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06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位于潮州市区“城中村”的城西街道春光村,其地名文化、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一片充满民间传奇色彩和人文情怀传统的土地。
据《潮汕地名志》记载,春光村各村创于明万历年间,取春光明媚,蓬勃向上之意,命名“春光”。
翻阅《潮州市湘桥区志》,春光村原名七圣乡,因村中建有“七圣庙”,故名。“七圣庙”庙祀七位夫人,皆为巾帼英烈,护国庇民有功,受民爱戴。“七圣庙”原是七圣乡祖先于明弘治十年始建于凤山百坵田内,明天启三年迁建于西湖紫竹门外,庙内供奉七位夫人,并以庙名村。2001年筑西园路时,“七圣庙”被迁建于西湖山南岩寺下山脚边。
1966年,七圣乡改称春光。全村包括蔡厝、谢厝、景山、上埔、凤眼共5个自然村。春光原有仙仔园、宫后两个自然村,1983年,整体转为城镇人口,属潮州市区。春光村这5个自然村均创于明清时期,每个自然村都其独特的创乡历史和民间故事。
蔡厝
蔡厝村,旧名仁里,后称人家美村,新中国成立后改为蔡厝村。蔡厝村单一蔡姓,皆汉族。祖先系福建莆田莲花井脚迁居至现凤新街道莲墩村,后于明天启年间从莲墩村蔡氏宗族移居过来。
春光蔡厝大池赛龙舟,是春光人和周边村民对端午节的独特记忆。每年端午,大家齐聚春光蔡厝大池墘,观看村民们用老渔船开展龙舟赛,里三层外三层,欢呼雀跃,其乐融融。
备受村民信仰崇拜的是蔡厝的仁里古庙,流传着仁德爱民的故事。这座古庙里的第一把交椅是宋朝时期的许驸马,第二把交椅是汉末的医学宗师华佗。传说这二位仁者,一为官清廉,一为医者仁心,为老百姓赠药施医,所以村民们都敬重他们,崇拜他们。
谢厝
谢厝村原名“七圣人家美村”,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谢厝村”。谢厝村始创于明嘉靖年间,聚居着谢、林、邢3姓族民,谢姓为多。谢氏先祖系福建莆田迁居茶阳,再移居“百坵田”内(在凤山地界),于明嘉靖年间再由开基始祖谢大丰公从“百坵田”转居现处,取名人家美,繁衍至今。
谢厝村由于所处地势较高,历来耕作灌溉十分不便。据悉,祖辈们耕作农田用水除靠降雨外,基本依靠在田间挖井,俗称“吊窝”,来汲水灌溉,园里田间“吊窝”成排,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谢厝掸吊窝”这一谚语就是对谢厝村农田灌溉的真实写照,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直至1952年政府兴修水利,开辟引韩干渠引水灌溉,才摆脱了干旱缺水的危害。
景山
景山村原名假山村,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景山村”。景山村创建于明万历年间,由陈、苏2姓首创,蔡氏相继续创,至清末年间,又有一张姓人家入住定居。1960年,陈姓至后人陈炳时止传,现景山村有苏、蔡、张三个姓氏。
相传,景山村址系明代黄九公员外(潮剧《陈三五娘》故事中的主人公黄五娘的父亲)府内假山地带,故得村名。
据说原位于现绿榕路边绿榕市场左侧有一个小池塘,俗称“灰池仔”,系当年黄员外养金鱼的地方。现村内“假山头”还保存有少量假山石头为证。因此,创村后由陈、苏、蔡三个姓氏合议取名“假山村”,并于清康熙年间合建座北向南土地庙一座,至清道光年间将土地庙改建为座东向西,并扩建了入门拜亭保存至今。现拜亭内建筑物完好地保存着刻有捐建人的姓名及所捐的财物。
潮州有一句谚语:“好了假山乡,害了四关厢,好了四关厢,害了假山乡。”意思是说,若假山乡有水源可耕种,那么附近地势较低的乡村就要受涝害,若附近地势低的乡村无涝害,则假山乡就得受旱灾。
这句谚语说明了景山村是一个旱灾区,该村历史以来以农业种植为主,主种品种有水稻、小麦、地瓜、竿头、时令蔬菜等。蔬菜类尤以种植“七叶仔秋瓜”闻名四乡八里。由于所处地平线较高,水源奇缺,历来耕种十分不便。
上埔
上埔村相传系先祖杨岩叟于南宋年间从福建莆田石榴花巷古井脚,随南迁的人流来到潮邑大地,后由其孙杨养冲于明成化年间迁入创村,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因是埔地,地势较高,故得村名。
当时先后定居创村的有王、张、翁、杨等姓氏族民。后来由于兵荒马乱、历史的流逝,有的迁徙失传,目前全村以杨姓为主,还有几户张姓人家。
上埔村正中央建造祠堂,命名为“思成堂”。建成后的思成堂气势轩昂,门口外埕是村民节日活动的中心,为追源溯祖在正门门匾上写道“弘农旧家”四个大字,门联写道:“关西遗风礼乐流馨远 岭东怀德簪缨承绵长”。平时的思成堂是村民畅叙村中盛事、共谋发展的地方,形成以和为贵、睦邻友善的良好道德风尚,呈现一片五谷丰登、人丁兴旺的喜人局面。
凤眼
凤眼村原名寮内。据《潮州府志》载,该村创建于嘉庆年间,由金陵一洪姓来此创乡,后有许、赖、杨等姓迁入。因该地是“风奎”地,后挖一井,水清如镜,遂于1956年改为凤眼村。
凤眼村最具历史标志物资格的当属村中心那口古井。该井之水历史以来可供全村村民食用,井水终年不涸,水质清洁甘淳,村民用其水制作豆腐,生产出来的豆腐非常优质,远近闻名。
村民自古以来崇尚民间传统风俗和历史文化。过去,每逢春节,村里的老人把拜神后的大桔倒入村内古井里,让村民用打水用的水桶打捞,捞到大桔的意思是早生贵子。元宵夜老人们同样把拜神后的橄榄抛在村宫埕上,让儿童们抢夺,意思是平安乖大。
“新春光”
新时期的春光村将迎来新一轮蜕变。村干部介绍,春光村风貌整治提升规划已形成,致力对村庄环境优化提质,包括村容村貌整治提升、住房建筑整治改造、道路硬化与亮化、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计划至2025年,将春光村打造为潮州市城中村风貌整治提升示范村。
改造后的春光村将形成“一带两轴五片区”的格局,值得期待。“一带”即村庄滨水景观带,在三利溪沿岸铺设步行道和骑行道,串联周边景观绿化带,完善河道沿线公共设施,为村民提供亲水近水的休闲观光体验。“两轴”即村庄经济发展轴、村庄风貌示范轴,依托绿榕北路这条城乡融合发展的主动脉,拆除违建、提升沿线建筑外立面,塑造魅力春光的形象;将文旅休闲线、产城融合线、民居聚落线有机融合,展现春光村景观特色及人文魅力。“五片区”即蔡厝片、谢厝片、景山片、上埔片、凤眼片,包括蔡厝大池整治、谢厝停车场和党建公园改造、景园路商贸步行街及凤园路商业步行街改造提升、凤眼楼公园建设等,人居环境将大为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