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28 08:07:51 来源:潮州信息网
□ 邱喜桂
魂牵梦萦,终于见到孔府了,比想象还雄伟壮观!
昨晚,就地取材,来罐孔府酒,消除爬泰山的疲倦,也为今天游“三孔”预演,未到孔府,先喝孔府酒,加深对孔府印象。
孔府与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圣地。
“三孔”以其丰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文物珍藏、悠久的历史演革、宏大的建筑规模和可贵的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于世,名闻遐迩。
孔子(前551-前479),因其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收弟子多达三千人,教出很多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桃李满天下。
孔子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其学说及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在世时已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中的圣人)、万世师表。
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为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深深地打上了儒学烙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按照自己的理想塑造了整个中国的思想、政治和社会体系,成为中国文化的基石。
孔府本名衍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汉高祖刘邦以太牢之礼祭孔子墓并封孔子九世孙为奉祀君。后历代不断加封,至宋代封为衍圣公。明洪武十年建独立的衍圣公府。
孔府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孔子死后,子孙后代居庙旁看管孔子遗物,到北宋末期,孔氏后裔住宅扩大到数十间。
随着孔子后世官位的升迁和爵位的提高,孔府建筑不断扩大,形成现今规模,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三大古建筑群。
伫立看孔府大门,为间五檩悬山式建筑,匾书“圣府”二字,为明朝严嵩所书。门两边有一副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清人纪晓岚的手书。文佳字美,形象地说明了孔府在封建社会中的显赫地位。其中“富”字上面少一点,寓“富贵无尽头”,“章”字一竖通到上面立字,意“文章通上天”,此联概括出千百年来“圣人家”的气派和蕴含字义。
迈进孔门,这古建筑480多间,分前后九进院落,中、东、西三路布局,怎看?只能择要而行,匆匆浏览而已。
孔庙,是孔子死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78年,由鲁哀公在孔子生前的故宅基础上改建而成的,后经历代王朝,特别是唐宋,不断扩建和整修,规模越来越大,现已成为占地六百多亩的古代杰出建筑。
万木争荣的孔林,亦称“至圣林”,门匾上写的就是至圣林,虽说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但不会给人阴森森的感觉,而是感到在游园林。
据资料说,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从全国各地带奇花异木来此种植,此后,随其地位的逐步提高,规模也越来越大,明永乐年间扩大为十八顷。清康熙时期扩大到三千亩,现孔林内有树木十万多株,成为我国最大的人工园林。
孔林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自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对孔林重修、增修过13次,以至形成现今规模,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周围林墙 5.6公里,墙高3米多,厚1米。郭沫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自然博物馆,也是孔氏家族的一部编年史”。
在绿树掩映的孔林中,碑石如林,石仪成群,除一批著名的汉碑移入孔庙外,林内尚有李东阳、严嵩、翁方钢、何绍基、康有为等明清书法名家亲笔题写的墓碑。孔林,又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碑林。
曲阜的“三孔”,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赫地位,与巴勒斯坦地区的耶路撒冷和沙特阿拉伯的麦加,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
这一具有东方特色的庞大古建筑群,广阔的面积,宏伟的建筑,久远的历史,完整的保护,被古建筑学家称为世界建筑史上“唯一的孤例”。它凝聚着历代万千劳动者的血汗,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享殿之后是孔林的中心所在——孔子墓。此墓似一隆起的马背,称马鬣封。墓周环以红色垣墙,周长里许。墓前有巨墓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是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黄养正书。墓前的石台,初为汉修,唐时改为泰山运来的封禅石筑砌,清乾隆时又予扩大。孔子墓东为其子孔鲤墓,南为其孙孔伋墓,这种墓葬布局名为携子抱孙式。
1994年“三孔”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孔子是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中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夫子的庙宇、墓地和府邸位于山东省的曲阜。
当初小小的孔宅,如今已经扩建成一个庞大显赫的府邸,整个宅院包括了152座殿堂。
孔庙是公元前478年为纪念孔夫子而兴建的,千百年来屡毁屡建,到今天已经发展成超过100座殿堂的建筑群。
孔林里不仅容纳了孔夫子的坟墓,而且他的后裔中,有超过10万人也葬在这里。
曲阜的古建筑群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和历史特色,应归功于2000多年来中国历代帝王对孔夫子的大力推崇。
游罢三孔,感慨万端。
这是仰慕已久、神往的地方。孔子在我心目中,是个大学者。一个把多民族国家统一为大一统的哲学思维,现世界上那么多的孔子学院,说明举世公认。
先进孔府,后入孔庙,再涉孔林。感谢历代对“三孔”的尊崇,得以留下如此丰富的资料和雄伟的建筑。中国上下五千年,学者万万千,能代代受人尊敬,且子孙繁衍辈序规一至今,唯孔子一门。
我们在孔子墓前默哀致敬!一个人能做出如此巨大贡献,一个思维指导整个民族二千多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上天不降生孔子,(人类)万古常年生活就像在夜里。
有个美国学者编了一本书《古今中外世界名人前100名排行榜》,孔子排在第五位。这是中国的骄傲。历史的发展,文化的更新,新思维的出现,孔子言论不可能句句都成为行动规范。吸取精华,指导实践;摒弃过时,充实提高。科学的态度应如是。
“三孔”游毕,身累心悦,驱车而回,夜宿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