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13 09:46:42 来源:潮州信息网
王元
近日到郊区农庄游玩,走过一片农田时,忽然听见久违了的母鸡鸣叫声,咯——咯——嘎,心中一下子充满了喜悦,并勾起了我的思乡情。
鸡,以前在我的家乡是很宝贵的,尤其是母鸡,是很多农户生活依靠的来源之一。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着一大群鸡。这些鸡从孵化到养成成年的母鸡、公鸡,都是每家农户自己动手,不用另外花钱买。
那个时候,只有逢年过节才有鸡吃,杀鸡吃就变得很奢侈。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家家户户都会杀鸡宰鹅。此时的乡村一下子热闹了起来,仿佛拉开了乡村春节的帷幕,提前烘托乡村春节欢乐喜庆的气氛。
鸡,在我家乡的过年还扮演礼仪的角色。除夕年夜饭、春节、正月十五和春节期间有客人来吃饭时,要做“鸡碗”。所谓“鸡碗”,即用一个大圆碗或圆盘摆上事先准备好的鸡头、鸡屁股、鸡脚、鸡翅膀,排成一只鸡的形状,然后再装满剁成块状的鸡肉。“鸡碗”要放在饭桌的正中间,鸡头要对着客人坐的位置,以示敬重。
无鸡不成宴。平日里,有尊贵的客人来尤其是首次上门的新人,或者婚宴上,一定会杀鸡招待,也一定会做“鸡碗”。记得有一次祖母带着我和兄长到一个远房亲戚家吃婚宴,因为是远房亲戚,主人就不是很在意我们,安排我们祖孙3人吃第二轮桌席。那时物资短缺,大家油水不足,吃第一轮桌席东西还不少,但第二轮桌席所剩菜品差且少,我们都觉得没吃饱,我兄长竟伸出筷子直接夹起鸡头来吃。坐在同席的一位老阿姨赶紧制止我兄长,“小弟,不能夹鸡头吃。主人要责怪的。”我兄长也调皮,直接怼一句,“不吃鸡头我都没东西吃。”
鸡,在传统文化上除了作为礼仪外,还有延伸意义。“闻鸡起舞”,就是以半夜公鸡啼唱作为起床时间,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有一部《半夜鸡叫》的电影,说的是一个黑心地主为了让长工早早起来干活,为他多赚钱,这个地主居然学鸡叫,在这里“半夜鸡叫”成了地主剥削的工具。
没想到这次郊区游玩竟让我有了意外收获,联想起家乡关于鸡的种种往事。其实,在我现在的家乡,鸡早已成为平常物,一般百姓家想吃鸡随时都可以吃,客人来也还会杀鸡,但做“鸡碗”的习俗不知什么时候消失了。据说当年做“鸡碗”的习俗一半出于礼仪,一半出于贫穷。于我来说,倒还是希望家乡能够保留做“鸡碗”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