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新闻 > 时政要闻

非凡十年潮州答卷|?让千年古城留住乡愁让文化瑰宝绽放光彩

发布时间:2022-10-11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是一座城市的独特滋养,更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

保护“特色”城韵,高站位推动古城提升行动;下足“绣花”功夫,高质量推动文化保护活化;培育“精致”品牌,高标准推动非遗传承;探索“文旅+”路径,高层次推动古城文商旅融合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省委工作要求,充分挖掘潮州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大力推进潮州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为城市发展注入澎湃活力,让千年古城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潮州,对潮州文化给予高度肯定,为潮州发展和文化建设把脉定向、加温鼓劲。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潮州铭记于心、践之于行。如今的潮州,红色文化,代代相传;社会环境,风清气正;文艺创作,繁花似锦;文化活动,异彩纷呈;文化产业,欣欣向荣。

保护“特色”城韵

高站位推动古城提升行动

2021年7月,潮州镇海楼(旧府衙)复建工程启动。镇海楼是潮州古城代表性建筑,复建镇海楼(旧府衙),对于凸显潮州府“一府管九县”的历史地位具有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记者了解到,目前,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面完工。镇海楼名胜景观成功复建,对优化潮州古城格局,丰富文化内涵,彰显城市特质,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世界潮人精神家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镇海楼旧府衙复建工程将再现“晨钟暮鼓”

推进镇海楼(旧府衙)复建工程,是我市高站位推进古城提升行动的具体表现。连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古城保育活化工作,全力推进古城古建筑修缮项目,最大限度保护好潮州古城的历史风貌——分批次推进古城内139处登记文物点和已登记授牌历史建筑的修缮保护工作,启动实施廖厝祠、李厝祠铁巷陈宅等20处文物点的修缮工程,以历史建筑串联旅游路径,打造一批“网红线路”和“打卡景点”,把古城建设成为不同时代精品建筑云集的“活态博物馆”;出台《潮州古城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5年)》,部署六方面工作任务、24条工作措施,建立了第一批26个重点项目库;同时,韩江两岸的水上旅游、环西湖时尚夜生活区正在打造;太平路、旧西门街等历史文化街区业态也得到提升。

与此同时,我市还成立了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为第一副组长的古城提升行动计划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副市长为召集人的议事协调机构。组建成立潮州府城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古城项目实施和市场运作的主体。探索引进社会资本,按规划、有计划地把古城区破旧的现代建筑改造成潮派建筑,引进华侨城、万科、碧桂园、珠海华发等知名企业在古城投建文旅项目,逐步统一古城建筑风格,为推动潮州古城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迈上新台阶注入强劲动力。

下足“绣花”功夫

高质量推动文物保护活化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潮州古城迎来一批批外地游客,古城游持续升温、人气如虹。“来潮州旅游,能够看到本地居民在老厝里生活,而我们游客可以在古建筑里品茗、歇脚,浓浓的人间‘烟火气’让人倍感亲切。”来自惠州的高女士道出自己最直接的感受——“这就是一座活着的古城!”持续高涨的人气,让潮州古城在去年底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每逢周三和周日,在湘桥区太平街道甲第巷里,“甲第乐苑”潮乐悠扬,吸引不少街坊邻居和来潮游客驻足倾听。“甲第乐苑”是甲第巷巷长周钦松利用自己祖宅搭建的一个文化活动场所,让潮剧票友们每周在此相聚唱潮剧,娱乐放松之余,还传播了潮州文化。正是我市通过鼓励修缮后名人古宅、家祠宗庙活化利用为景点或文化活动场所,才真正让文物“活”起来,并以古城公房和古民居建筑为依托,辟建潮剧、潮州音乐、潮州工夫茶艺等潮州非遗项目展演展示场所。

漫步古城区,不少老厝民居“变身”民宿客栈、茶舍茶馆,让游客体验潮州人文风情、感受“潮式”慢生活。这得益于我市实施的“百家修百厝”、古城“微更新”工作。修缮后的古城、老宅、旧巷焕发出新魅力——李厝祠、唐伯元旧居、双忠宫等修缮工程相继完成,传承延续古城历史文脉;金山书院在北阁佛灯景区重建开放,成为潮州延续城市文脉,彰显潮州文化魅力重要窗口……

与此同时,我市通过在文物点开发文化观光、非遗展演及展览等功能,如在广济楼设立非遗精品展陈,并重现“一里长桥一里市”的盛景,获评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李厝祠完成修缮并辟建红色金融展,并对周边老建筑进行活化,配建游客服务中心,将与许驸马府合并申报3A级旅游景区。

此外,我市有序推进“博物馆之城”创建、后续管理等工作,发挥市博物馆龙头引领作用,推出《潮州红色革命史展》等展览,并发动民间博物馆、陈列馆、民俗馆、非遗馆,举办系列展览并免费开放,争取列入“博物馆之城”体系。目前,全市“博物馆之城”系列馆已达70家,成为展示潮文化重要窗口。

培育“精致”品牌

高标准推动非遗保护传承

9月19日,中国烹饪协会官网发出《关于举办第31届中国厨师节的通知》,由中国烹饪协会、潮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31届中国厨师节,定于11月17—19日在潮州举行。

第31届中国厨师节以“美食如潮 四海共享”为主题,其间将举办“国家级非遗潮州菜”文化传承与创新论坛、中国厨师节欢迎晚宴——“美食如潮”品鉴会、2021中国烹饪大师名人堂师徒传承鉴证盛典暨潮州烹饪大师传承鉴证盛典、第31届中国厨师节专项比赛——中国潮州菜烹饪大赛、第31届中国厨师节博览会暨潮州美食节、参观古城夜景夜市等特色活动。

这正是我市高标准推动非遗保护传承的缩影。去年6月,我市新增潮州菜烹饪技艺、粤绣(珠绣)2项国级非遗项目。至此,全市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7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2人、国级工作站1个、国级基地2个。此外,我市以申报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美食之都”为抓手,举办“美食如潮”旅游嘉年华,邀请澳门、成都、扬州、顺德等“世界美食之都”城市与我市名厨同台竞技。在央视播出《美食中国——潮州》系列专题片,潮州美食宣传片在法国巴黎春天百货步行街播放,不断强化“潮州菜是最好的中华料理”这一品牌建设。

近年来,我市启动《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编撰,组织非遗巡回展览,推进非遗进校园,举办非遗公益培训120多场次,不断夯实非遗保护基础;遴选非遗精品参加国家博物馆“潮州木雕展”、广州塔“广州·潮州非遗精品展”,在潮汕机场设立潮州非遗展区。同时,组织非遗传承人参加中国非遗博览会、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等,激发非遗经济活力;编纂《潮州文化丛书》,举办“潮智汇”文化沙龙,成立潮州文化研究基地,举办潮州文化论坛,编创《茂芝·星火》潮剧精品,融合文化研究和非遗保护传承。

探索“文旅+”路径

高层次推动古城文商旅融合发展

潮州将文化融入旅游发展全过程,将千年文脉变为无尽宝藏,让旅游推动经济的发展,又让游客在旅游中寓教于乐。

7月5日,备受关注的百花台民俗文化综合体项目正式动工。这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潮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项目将建设城隍民俗文化馆、古城旅游集散中心、商业街、民宿、百花台景观等,打造既有民俗文化印记,又有旅游集散功能和商业消费业态的文商旅综合体。

近年来,古城迎喜事,打造潮州文旅新地标,在复建潮州旧府衙代表性建筑镇海楼,推动修建百花台民俗文化公园,改造提升潮州影剧院等的同时,引进万科对下东平名人故居片区进行开发,将打造3000平方米文化综合体。此外,通过打造“一江两岸”灯光秀,举办“千年神韵·大美潮州”花灯展,定期举办“文化古城·乐享名街”牌坊街文化巡游及非遗展演,激活古城夜经济。

节假日期间,古城区下东平美食街、潮人美食城游客如云,品尝潮州地道美食;“府学旧地”“郡城义仓”等文化创意园吸引游客体验手拉朱泥壶制作工艺;民俗客栈游客悠闲品茗听潮剧……我市持续优化提升新型业态配置,培育优质新型业态品牌。养在“深闺”的文保单位成为游客必到的打卡点;破败闲置古民居摇身变为网红客栈;老旧厂房成了文创园地……种种变化促使古城焕发新生机、新魅力。

此外,我市制作的《美丽潮州》宣传片在新华社客户端发布,并在纽约时代广场播出;与广东电视台合作,拍摄《韩愈来了》系列短剧;发行广济桥建桥850周年《潮州广济桥》专用邮资图及文旅宣传纪念册,广济桥登上《中伊建交50周年》纪念邮票……一系列举措让潮州文化更好地“走出去”,提升了潮州古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关于时政要闻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