来,身边这位吴老哥几十年前在闽南粤东沿海一带“走港脚”,跟伙计们驾着木船行走于福建东山、诏安,广东南澳、澄海、揭阳一带,把草料、木材、贝壳、砖土等材料运到各个地方。“九溪澳”山上草木茂密,经常向这些“走港脚”小货船提供木料柴草。吴老哥就这样在九溪澳结识了这户人家。
旧友重逢,老妇高兴得有点手忙脚乱。她忙着从里屋抬来椅子,忙着呼唤小年轻搬出茶具泡茶招待我们。老妇人说:“二十多年了,我和那老的经常打听你们的消息,见到从大陆那边过来的就打听探问。他们都说不认识你们。那老的等不及了,前几年撒手就走。”两位老人谈话都有点激动。老渔民说:“你家老哥真是好人。我那次犯了病,不是你们家照顾,不知现在还有没有我这个人。你们一家好人啊!我也经常想起你们,就是没处打听你们的消息。这天边海角,只好托念向你们家祝个平安。”老妇静下来说:“现在我家有三男一女。大儿子娶了媳妇,搬家到了云澳。二儿子跟人家买了新船,这几天下海到南澎钓鱿鱼去了。三女儿年初出嫁到县城后宅。身边这一位是最小的,高中就要毕业。他说毕业后要到广州打工。孩子小从没出过远门,就是放心不下。”吴老哥说:“老嫂。孩子长大了,就要让他到外头去会会世面、长长见识。我那儿子刚十七岁就操着要去当兵。我说想去就去,不要跟你老父一样下海喝咸水。去了几年,还转了业,现在在一个矿区开车。眼下我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啥也不操心,只愿一家大大小小平安。”老妇人点了点头。在身边,这家人的小伙子一言不发,专注听我们说话。他一会低着头,一会脸上嫣然一笑。这种安静的性格也许是这里海岛年轻人所固有。
我们告别这家人,到村子周围走了一圈。在这石阶上上下下的小道上,我感觉这村子很小,也很宁静、安详。我们向右走到后山,看见这里有一条小溪从高处潺潺流下,溪流上面还建了一个小型水电站。山坑水流清澈,两旁长满簇簇水芦。坑流两边自下而上有几个年龄不等的女人正在洗衣服。下海人终日漂泊海面、脚踏甲板,身体经常有些燥热。大家就在水坑旁边捞些芦根,准备带到船上煮水让大伙喝了解凉。看到我们下水捞草根,一位二十来岁姑娘放下洗衣,淌过坑流,在对面那边三下两下捞起一大把芦根递给一位伙计。伙计说了一声“谢谢”。那少女只是轻轻一笑、表情一下又恢复了宁谧。
几十年过去了,每当想起这旧时往事,我脑海就会浮现这样一幅画面:一座山峰屹立在苍茫大海,海边山坡绿荫中有处小山村。村前一片稻田、一道树林、一湾海水。村里一座老屋前面葡萄架下,有位老年妇人正在剥豆子。村后有一山涧潺潺而下、水流清澈。坑流旁边有几位村姑正在低头洗衣。海风吹拂山村,似乎在告诉人们:这里景物温馨、人心质朴,充满了生活色调和可待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