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13 16:04:53 来源:潮州信息网
1月13日上午
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第二场“委员通道”
在广州珠岛宾馆举行
6位省政协委员
围绕人才、就业、环保
乡村振兴、对外开放等话题
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建言
01 杨桦
优化创业就业服务
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桦
杨桦提出,要整合发布就业创业信息。借助政务服务数据平台,建立就业创业信息发布专栏,由政务服务机构收集相关信息后,统一进行分类及发布更新,以便高校毕业生通过政务服务数据平台及时、全面地获取就业创业信息。
杨桦建议,要精准推送、解读就业创业政策。建立就业创业信息收集、涉企政策分类推送、企业需求精准对接的工作机制;充分运用大数据和数字技术等手段,逐步实现向不同类型高校、不同专业毕业生精准推送相关信息。
同时,加大就业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配套推送相关政策解读,帮助高校毕业生准确理解相关政策,做好就业创业规划,使相关政策能够真正落地,发挥效用。
02 张嘉琦
打造人才“蓄水池”
释放湾区发展源动力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副主席
杰出商界女领袖协会主席张嘉琦
张嘉琦表示:“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各大城市都在想方设法招揽人才,世界级‘人才湾区’正起步成势。”
要建立大湾区人才创新互通机制。对标国际标准,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借鉴行业协会认证模式,统一人才资历认证标准,扩大资历认证范围,推动大湾区内人才互补共享。建议湾区内各城市轮流举办“大湾区国际人才嘉年华”,共同打造引才品牌。
设立“大湾区人才学院”,为创新型人才、港澳人才、海归华侨人才、国际人才等开设特别培训渠道。同时,打造“大湾区人才网”,大力推广大湾区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实时更新人才政策信息,实现人才配置更快速、更精准。
03 仇荣亮
打造更高标准更高质量的“广东蓝”
九三学社广东省委会副主委
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仇荣亮
“珠江三角洲PM2.5在全国三大重点区域中率先达标,全省PM2.5水平率先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和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标准。”仇荣亮表示,未来,广东还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南粤大地青山常在、秀水长清、空气常新。
仇荣亮认为,要完善我省空气污染治理体系,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新模式新机制。要提升空气污染监管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完善和优化光化学监测网建设和布局,整体掌握各地市光化学活性物质减排实效。
同时,针对行业和企业特点,特别是针对数量众多的中小微企业,创新污染治理技术和管理办法,实现中小微企业发展和治污“双赢”。
此外,在治污设备购置、人才培养和科技项目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粤东粤西粤北相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04 李广丽
预制菜
一道推动乡村振兴的“硬菜”
民进湛江市委会主委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院长
教授李广丽
“我省农业资源种类丰富,农产品加工能力突出,可以在预制菜赛道上持续发力,把预制菜做成一道推动乡村振兴的‘硬菜’。”李广丽表示。
李广丽建议,要深挖优势资源打好特色牌。一要打造原料优势,立足绿色生态,建立规模化标准化优质食材生产基地,强化从土壤、肥料、水质到种养技术的全链条生产要素管理;
二要打造品牌优势,依托“粤字号”农产品和“粤菜师傅”工程,挖掘整理粤菜品牌资源,开发推出丰富多样、“粤味”浓郁的农家预制菜品;
三要打造链条优势,培育一批预制菜龙头企业,开发推广“原料基地+中央厨房+物流配送”等模式,实现生产、冷链、仓储、流通、营销全链条标准化运作。
李广丽提出,要打造联农带农价值共同体。一要构建预制菜质量安全联合监管机制,制定行业守则,统一行业标准,共同促进预制菜行业质量安全共治;
二要创新联农带农机制,深化预制菜生产企业与本地农渔种养企业的互惠合作,探索建设预制菜直供基地、直供园区、直供村落,带动小农户联接大产业,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加快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05 岳学军
科技为岭南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华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
从化分院院长
从化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岳学军
“以水稻种植为例,1人1天最多能插1亩秧苗,而1台无人驾驶插秧机1小时就能插5亩秧苗……”岳学军用华南农业大学“无人农场”的一组真实的数据,介绍了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显著成效。她提出,要更好地利用科技力量推动广东农业发展,实现优质农产品增产提质。
岳学军提出两点具体建议:一是通过政策引流,积极推进农业人才下沉、农业技术下沉、资源资金下沉。推广农村科技特派员与农技服务“轻骑兵”等广东特色创新方式,加大“贷免扶补”“农业补贴”等优惠政策的支持力度,为农业发展提供足够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二是积极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智慧农业种植及农产品云平台建设,利用直播带货、网上商城等手段,打通“粤字号”名特优农产品专属营销渠道;利用短视频等新媒体方式,分享农户种养殖生产过程,结合岭南特色传统文化,全方位带动当地第三产业发展。
06 黄小彪
高标准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
助推我省高水平对外开放
致公党广东省委会专职副主委黄小彪
黄小彪建议,找准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功能定位,将其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平台。在试验区建立健全符合广大海外华侨华人意愿和国际通行规则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根据试验区内不同片区特点划分不同功能定位。
一要积极争取更多政策支持,争取在部分区域设立海关特殊监管经济区,对货物贸易原则上实行“零关税”。
二要构建电子围网系统,探索跨境资本自由流入流出和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支持在试验区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积极推进投资自由便利。
三要支持存量土地开发,在土地使用性质变更、土地开发、围海填海等方面实行特殊政策,加强对试验区重大项目用地保障。
来源:南方网、“粤学习”APP、广东发布